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成语则是茶文化长河中闪烁翻腾的浪花。以茶代酒、茶余饭后……这些关于茶的成语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而且,看似只有四个字,其背后却是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

为此,我们专门整理了一个常用茶成语排行榜,这其中的来源和典故,或许会成为你品茶会友时一笔有趣的谈资哦。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1)

【三茶六礼】

常用指数:1颗星 ★☆☆☆☆

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2)

还有一种说法则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是莲子或枣、第三道为茶。

饮的方式也有讲究:前两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可,第三道茶需作揖后才能喝下。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3)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端茶送客】

常用指数:2颗星 ★★☆☆☆

我国古代有一种“端茶送客”的惯例。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了,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送客!”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4)

现在较少用端茶送客,却常使用“端茶送客”的方式:比如当你不断地抬腕看表和抬头看钟时,客人就会意识到,他的谈话应当尽快结束了。

【粗茶淡饭】

常用指数:3颗星 ★★★☆☆

粗:粗糙、简单;淡饭: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买不起,因此只能无盐下菜,称为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5)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晚年与孙君昉比邻而居。孙君昉以前做过太医,退休回到家乡后,他整天乐呵呵地过着俭朴的生活,自称为“四休居士”。

黄庭坚请他解释,他笑着回答:“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6)

孙君昉的意思是指:饮食粗茶淡饭就可以了,不要顿顿追求山珍海味。穿着暖和就好,日子平稳就好,在精神上无欲无求,要排除私心杂念。

我们请客时常以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自谦,其实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食习惯。

【茶余饭后】

常用指数:3颗星 ★★★☆☆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出自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7)

茶余饭饱的意思就是闲暇之时。有意思的是,“饭饱”的意思当然是用餐之后,而“茶余饭饱”才算作“闲暇之时”。在古人看来,喝茶与吃饭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是每天都有的“习惯”。

但古时娱乐方式不同,“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后半句的意思是邀约几位好友,上酒馆喝喝酒、聊聊天。

【人走茶凉】

常用指数:4颗星 ★★★★☆

人走茶凉寓意为当你离开原来地方,你在那个地方的关系也就随即淡化了。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8)

“人走茶凉”出自京剧《沙家浜》:“时过沧桑,人走茶凉,望月思乡已是昨日过往;物是人非,唯有泪千行”,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创的语言,为阿庆嫂的唱腔写的词。

常用于感慨,物是人非,人走茶凉,才走没多久,很多东西都变了。

【以茶代酒】

常用指数:5颗星 ★★★★★

以茶代酒指在饭桌上,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而所行的礼节。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9)

据《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嗜酒,他的酒宴喝酒有个规矩:每个人以7升为限,无论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

其中有位大臣名为韦曜,这个人是孙皓父亲的老师,却酒量不太好。于是孙皓在酒宴上偷偷使出“以茶代酒”这招照顾韦曜。后来这个“以茶代酒”的典故被沿用至今。

在各种饭局中,常常能听见某某说:“某不胜酒力,唯有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10)

什么茶适合不经常喝茶的人 十个喝茶人九个不知道(11)

可见在很久很久之前,我们的先辈们对这种“好喝的树叶”投入了许多感情——有的寄托祝福、有的代表礼仪、还有的以茶明志等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鲜明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喝着茶,用着茶成语,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