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打百越之战(秦始皇历史功勋)

秦始皇历史功勋:北定匈奴,男平“百越”

内部稍安,肯定要思及外部管理。所以,嬴政北击匈奴,南平“百越”,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夷”的统治。

此前,当嬴政忙于在中原地区逐一击灭六国之时,根本抽不出手来对付北部边境的匈奴人。匈奴铁骑乘机南下,趁火打劫,占领了秦朝北部边郡许多地方,还以“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为根据地,直接威胁秦朝的首都咸阳。

统一之后,秦帝国当务之急,就是要首先消除匈奴异族的军事威胁。

秦始皇为什么打百越之战(秦始皇历史功勋)(1)

秦始皇首先任命大将蒙恬率兵驻守上郡(郡治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开始耐心经营北部边防,保证秦朝政治中心咸阳的安全。

蒙恬此人,乃秦国军人世家出身。其祖父蒙骜,原为齐国人,在秦襄昭王时代投奔秦国,曾经为秦国攻下九十余城,功勋卓越,在秦国和白起、王翦等名将比肩,官至上卿。其父蒙武,曾作为王翦副将,击灭楚国,阵斩楚国大将项燕,俘获楚王,也官至上卿。正是蒙家三世的赫赫威名和蒙氏家族对秦帝国的忠诚,才使得秦始皇把帝国最为光荣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蒙恬。

为此,蒙恬开始悉心经营,十余年间,兢兢业业,对秦国北部山川地形作深入了解,整兵屯田,为日后反击匈奴作足了准备。

统一六国大任完成后,当上“皇帝”后第一次外出视察,秦始皇正是抵达北地和陇西视察对匈奴的防务。同时,秦朝设置黄(今山东黄县东)、陲(今山东福山)、琅邪(今山东胶南)三大粮仓,专门为击伐匈奴提供后勤粮食保障。

到了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燕人卢生向他献上“亡秦者胡也”图谶,一生迷信鬼神和预言的始皇帝嬴政终于独断乾纲,出击匈奴。既然冥冥中预言灭亡秦国的将是“胡”(匈奴),那就不得不对此“胡”动手了。当然,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个谶言歪打正着,所预言的“胡”,最终证明并非彼“胡”匈奴,而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胡亥”(秦二世)。

东巡之后,嬴政下令,以大兵30万北攻匈奴的决定。

根据始皇帝下达的作战计划,蒙恬从上郡出发,经榆林进入河套北部,一部秦军从义渠萧关之道进入河套南部,两军所向披靡,很快就将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全部扫荡肃清,匈奴残部向西北渡河而逃。

秦始皇三十三年初春,秦军主力军势如破竹,从九原(今内蒙古五原县)渡过黄河,攻击高阙与陶山(今狼山山脉)的匈奴部落,一部秦军西渡黄河,进入贺兰山脉扫荡。匈奴头酋头曼单于正准备集结起兵力南下反扑,对于秦军紧追不舍的战术完全没有提防,措手不及之间,秦军在军队实力、战斗力、后勤补给方面都占有优势,秦军连战连捷,头曼单于不得不急撤七百余里,向北远遁,退到阴山以北的漠南地区。

于是,昔日秦国、赵国被匈奴侵占之地,至此全部恢复。

此后,蒙恬三十万大军依旧在北境驻扎,威慑匈奴。秦朝得胜后,在河南地设置了九原郡,置三十四县,并北迁三万户人口到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和军队一起垦田生产,开拓边疆,大力开发河南地,使这里成为富庶的“新秦”,作为抗击匈奴的大后方基地。

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具有重大的经济上、军事意义,它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奴隶主对中原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抢掠,还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当地各民族的大融合。

此次北击匈奴,河套地区收归秦有,也使得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由于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来如风,去如电,机动性非常强,而边界长达万里,处处派兵驻防肯定不可能。所以,嬴政又下令修缮长城,以墙防骑,全面修复昔日秦、赵、燕三国原有修筑的长城,链链相接,最终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作为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做攻打匈奴准备的同时,始皇帝嬴政一直也着手制定南平百越的战略。当时的“百越”,是指今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境内居住的越人部落。由于自古以来越人种群复杂,战国时期就称他们为“百越”。

始皇帝南征“百越”,并非后世腐儒陋士所谓消灭部落文明和奴役掠夺的秦人新殖民行为,而是要结束从东周开始的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华夏诸族分裂割据的局面,要彻底完成赫赫历史所记载的炎黄尧舜禹时期政令四方的天下一统!

所以,南征百越,乃我们汉族华夏先祖的丰功伟业之一!

华夏文明的发源,不仅仅是黄河流域文明,长江、珠江流域的各个文明,都互相有着交流和影响。而华夏远古氏族部落时代,百越中最重要的岭南地区就位于华夏部落大联盟的施政范围,并远至交趾(今越南北部)、南海等地。百越之中,骆越、西瓯等部落国家,在夏商周时期属于偏远的“要服”诸侯。如今,在广西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就有商王颁赐百越地区首领的佩玉牙璋等物品。从现存史书中,也有记载说帮助武王伐纣中的各方国部队,其中就有百越部落的参与。

先秦以前,各诸侯部落首领都有祀奉天下共主的职责,百越在“五服”之内,属于“要服”,必须定期向华夏天子进贡!

何谓“五服”?根据周制,天子所在京师,四围以外每500里为一“服”,由近及远,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国语•周语上》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所以,属于“要服”的部落方国,一定要向中原共主按时朝贡,不得背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