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照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不论何种方式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年轻人是怎么阅读的?#等话题又要重回不少网站的热搜榜单纸质书的油墨香、电子书的便携性、有声书解放双手,还有……不同的介质演绎出百花齐放的“阅读”方式,但无一例外都在延续或延伸着书的价值,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阅读照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阅读照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不论何种方式阅读)

阅读照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年轻人是怎么阅读的?#等话题又要重回不少网站的热搜榜单。纸质书的油墨香、电子书的便携性、有声书解放双手,还有……不同的介质演绎出百花齐放的“阅读”方式,但无一例外都在延续或延伸着书的价值。

今天,你是通过何种方式阅读的呢?

喜欢那份实实在在的厚重感

范欣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文员,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与他生活一样规律的,还有他每日的阅读习惯。

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 摄(图文无关)

工作间歇,他会随手翻阅手边的图书;下班回家,他会随心地翻看书柜里的某一部作品。他说,毕业以后再读书就没什么目的性了,有时候是想了解一下故事情节,有时则希望自己放下手机,让眼睛和大脑放松放松。他最近买的纸质书是《晚熟的人》和《装台》,他评价自己时这样说,“喜欢严肃文学里,那与现实生活有些距离的感觉,也喜欢街头巷陌老少爷们养家糊口的市井故事”。

范欣会坚持阅读纸质书,在他看来,一方面是阅读习惯,另一方面,“阅读,不就是要闻一闻纸张的味道吗?”

随身携带 随处可读

肖东是个“书虫”,上下班、出差、午饭后、睡觉前,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他的那部“阅读神器”。用他的话说,“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都在我手里了”。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图文无关)

话虽这样说,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神器”里最多就是武侠小说,什么《金庸全集》《古龙小说集》应有尽有。同事们经常调侃他,“你说的不准确,你手里只有五千年中华武学精髓”。

他也不在意,依旧将那句“凡尔赛”式的话挂在嘴边,“古人考进士要学富五车,我只需‘大衣口袋’!”

今天他出奇的低调,只见他望着购物网站,嘴里碎碎念着,“100块钱买15本,这波儿不亏啊!”你瞧,他又在往“大衣口袋”里囤货了。

“看”书为什么一定要用眼?

自媒体人王帅不到30岁,如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褪去光鲜亮丽的“外壳”,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用了。

从体制内离开后,王帅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媒体公司,一周7篇原创稿慢慢地将他的知识榨干,也让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腰间盘越来越“突出”。他不是没时间充电,只是实在没办法坐一两个小时读书。

一天,王帅开着车往公司走,广播里无休止的广告终于让他无法忍受,可转念一想,“如果不听广播,去听自己喜欢的书如何?”

到单位后,他下载了喜马拉雅APP,发现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有声剧、有声书和知识课程。因为是路上听,所以他选择了较为轻松的有声书系利,里面包含了《王小波全集》《麦家谍战三部曲》等经典作品,也有《鬼吹灯》《三体》等知名网文。王帅试听了几次发现不错,他开始利用上下班的时间给自己慢慢“充电”。

有人演绎的作品更容易被理解

与王帅这样的成功人士不同,宏宇从小就是个“不务正业”的,因为读得小说太多,渐渐喜欢上了语文课,每次考试除了语文外,其他科目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非常开心地一件事就是当年很多名篇佳作都被改编成影视剧了,他不但可以重温儿时的“经典”,还对演绎出来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我非常喜欢书改剧,就好像是小说里的人物走到现实生活”,当然,如果哪个角色选的演员不合宏宇的口味,他也是会吐槽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图文无关)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喜马拉雅的主题是“好书自有力量”,上千本好书都以声音的方式呈现。宏宇觉得这句话很贴切。不论何时何地,好书传播的介质或许会发生变化,但一本好书带给人的精神食粮之感不会消散,反而或许会更有更多心得、更多收获。

如今,宏宇已慢慢养成了“不读书”的习惯,但并非完全不“读”。他如果想了解什么书,会先去搜这本书有没有被改编成影视剧,如果有就直接刷剧。“一本书改成剧,说明它符合多数人的口味,我直接看剧就好,为什么要啃书?”宏宇笑着,他有自己的小九九,“有人演绎的角色也更鲜活,作品也更容易被理解。”

(董大正)

来源: 光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