有人说痛风是吃出来的(痛风是吃出来的病)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我之所以把“痛风是吃出来的病”说成是“流言”而非“谎言”,是因为人们普遍对痛风的病因存在误解甚至曲解,医生不是不想告诉你真相,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真相!

痛风是如何发生的?

从生理生化的角度而论,痛风的病理过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核苷酸分解产物嘌呤转变成尿酸盐,尿酸盐结晶循血液循环沉积在关节部位。尿酸是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而其他生物产生的尿酸还可以继续分解成尿囊素、尿囊酸、尿素和氨(下图)。

有人说痛风是吃出来的(痛风是吃出来的病)(1)

为了预防痛风发作,医生总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吃肉类和海鲜,而且黄豆及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也不能多吃,因为它们都是富含嘌呤的食品!不仅如此,防痛风还必须禁饮白酒和果糖甜饮,但葡萄酒比白酒、啤酒或烈酒诱发痛风的风险低。

痛风是吃出来的吗?

可是,有人就是不信邪,你说不能吃,他却偏要吃!理由似乎很充分:如果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结果哩,洗具了还是杯具了?请大家围观:

[2]laokanke 2015-5-7 21:59

医生的话我从来只信一半,只信我喜欢(或者说我能接受)的那部分。我的尿酸值为590,医生再三嘱咐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喝啤酒、不能吃海鲜、不能……,我坚持了1个月,但突然间感到: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顿悟之后原形毕露,大量吃豆腐,继续喝啤酒,海鲜来者不拒,幸福生活持续中,没料到的是我的尿酸指标居然逐步降低:590→530→490→420→340,今年的结果下个月能够看到,但不管如何,我在饮食上还会继续我行我素。

博主回复(2015-5-7 22:14)谢谢你提供宝贵的生活经验,这对我们从事该病分子病理学研究的人来说太有参考价值了!

博主回复(2015-5-7 22:11)尽信医,不如无医!现在可以放心吃豆腐了,也许你的尿酸值下降恰恰是吃豆腐的结果,另外你吃海鲜、喝啤酒并不增大尿酸值,初步证明食物并不是痛风的直接诱因。祝你健康!

[4]laokanke 2015-5-7 22:17

还有一点,我喜欢吃醋,而医生倒是建议平时多吃醋的,这点与我口味相近,所以遵医嘱。

博主回复(2015-5-7 22:20)呵呵,又多了一条线索!吃豆腐有助于消炎,而吃醋可直接减少微生物的总量,更有抗炎作用!请继续保持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5]laokanke 2015-5-7 22:20

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啊,一次想起来一点),我非常喜欢喝咖啡,每天早上必煮一大杯咖啡,而且只喝black,不加任何伴侣、糖、奶什么的,我出国最喜欢的就是购买不同产地的咖啡豆。

博主回复(2015-5-7 22:24)看来我应该向你学习!最近我打算制定一份“人瑞养成计划”食谱,你的经验很有参考价值!

博主回复(2015-5-7 22:23)原来你还是个真正的养生专家哦!咖啡可以降低痛风症的风险,原因是消除胰岛素抵抗。

[23]陈惊海 2015-5-9 12:56

读曾教授的文章后总是欲罢不能。先谈吃“豆”。我大量吃黄豆已经 20年了,自从得知本身也患三高,体重180斤后开始。于是马上减肥,吃豆。半年左右,体重降到160斤,除了高血压,其它二高不翼而飞。从此坚持吃豆。我的信条是,宁可百日缺肉,不得一天无豆。劝周围的人吃豆,每每得到的回答是男人会有痛风,女人不但会得痛风,还会增加乳腺癌风险,无语。总会有信徒的,收效颇丰,尽管没我这样执着。

博主回复(2015-5-11 19:57)你的这个经验非常宝贵,看来你是有先知先觉的人啊

为什么豆类不诱发痛风?

那么,究竟是以前有关吃富含嘌呤食物引起痛风的说法有误,还是痛风根本就不是吃出来的?早在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就为“富含嘌呤蔬菜诱发痛风”的说法“平了反”!

这篇文章(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Men)的结论是:大量食用肉类和海鲜可增大痛风的风险,而大量食用奶制品则降低痛风的风险,适量食用富含嘌呤蔬菜及蛋白质不会增大痛风的风险。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得出了吃豆制品不会升高反而降低痛风发作风险的结论(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从豆制品看痛风的病因》)。由此看来,医生过去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吃肉类、海鲜才会诱发痛风,而吃豆类却无妨!

为什么动物嘌呤能诱发痛风,而植物嘌呤却不会呢?原来,豆类所含异黄酮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而该酶可催化嘌呤生成尿酸盐的反应,所以吃豆类后嘌呤不转变成尿酸盐,当然也就没有痛风之虞了(Flavonoid glycosides isolated from unique legume plant extracts asnovel inhibitors of xanthine oxidase)。

嘌呤是痛风的病因吗?

尽管上面的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也不是天衣无缝。首先,嘌呤与嘧啶都是核酸(DNA、RNA)的碱基成分,也是ATP/ADP或NAD/NADH等核苷酸的组分,亦即任何物种都含有嘌呤,为何独有豆类被称为富含嘌呤食品,而米饭、水果和其他蔬菜却不是呢?

其次,“嘌呤致痛风说”的困境还在于,它能解释豆类抗痛风是因含有异黄酮,但不能解释异黄酮含量低但属于富含嘌呤食品的菠菜为何也不引起痛风。

另外,该说法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喝咖啡、牛奶会降低痛风发作风险,而喝酒却能增加痛风发作风险,这些饮品并无促进或抑制嘌呤转变成尿酸的成分。

唯一的解释是,痛风的病因并非嘌呤,嘌呤生成尿酸只是痛风发作的一种伴生现象,用专业术语讲就是一种并发症。也就是说,痛风不是直接由食物中的嘌呤引起的,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从痛风的症状来看,它很可能像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也是因肠道细菌过度繁茂并刺激细胞免疫活性所致,可能正是肉类和海鲜促进了某种肠道细菌的生长,从而促进免疫活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