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仔花生零食推荐(原创首发伢仔们的零食)

【原创首发】 伢仔们的零食

王 彪

吃零食是伢仔们的天性。我做伢仔的时候却没有多少零食可吃。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赣西北一座老城上小学。学校大门的对面,常常有两个老太婆将小摊摆在自家门口,一个是卖泡菜的,一个是卖炒豆子的。小摊上摆出的泡菜、炒豆子便是我们这些上学的伢仔们时常吃的零食。

那年月,哪家的人口都多,哪家的收入都少。大人都巴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才不会给伢仔更多的零花钱。即使给,也不超过一毛钱。两位老太婆知道街坊邻居的家境都不怎么好,因此,卖出的零食价钱很便宜。

摊子上的酸萝卜,是一分钱一块,切成梳子状的酸刀豆是一分钱半根,酸辣椒、酸豆角都是一分钱一份。各种泡菜又酸又辣,吃起来生津止馋,不仅我们崽俚(指男孩)喜欢买来吃,捞子(指女孩)们也喜欢买来吃。摊子上卖的炒蚕豆、冬豆(又名豌豆),用小竹筒装满,两、三分钱一筒。我也会时不时买着吃一点。炒豆子吃起来香脆,但吃多了,胀肚子,会放屁。

那年冬天,我们五(B)班搬进了新教室。一天,外面飘着雪花,教室门窗紧闭。上课的时候,有位同学吃多了炒豆子,放了几个闷屁,让整个教室臭翻了天。老师被臭得皱起眉头,捂着鼻子说:“怎么这么臭哇?快打开门窗”。然后自己开门到走廊里透气去了。这时,有位男同学站起来,扭着屁股念起了快板词:“屁是一股气,在肚子里钻来又钻去,要是不注意,它就跑出去,污染大家的新鲜空气。”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回来后不明就里,大声喝斥道:“放个屁有什么好笑的?别笑了,继续上课”。结果大家笑得拜天拜地。

小鱼仔花生零食推荐(原创首发伢仔们的零食)(1)

我家住在后街西头枣子树下,上学要经过衙前街口。衙前街通往前街,从街南口出大南门,穿过沙洲走木浮桥,可到达修河对岸的南市街。那一带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是前街的学生们上学的路径,也是城里伢仔们时常光顾的地方。沿街有百货公司、照相馆、豆腐铺、饮食店、杂货铺等,小摊小贩摆满街头巷尾。杂货店主要卖一些日杂百货,卖的食品很少。店铺高高的杉木柜台上,常年摆放着几只带盖的玻璃瓶,瓶子里装着水果糖和几种常见的糕点。糖果有硬糖块和棒棒糖,糕点有本地产的雪枣(一种油炸糯米果)、猫屎(一种油炸面食)、豆角酥、麻花等。每次路过那里,柜台上的香甜的食品都会牵动我的眼球。我看在眼里,馋在嘴上。口袋里有几个硬币的时候,我会买几粒硬糖块或一枝棒棒糖甜甜嘴。由于糕点比较贵,又要凭粮票才能买到,我不敢对其有非份之想。而我常常是身无分文,只能咽咽口水匆匆离去。

平日里,我最喜欢听到“叮叮壳”、“叮叮壳”的金属敲击声。“叮叮壳”是壳糖人用铁锤敲铁板发出的声响。听到“叮叮壳”,我和伢仔们就会围向前去。用平时捡到的废牙膏皮,破胶鞋、旧凉鞋、破铜烂铁等废品去换到米糖(又称麦芽糖)吃。壳糖人担着箩筐,箩筐上面放着筐口大的竹盘子,盘子里摆着一大块圆形米糖。收到伢仔们送去的废品,壳糖人视废品价值,会用铁板敲下一小条米糖作为交换。换到米糖的伢仔,吃得甜滋滋的,一脸的灿烂。换不到米糖的伢仔,却只能舔着嘴唇看着别人吃,然后扫兴离去。

小鱼仔花生零食推荐(原创首发伢仔们的零食)(2)

炒爆米花的师傅来了,也很受伢仔们欢迎。听到炒爆米花的放炮声,我和伢仔们就像听到了过大年的爆竹响一般高兴。大家纷纷从家中拿来大米、玉米和容器,站到炒米现场排队等候。一边看着炒爆米花的过程,一边盼着师傅早点为自己炒爆米花。

炒爆米花的师傅将几把大米、玉米放进黑糊糊的炒锅中,盖紧盖子,在下面的炉子里烧着柴火。一手将炒锅摇得吱呀呀地转,一手拉着风箱把火苗吹得呼呼地响。几分钟过后,炒锅达到一定的压力,师傅便将炒锅对着长长的麻袋,将盖子突然打开。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大米、玉米就会变成了大捧大捧的爆米花和爆玉米花。伢仔们不仅被甜美的食物所吸引,而且被那制作的神奇过程所陶醉。爆米花香酥甜美,制作简单,物美价廉。每年我都会吃上几回。但有时好几个月,炒爆米花的师傳都不来,我们也只能眼巴巴地盼着。

在那个年代,商品流通渠道不畅,九江的茶饼、南昌的鸡蛋卷、上海什锦糖等外地的糕点糖果在老城根本没有得卖。我吃过的那些外地食品,都是大人从外地带回来的。国外进口的食物我只吃过唯一的一种伊拉克蜜枣。伊拉克蜜枣进口的数量不算少,价格也蛮贵,在老城卖了有一段时间。为了能吃上蜜枣,我四处找破铜烂铁,到河沙洲去捡小卵石,帮医院卖空盐水瓶。挣到了钱,我也买来品尝过。虽然那蜜枣吃起来甜得腻人,但却是当时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零食。

小鱼仔花生零食推荐(原创首发伢仔们的零食)(3)

由于平时人们日子过得紧巴巴,我和伢仔们天天都盼过年。因为只有到了过大年,我们才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才能吃到平日难吃得到的好饭菜、好糕点。那时候,置办年货要凭票证,为了买到好点的鱼肉,精细的糕点,大人们常常还要赶早去排队。生怕去晚了,买不到想买的年货,亏欠了自家的伢仔。有些人家为了有好糕点吃,过了小年就开始自己制作各种传统糕点。这些传统糕点主要是米泡(即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之类。这些传统糕点虽然上不了市面,进不了大雅之堂,却是伢仔们过年时吃得最多的零食。许多人家不会做,但会做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会送给他们家一些。这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是传统手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到了正月里,许多人会带伢仔到乡下亲戚家去拜年,爹妈每次带我去,我都乐此不彼。我们也和其他人家一样,会带一些乡下短缺的白糖、肥皂、香烟、糕点等凭票证才能买得到的商品作为年礼。拜年回来,有时也带回一些烟熏腊肉、香菇板笋,或是豆腐子(油豆腐)、鸡蛋等城里稀罕的农产品。但多数亲戚回赠都是米泡、米泡糖、芝麻糖、炒红薯片之类的传统食物。在没有更多零食让伢仔们挑选的年月,这些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吃起来又甜又香又脆的土货,便是我们这些伢仔从年头吃到年尾的主要零食。

上个世纪70年代初,老城被淹没在柘林水库的万倾碧波之中,大南门城墙外银色的河沙洲没有了,晃晃悠悠的木浮桥不见了,卖泡菜、卖炒豆子的摊子消逝了,壳糖的、炒爆米花的人也不知去了何方……。星移斗转,沧桑巨变,一座新城迅速崛起在修河南岸的荒山坡上。

从此,新城的伢仔们有了自己新的乐园,对零食有了新的追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快,市场上的各种食品越来越丰富,他们对传统食品再也没有了兴趣。

参军当上铁道兵,我离开了这座小城镇。十年后,我又回到这里来生活。这些年,我品尝了太多做伢仔时没有吃过的中外精美食品,但我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各种食品经过精细加工精美包装之后,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农贸市场,有许多还是“泊来品”。这些食品成为了商品,便缺少了乡土味、人情味,能闻到的是一股市侩气息,当年的味道自然就吃不出来了。

小鱼仔花生零食推荐(原创首发伢仔们的零食)(4)

我的儿子从进幼儿园那天起,就天天变着花样买零食吃,象我们做伢仔时想吃都吃不到的上海大白兔奶糖,北京什锦果脯 、南昌沙琪玛之类,他都不愿意吃。如今,我孙女上了小学三年级,成天闹着要我给她买零食吃。她进了小“超市”,这里挑挑,那里拣拣,老半天也选不定。像“浪味鲜”,“好多鱼”、“奥利奥”、“旺旺雪饼”、“德芙巧克力”之类她都不屑一顾。有一天,她突然说要吃“小白心里软”。我搞都搞不清这是什么东西,跑了几家“超市”都没买到。没办法,我只好通过网购给她买来一箱。货到了之后,我才知道那是一种白色奶油软面包。

我羡慕现在的伢仔们赶上了好时代,市场上尽然有那么多的零食可以供他们挑选。

2019年2月15日于南昌

*

责编:严京平《白浪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