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

说来有些哭笑不得。原计划每周一更,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渐渐变成了两周一更,感觉近期没啥想看的。翻着上映电影目录,印度电影《调音师》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印象中,这个电影已经上映好几周了,档期这么长,索性就买票了。

看完之后,很难以一句好坏来评价这个电影,更像是优缺点并存。不过,相比纯粹叫好或纯粹吐槽的电影,这种有好有坏的电影反倒更有内容可以说。这一回就来聊一聊《调音师》。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1)

(一)整体观感

先来说一下整体观感吧。这个电影蛮长的,并且依旧延续印度电影的特色,加入了部分歌舞,但占比感觉少一些。看完之后比较懵的一点是,整个电影大概是和片名“调音师”没关系的,连一个调音的画面都没有,分明是弹钢琴的。哪怕是改编自短片《调音师》,我也不能接受这么敷衍的片名。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2)

整个电影充斥了各种谎言。主角装瞎子欺骗世人,被害者妻子有外遇,妻子在电视上谎称丈夫遭他人杀害,随后剧情发展中也通过各种谎言来营造悬念。可以说,推动剧情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圆谎”。而在这个过程中,装瞎的主角从假瞎子变成真瞎子,并且遭遇了各种危险和迫害,看起来很倒霉。然而,主角除了倒霉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外,其余倒显得空白。与倒霉主角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反派显得很贪婪冷血,而且还在作恶的同时不断挣扎,刻画得更真实。

这个电影挺让人享受的一点是音乐,或者说配乐。钢琴曲真的很动听,让人沉醉。而一些紧张场景的配乐也很应景,并且,有些场景为了营造屏息的紧张效果故意在配乐上留白,效果很不错。另外,电影开场画面的射击让人一头雾水,但结尾却又巧妙的联系上,算是一个小彩蛋的趣味。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3)

(二)优点

关于这个电影的优点,除了之前提到的配乐外,我想将注意力更多放在故事性上。这个电影的选择设置的很不错,当看到相应场景出现时,不禁让人意识到心中发问——主角究竟要怎么选择?

要不要捅出真相?他是要继续装瞎子而隐瞒一场罪恶,还是捅出真相而暴露自己装瞎欺骗世人,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女孩?这是主角一直在挣扎的问题。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4)

当主角第一次目击杀人现场后,他立即去警察局想报案,却发现杀人者正是警察局局长。选择经历了一次转变。第二起谋杀案发生前,观众很容易就意识到主角是否能及时说出真相关系着他人的性命。之后反派为了圆谎再次杀人,主角又一次目击现场。主角意识到,反派为了圆谎会不惜一切代价,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自己,这次要怎么办?随着剧情推进,主角应该怎么办?主角能否度过难关?主角会怎么逃出生天?以及反派们接下来会做什么?这些疑问在每一个相应场景都会冒出来,悬念感非常强,这点很不错。悬念对于故事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而《调音师》在悬念方面确实非常优秀。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5)

除此之外,演员们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印象比较深的是主角第一次目击谋杀现场,反派们在音乐中无台词的表演,精彩的反应了他们的内心活动,潜文本演绎的非常到位,这让我想起《活死人之夜》的那段长时无台词表演。同时,电影在塑造反派角色的时候还引入了挣扎和犹豫,比如妻子和警察局长讨论究竟要杀掉主角还是只弄瞎主角,又比如卖女人和儿子争论要不要给主角留一条命。这些犹豫和挣扎让反派更加真实,也让他们的动机更加有可信力。此外,反派角色的动机并没有搞得很复杂,一方圆谎,一方贪婪,简洁清晰有力,同样保证了可信度。立场不同导致的矛盾深植于电影中,让电影的戏剧张力源源不断。

(三)不足

正如之前所言,与成功的反派形象塑造形成对比,主角的形象塑造是失败的。反派的动机是如此清晰有力,但主角的装瞎就成了小孩子的玩笑。主角没有表现出艺术家的气质,相比《绿皮书》的钢琴家形象远远不如,一身肌肉雄武有力似的,而且装瞎显得毫无意义。只不过是套用了艺术家怪诞行为的刻板印象,就搞了个装瞎设定。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6)

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的设定不难理解。这个电影是改编自一个短片,核心正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装瞎的人目睹了杀人现场,会怎么样?”顺着这句故事创作者们常用的魔法句式,展开联想,便有了这样的过程。

  • →这个人为什么要装瞎?
  • →改编的短片里有提及,想来大家都理解,就不必费那么多功夫去解释了。将注意力放在目睹谋杀案现场后的故事吧。
  • →如果装瞎的主角能轻易抛弃瞎子身份,那故事就讲不下去了,所以要有说出真相的代价。
  •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直接影响,比如警察局长、黑道大哥这些可能直接威胁主角生命的;另一方面是间接影响,说出来会打破主角生活平衡,比如爱人、朋友、事业形象设定,由于说出真相会让装瞎谎言暴露并长远的影响生活。
  • →但如果只要不说就完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话,故事也会讲不下去。所以要让主角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比如让主角瞎子身份遭受怀疑。
  • →也许突然冒出灵感,如果主角真的瞎了,会怎么样?
  • →也许创作者觉得主角真的瞎了会很酷,有一种因果报应的感觉,谁让他一直装瞎。但是他真的瞎了,要怎么对付持枪的警察局长?看来要引入帮手……

……

假如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很难发现一些症结,反而会兴奋的不断联想,将故事性不断丰富。但如果回过头来审视,会发现有些问题始终是那么明显的摆在那里。

  • 1、主角为什么要装瞎?

假如用艺术家的怪诞行为进行设定,那么一切都显得空洞。必须深入挖掘主角的深层动机。像短片中主角装瞎的动机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能力更强、放下戒心、多得小费等,看起来都很合理,但在这个电影中却没有提及太多。另外,不记得在哪看到的不错方案,也可以是主角为了避免和别人打交道而装瞎,那么只要铺垫几个场景,交代主角和别人打交道的惨痛教训,这样既能让主角形象更加饱满,装瞎也相对合理。当然,这只是一种方案。

  • 2、打破装瞎谎言,会有什么后果?

电影前期的爱情次情节,实际上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爱人撒谎,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这就成了主角不想暴露装瞎谎言的理由。随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两人相爱,于是就有了前期那一段音乐、歌舞场景,在故事性上非常水,全靠音乐歌舞支撑。

但这个解决方案真的好吗?主角本来是孤单一人,就算拆穿了瞎子谎言,失去了爱人,他也不过是回到原来孤单一人的状态,这个代价太小。如果主角开场已经是一个成功的瞎子音乐家,靠着瞎子属性和音乐才华名利双收,那么这种情况下主角就会更加挣扎于是否说出真相,是否打破装瞎谎言。就这个问题而言,电影处理得有些敷衍和随意,尤其是爱人并没有在剧情上发挥作用。当爱人即将可能发现昏迷的主角时,我还期待这个爱情次情节能和主线联系更紧密点,比如两人一起对抗反派。可惜并没有。

调音师怎么调最好听(评调音师好坏参半)(7)

  • 3、主角究竟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随着剧情发展,主角没有自己的想法,他犹豫说不说,却又因为生命威胁而认怂,保持沉默。事情逼到份上了,他也只是在逃跑,一直在采取最小行动。生活中,我们都是采取最保守的行动,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达成目标,不必冒风险,这是生活常态,但在故事中则需要反过来,不断通过内部外部压力,促使主角做出最大行动,那是他在这之前绝对不会做的行动,如此才能完成高潮动作。在这个电影中,主角一路跑,一路跑,倒霉了这边跑向那边,最后来了一只兔子救了自己。

不妨对比下《逃出绝命镇》。那个电影中,主角孤立无援的被绑在椅子上,即将面临换脑的绝望困境。但是,主角通过自己努力,从椅子上挖出棉花塞入耳朵,避免催眠,并成功逃出生天。这一瞬间的主角,是有欲望强烈、目标清晰的行动力,是努力在把握自己命运的。

但《调音师》中,主角从头至尾都在迷茫和纠结,全靠外部力量推着他走。这反过来表明,创作者最初也没想好,主角会怎么做?或者说,甚至都没想清楚,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毕竟,行动本身就是在刻画形象,不同的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换言之,这个电影最大的不足在于主角不够主角。

此外,这个电影中依旧存在一个很大的Bug。高档住宅区难道连个监控都没有吗?

结语

于我而言,分析《调音师》是一个蛮享受的过程。其优秀之处,确实非常优秀;其不足之处,同样明显。不过,即便到了文末,我依旧难以用纯粹好坏来评价这个电影。关键在于立场和标准,如果以悬念作为考核因素,这个电影自然是合格的;如果强调主角塑造的话,那这个电影无疑还有提升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