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员基本素质(媒体揭开空管员神秘面纱)

空管员基本素质(媒体揭开空管员神秘面纱)(1)

塔台管制员头戴耳麦手持话筒,紧盯着雷达屏幕,从容不迫地向机组发出指令。

空管员基本素质(媒体揭开空管员神秘面纱)(2)

飞机和汽车一样,都是按照固定的路线行驶。为确保飞行顺畅,两架飞机之间的水平安全距离和垂直安全高度都有严格要求。 制图/传明

空管员基本素质(媒体揭开空管员神秘面纱)(3)

150名空管员有13名女性

空管员基本素质(媒体揭开空管员神秘面纱)(4)

朋友们在送行时一般不说“一路顺风”

【空中交警】

对英语水平要求高,工作不分昼夜,两年时间才能独立工作

【延误揭秘】

真正用于民航运输的约只有20%的空间,剩下的由其他空域用户使用

【新闻缘起】

10月21日上午8时55分,民航厦门空管站区域管制室收到一则特殊的申请:“厦门,我是某某航空,杭州至深圳,机型空中客车320,飞机上有个乘客突然失去意识,情况非常危急!急需医疗救助,申请在厦门备降优先着陆!”

随着机组的一声求助,厦门空管站管制员立即启动特殊情况保障预案,组织其他航班避让,指令该航班优先落地。

当天上午9点11分,航班安全降落在高崎机场。医护人员立即对病人展开急救,并将其送往中医院。因抢救及时,该乘客已恢复意识,脱离危险。

一架原本不在计划内的飞机,突然要“插队”进入厦门机场,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在浩瀚无垠的天空,飞机是不是可以不受约束随意飞行,想往哪飞就往哪飞?飞机的任何碰撞都有可能带来上千万元的损失,这一情况要如何避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日走进民航厦门空管站,在高达59米的塔台上,揭开“空中交警”的神秘面纱。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杨碧琼 图/陈立新)

【0米-900米 塔台空管员】

飞机起降时风险最大

不允许出现一丁点错

流程:飞机关闭客舱?飞行员向塔台提出“开车”申请?飞机推到跑道头后再次提出申请?塔台空管员允许飞机进入跑道?发送离场程序

在高崎国际机场候机楼南侧,伫立着一座高59米的建筑。从地面向上30多米是高高的圆柱,顶端支撑着一个圆饼状的空间,这栋建筑物就是厦门空管站管制大楼。

塔台管制室位于管制大楼的顶层,约150平方米的区域由透明的钢化玻璃环绕。站在这里,整个机场跑道和停机坪一览无余。空管员们头戴耳麦,手持话筒,紧盯着前方雷达屏幕上代表飞机的“标点”,从容不迫地向机组发出指令。

采访当天,塔台空管员刘程冶上的是早晚班还要守夜(从16:30至次日8:30)。他说,飞机完成上客并关闭舱门后,飞行员向塔台空管员提出“开车”申请。“厦门机场只有单一跑道,跑道上可能有其他起飞或降落的飞机。为了避免两架飞机发生冲突,飞行员在将飞机推到跑道头后,需要在跑道头等待,并再次向我们提出申请。安全情况下,塔台空管员会允许飞机进入跑道。随后发送离场程序,包括飞机起飞后的方向,以及如何爬升等。”

和空管员相比,没有多少职业的风险性能超过它。每个空管员手里掌握的不仅仅是价值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飞机,更重要的是要对乘客的安全负责。刘程冶说,起降时风险最大,很容易出现撞机事故,塔台空管员不允许出现一丁点错误,因为根本没有纠错的时间。

【900米-5000米 进近空管员】

航路比地面十字路口更复杂

和汽车一样按固定路线行驶

流程:紧盯雷达屏幕监控每架飞机的飞行动态?通过通信设备向飞行员发布各种指令,包括飞行高度、速度和航向等

在飞机起飞达到900米后,塔台空管员会将飞机“移交”进近空管员。采访当天,塔台指挥室90后的进近空管员许骥上的是午班(11:30-16:30)。许骥说,他们工作时要集中精力盯着雷达屏幕,密切监控每架飞机的飞行动态,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向飞行员发布各种指令,包括飞行高度、速度和航向等。

“你看,雷达屏幕上分布着一个个缓慢挪动的箭头,就代表一架架正在运行的飞机。白色箭头代表这架飞机已经不在我们管辖区域内,绿色代表处于我们管辖范围,红色则代表着飞机即将进行管辖权限的交接。”许骥说。

类似于地上的十字路口,天上存在着更复杂的航路结构。每天有成千上万架飞机在航路上穿梭,上升下降。为了保证不发生相撞,进近空管员须在它们之间配备一定的间隔,只有在大于规定的间隔时才是安全的。

许骥说,飞机和汽车一样,都是按照固定的路线行驶,只不过天上的路人们看不见而已。“民航空域已经非常拥堵,为了确保飞行顺畅,两架飞机之间的水平安全距离要在10公里以上,垂直安全高度要在300米以上。每架飞机落地前要与之前落地的飞机保持2分钟的间隔,同一航线的飞机要保持10分钟间隔。“按照时速900公里计算,一旦发生危险,留给我们指挥人员指挥的时间只有20秒。”

飞行员和旅客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起飞、降落,以提高航班准点率,但航班常常因空中管制、流量控制等原因延误。许骥说,起飞后或降落前如果碰到航路拥堵,进近空管员会尽最大的努力,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域资源。

[1][2][下一页]

[-PAGE-]

【5000米以上 区调空管员】

从A点到B点只有单一路线

由航路下方各导航台引导

流程:飞机进入巡航阶段?不间断全方位地向飞机提供方位和距离信息,引导飞机沿着预定路线飞行

当飞机飞到5000米左右的高空时,进近空管员将管理职责交给区调空管员。此时,飞机进入巡航阶段。与地面交通不同的是,当我们要从A点到B点时,可以有多种路线组合。但飞机要从A点到B点,在国内目前只有单一固定航路。在飞行航路上,根据航路下方各导航台的全向信标和测距仪,不间断全方位地向飞机提供方位和距离信息,引导飞机沿着预定路线飞行。

在飞机临近目的地机场时,区域管制室空管员指挥飞机下降到5000米左右后,再次将管理职责交给进近管制员和塔台管制员。整个飞行流程即为: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区调管制进近管制塔台管制。

【数据】

厦门空管站

每天指挥500架飞机起降

连续保持20年无严重差错

每天,近1000架飞机在厦门区域上空飞过;每天,逾500架次航班起降厦门。据统计,厦门空管站年保障各类飞行逾70万架次,其中本场起降18万架次(日均500架次),进近飞行20万架次(日均580架次),区域飞行35万架次(日均1000架次)。

民航厦门空管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区域航班量大幅增长、极端天气频发、运行环境复杂等情况下,厦门空管站着力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力推进数据驱动的运行、安全和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升运行效率,较好地实现了厦门地区的持续安全与正常,并创下了连续保持20年无严重差错安全纪录。

【空中交警】

150名空管员有13名女性

45岁之后一般都要转岗

人们称飞行员为“天之骄子”,但在幕后指挥飞行员的空管员头上并没有这耀眼的光环。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空管员这个职业越来越重要,也更多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由于工作强度大,在民航厦门空管站近150名的空管员中,只有13名女性。“80后”张有俐是厦门空管站第二个女性空管员。

空管员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反应一定要快,听、说、想、看往往要同时进行。记者了解到,厦门的空管员队伍以80后、90后为主,一般最老干到45岁后都要转岗。而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女性不适合做空管员,认为她们胆子小,在出现险情的时候容易紧张犯错。但张有俐认为,女性心思更细腻,善于沟通表达。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空管员的考核异常严格,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很高。除了要求具备基本专业技能,视力达到优秀外,为便于和国际机组打交道,操控国际化设备,对空管员英语水平也有很高要求,尤其是口语和听力。张有俐说,最难熬的要属见习期。一名空管员从进入单位到成为能独立工作的放单空管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而要成为一名成熟的空管员,至少需要5年时间。

“由于工作压力大,每个空管员都经历过持续不断的噩梦。”张有俐说,刚上岗时,噩梦比较虚幻,会梦到飞机突然坠毁之类。工作几年后,噩梦就会比较真实,会突然梦到飞机在雷达屏幕上消失。而对于现实的压力就是,航班是24小时不间断的,空管员的工作更是不分白天黑夜。越是平常人举家团聚的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就越是空管员们辛苦忙碌的时候。

【延伸】

厦门机场为何航班延误较多?

空域地理位置特殊,空域资源更紧张

除了春运,暑运也是一年当中空管保障风险最高的时段。暑运期间,航空公司不遗余力地加大运力,航班量大显而易见。台风、雷雨极端天气多发,航空公司自身原因,空域其他用户的使用,这些都是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

在民航厦门空管站管制运行部党总支副书记吴永刚看来,由于国内航线航路固定,如果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在机场的停机坪、跑道、机场上空的走廊口、航线上的航路等任一环节上“堵车”或是出现特殊情况,都会导致航班延误。

在我国广阔的蓝天,真正使用于民航运输的只有20%左右的空间,另外80%的空域是由其他空域用户在使用。吴永刚说,除了可使用空域资源太少外,国内的航路结构也是有局限的。不同于一般内陆机场,厦门空域地理位置特殊,可使用的空域资源受限,比起其他机场空域资源更为紧张,因此航班延误也较多。

不过,在厦门空管站的积极争取和努力协调下,2012年厦门机场利用新技术,厦门岛东南侧空域也正式开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航班延误问题。

【链接】

空管技术保障部:

能见度不高情况下

飞机如何安全起航?

厦门机场只是Ⅰ类盲降,能见度要在800米以上

雾带来的低能见度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大家都很清楚。其实,低能见度也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从飞行事故统计来看,接近一半的事故都发生在能见度低的天气情况下。

根据盲降的精密度,盲降给飞机提出不同的进近着陆标准,分为Ⅰ、Ⅱ、Ⅲ类标准。厦门空管站技术保障部党支部书记张闯说,目前厦门机场只是Ⅰ类盲降,能见度要在800米以上,飞机才能正常起降;Ⅱ类盲降机场,能见度达到400米就可以了;Ⅲ类盲降机场还分A、B、C三个等级,C级是全盲降,能见度为零米。

“打个比方,就是把整个驾驶舱由布蒙住,飞行员只依靠仪表盘来操控。”张闯说,未来,厦门的新机场或有望建设Ⅱ类盲降。对于盲降,只要机组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空管气象台:

明明晴空万里

为何不能起飞?

目的地或者沿途航路有雷雨云等特殊天气,这些都不适航

对于坐飞机出行的旅客,朋友们在送行时一般不说“一路顺风”,因为飞机一般是逆风起降。天气对飞机的正常飞行和起降有着重要影响。民航厦门空管站气象台副台长江航东说,他们主要负责机场及周边区域的气象预报和实况观测,利用气象雷达和卫星云图等工具分析天气状况是否影响飞行,每3个小时更新发布天气预报。

如果遇到雷雨、大雾、台风等特殊天气,气象台还要另外再发布天气预警,让机场、航空公司等提前做好准备。江航东说,除了让旅客和机组提前预知,还要保障地面设施的安全,例如大风会使未加固的飞机移位,可能会造成设施受损。

江航东说,不少人都遇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明明机场天气很好,为何还是不能飞行?飞机起飞时,除了当地天气要适合起飞,还要考虑航路航线上和飞机降落机场的天气情况,可能厦门晴空万里,目的地却雷雨交加,或者沿途航路有雷雨云等特殊天气,这些情况都不适航。

此外,与旅客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飞机起降方向。管制员、飞行员看到气象台发布的数据后,根据风向、风速来决定飞机的起降。就厦门机场来说,春季风速比较小,甚至静风,飞行员可以根据航线需要起降;夏天刮南风,飞机一般从翔安刘五店方向降落,往殿前方向起飞;冬天刮东北风,飞机就要从海沧、殿前方向降落,往刘五店方向起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