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美国(30年也难以动摇美国不会明白)

在今年5月23日,美国宣布启动“印太朋友圈”,美日韩印越等13个国家,成为其中的初始成员。一方面,美国想拉个“小圈子”,提高自己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退出太平洋条约的美国准备另起炉灶,在亚太建立一条以美国为主的供应链网络。

殊不知,这个“朋友圈”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中国一向积极融入全球市场。随着亚太区域一体化推进,中国可以通过其他组织,发挥RCEP的作用,更高效地实现贸易多元化。

30年后的美国(30年也难以动摇美国不会明白)(1)

近期,美国一些生产线落脚于越南、印度。因此,某些外媒会“猜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被越南和印度取代,或者把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取代等等。面对这类发言,姚洋在活动上发言,“给你30年的时间,照样不能动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这句话的底气在哪里?

30年后的美国(30年也难以动摇美国不会明白)(2)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根基有多稳?

姚洋认为,美国搞的这个印太朋友圈,政治层面的东西多于经济层面,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它终究会失败。因为东南亚与美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亲密,少了澳大利亚与美国之间的文化亲近感。当一个联盟关系不能紧密,经济上又做不出什么实质的东西,这个“经济框架”注定只是一个概念。

目前,大多数人担心在中国的工厂线会被转移到国外。而姚洋表示,这类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转移出去的大多数是低端的产业。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就越稳!原因有两条。

30年后的美国(30年也难以动摇美国不会明白)(3)

我国建国初期便坚定对重工业的投资。可以说,重工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也是最难发展、需要国家长期培养的产业。很多国家都会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业。长期以来,很多国家的重工业程度非常脆弱,发展不起来。

正是老一辈不惜成本的努力,才让中国的重工业形成体系,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倘若没有前期的铺垫,发展中国家想重拾重工业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庞大的市场。产业体系的基础做好了,接下来就需要一个巨大的需求量,能过带动工厂发展。正是中国庞大且活力充足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全世界的产业前往中国落地。再加上便利通达的交通系统,工厂生产出的货物或部件,可以更快速地发往加工厂或批发市场。货物在本国的“快速消化”,正是中国市场最大的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30年后的美国(30年也难以动摇美国不会明白)(4)

印度,越南给我们什么启示?

东南亚的制造业在这几年崛起飞快。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选择去往劳动力效价比更高的东南亚国家。像印度、越南,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劳动力成本,都比我们有优势。但是劳动效率与人民素质,还是中国最好!中国的工厂效率是世界闻名的。在2020年疫情开始时,中国工厂花了3个月便实现了群众口罩自由。制造业往往会面临许多突变性,需要丰富的制造经验、素质人才、资本和技术。只有效率,才是选择在哪建厂的关键。

30年后的美国(30年也难以动摇美国不会明白)(5)

换一个角度,在“越南制造替代中国制造”的风声中,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是中国低端产业,也不应该转移出去,因为中国的西南部仍有发展的可能性!有专家表示,未来有三至五年,可以将中西部“铺好路”,让它和越南同样具有竞争力!随着中国交通的崛起,将会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工厂与市场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格局。

作为大国,我们应该对越南、印度制造业的崛起表示认可的态度。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奋发向上,实现自己制造业往多元化、高效化、科技化发展!

文|吴凯滨 题|曾艺 审|李泽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