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

现在很多老乡都是通过外出打工来增加家庭收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做。特别是那些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出远门去打工并不现实。可是,当地就业岗位又很有限,要找到一个赚钱的生计并不容易,更麻烦的是,很多老乡除了务农,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出路在哪儿呢?今天我要带您看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什么专业技能都没有,甚至连拖地都拖不干净的农村家庭妇女,可她现在是昆明两家餐饮连锁店的后厨主管,她参与创办的面店品牌在昆明已经小有名气。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1)

在昆明篆新菜市场有一家面东东面馆,刚开业4个月,就顾客盈门,甚至排起长队。

杨发莲是昆明东川区的矿山采空区移民,三年前,还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农村家庭妇女,现在,已经是两家小吃连锁店的后厨主管。2016年,杨发莲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家里两个孩子都要上学,丈夫打零工,杨发莲帮人卖早点,收入微薄。

三年前,东川区铜都街道成立了扶贫创业产业园,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发展小吃产业。

云南昆明东川区铜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中杰说:“我们土地面积97%以上都是山地,实际上有一部分人是出不去的,小孩小、老人还生病。如果让老百姓在本地实现就业,就可以根据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安排就业,这也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开小吃汇,做美食街的主要目的之一。”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杨发莲,刚来的时候,杨发莲什么都不会做。但是,杨发莲是个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渐渐地,创业园准备开一个特色小吃店,就决定让杨发莲去外地学习小吃制作的手艺。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2)

云南昆明东川区铜都街道居民杨发莲说:“第一是晕车,第二是没有出过远门,还是挺害怕的,我怕我出去找不回来怎么办,因为从来没有出去过,但是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还是要出去学一点手艺,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

第一次出远门,就要跑到200多公里外的玉溪通海县,杨发莲想了很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出了门。

通海有一家羊肉米线店,每天都能卖出五六百碗,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多人想加盟,都被老板拒绝了,但是对杨发莲这样的贫困户,老板却很无私。所有制作流程都让杨发莲亲自上手,从如何处理羊肉、羊杂,到怎样熬煮,怎样做成米线的浇头,老板一点点教,杨发莲一点点学。

云南玉溪通海县七街老双羊肉店公孙纯说:“她学得很认真,我们都不要她收碗,我们说你来主要多学点技术,这些不用你搞,她都要搞。”

杨发莲很珍惜这样的机会,20多天,就把羊肉米线的整个制作流程学会了。可是回到东川,还是遇到很多问题。

杨发莲说:“配料不怎么标准,可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放下去,因为当初没有经验,所以可能今天吃着好吃,明天吃着又变了一个味道,经常像这样。”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3)

通海的口味不一定适合东川,原材料也不同,回来还要做出符合东川人喜欢的口味,就要不断试验。

杨发莲说:“半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早上做米线给同事吃,把他们吃得怕死了。”

但是杨发莲却很认真,不断地尝试,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做成了创业园小吃店的第一份小吃——东川羊肉米线,一开张就很受欢迎。扶贫创业园为了博采众长,做出更多有自己特色的小吃,不断派杨发莲出去学习。

杨发莲说:“那个店太大了,锅、灶全是一大排,厨师很多,一个月勺都不让我碰一下,因为人家毕竟是百年老店,把帽子炒废掉怎么办?”

一个月都是在看,这让杨发莲很着急,最后,她想出一个主意。

杨发莲说:“我在旁边录炒帽子的视频,然后回到宿舍慢慢地放着看,看的时候记一下帽子炒到什么时候该放一点什么调料,然后接着再看,就这样自己回来琢磨。”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4)

也是从这时候起,杨发莲开始喜欢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会遇到一些困难,创业园的领导也会帮她出主意、想办法。

杨发莲说:“他们一天的客流量很大,必须要做很多,我回去做多了浪费,所以我把大份的量缩小做小份的,用0.1克的小克秤来称,我现在离了小秤就什么都做不了。”

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当时的杨发莲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也为日后开小吃连锁店,实现标准化的餐饮制作流程打下一个基础。

三年下来,杨发莲在创业园的安排下,先后到云南的通海、蒙自、建水,贵州六盘水、贵阳等地,学习煮羊肉、炸脆哨、油辣椒、卤豆腐等传统小吃的做法。也是在这三年里,东川区的扶贫创业产业园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30多个像杨发莲一样的贫困户姐妹在小吃店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云南昆明东川区铜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中杰说:“打工和创业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打工只能解决个人问题,如果创业就像我们这个平台公司,可以带动更多本村的兄弟姐妹出来就业。”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5)

把众多的贫困户姐妹联合起来,不仅能稳定就业,将来还能去创业,这是创业园发展的目标。东川区人口有限、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创业园决定把小吃连锁店开到昆明,甚至更多的地方。创业园给连锁店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面东东,第一家店开在了昆明市最有名气的篆新菜市场里面。

来昆明之前,杨发莲舍不得家乡的亲人,也怕做不好,曾经纠结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鼓足勇气踏出了这一步。现在,面东东已经开了两家店,生意都很好。

杨发莲说:“两家店已经有17位贫困户姐妹来就业,她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但是她们都和我一样,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6)

谢顺金的老公过去在矿山打工,落下了矽肺病,全家人的生活都压在了谢顺金一个人的肩膀上;荀朴芝过去一直和丈夫在工地上打工,可是一年到头忙下来,老板总是会欠发工资;阮远萍是云南曲靖农村的贫困户,听说了面东东,也希望可以在这里找一份工作。众多的姐妹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困难,可是走出大山,让她们的生活有所改变,未来有所希望。

杨发莲现在已经是两家连锁店的后厨主管,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两家店配送质量统一、口味一致的食材。9月17日这天,杨发莲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准备了一碗她最拿手的米线。

杨发莲说:“有位老爷爷是我们最特殊的客人,大概每周都会坐着公交车来店里吃面条,慢慢地我们就熟悉了,老爷爷已经100岁了,在昆明的餐饮界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后厨主管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从家庭妇女到后厨主管)(7)

这位百岁老人,是昆明饮食界的前辈,曾经亲手为很多国家领导人做过美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面东东,每周都会来吃一碗面条,老人说,面东东的面条让他想起了老昆明的味道。这一天,是老人的百岁寿辰,杨发莲特意把老人请来,给他祝寿。

三年来,从最初到创业园扫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到现在掌管面东东后厨,每月工资4500元,杨发莲的收入不断提高,随着连锁店的不断落地,收入还会更高。杨发莲决定,要把分给自己家的移民拆迁房重新装修一下。不仅家里要变样,杨发莲的想法也变了样,不再是那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农村家庭妇女。

杨发莲说:“现在这个面条在昆明很受欢迎,未来我希望山区的姐妹加入到东川面条来,让面东东做成连锁小吃,让成百上千的姐妹们来我们这里工作或者后期给她们自己开店。”

刘中杰说:“我们也希望更多大山深处的兄弟姊妹,像杨发莲一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编辑 毛亚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