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排行榜前十豆瓣科幻(信不信这部科幻美剧像金瓶梅一样)

文 | 王重阳lp看《X档案》是一种怀旧的思绪,而且看这部美剧一定要选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冲一杯咖啡,放一块三明治,茶和辣条是不配的,因为看它要代入一种文化,一种异国专属的小情调,如此才有观看咂摸的滋味,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美剧排行榜前十豆瓣科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美剧排行榜前十豆瓣科幻(信不信这部科幻美剧像金瓶梅一样)

美剧排行榜前十豆瓣科幻

文 | 王重阳lp

看《X档案》是一种怀旧的思绪,而且看这部美剧一定要选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冲一杯咖啡,放一块三明治,茶和辣条是不配的,因为看它要代入一种文化,一种异国专属的小情调,如此才有观看咂摸的滋味。

如今看这部奇剧同样也是一份情怀,因为它必须是曾经对于星空和世界总是无限遐想的少年们的梦幻,梦中不止是造型诡异的外星人和吸血鬼、狼人和巫师,还有男主和女主百转千转的拧巴和倔强。

更重要的是,如果看现在的美剧,无论是《美国恐怖故事》还是《惊悚十三州》,还有《蓝皮书调查》等,总会有些嫌弃——

你们看看近三十年前你们的前辈,拍戏真是有始有终。

真的?我偏不信!

1993年,《X档案》播出第一季,2002年在第九季后结束。另外2008年前后还拍了两部大电影,并在多年后又拍了两季,然而彼时的世界,虽然题材泛滥,但思维似乎枯竭了。甚至历经三十年,男女主的颜值也不复往日,于是,这个系列终于走到了终点。伴随它逝去的,还有80后和90后的记忆:

遥望星空,总现诡影重重。

大千世界,难觅真相痕踪。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主流的影视剧题材要么讲历史,要么说现实。像这种一下呼呼啦啦闯进眼中的猎奇片何止凤毛麟角?根本就没有。尽管多年后《走近科学》也算聊胜于无,但让内地大多数观众第一次在夜晚抬头看向天空发出疑问,《X档案》绝对算得上启蒙。

此外,它与《世界其妙物语》也有些异曲同工,两者都是各类素材大全,且在当时看来,创作者似乎毫无瓶颈,其中很多创意被后世晚辈借鉴,影响也相当深远。

不过它给与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价值观上:

当女主第一次敲开FEI大楼某处的一道门见到传说中人厌狗嫌的男主时,这个延续了二十年的故事便展开了——

男主说“我有个妹妹,被外星人绑架了,自此我要寻她。”

女主说“真的吗?我不信,但我会帮你一起找。”

随后,他们试图通过科学不断探索一路所见的种种怪异和离奇,而不同的故事也在告诉观众一个道理:

“这个世界,并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甚至是平行的。你所接受的认知不一定是别人认同的,可就是这些交错的世界才构建了我们的生活。”

至于“外星人”,也不似简单地是敌非友的关系,它更像后世刘慈欣书写的《三体》中那般的存在:

我见到了你,我不认识你,但我必须与你共存。

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单元剧,每一集都有一个互不关联的小故事,但有些小故事却可以拼凑出这部剧的宏大叙事背景,是的,它的主线剧情比较松散,这种叙事模式也如后来的《灵魂摆渡》,发生的故事和出现的人物最后都会对整体剧情走向产生影响。

那它的大背景又是什么呢?

美国政府同外星人合作进而更加有效地管控人类。

就这样,男女主走在了探索的道路上。

排它?照单全收!

期间很多故事都可以用科学去解释,也可以归结为超自然力量,如魔鬼和外星人,《X档案》在这方面没有“排它性”,有一集中还讲了一个宇航博士被魔鬼操纵企图驾驶飞船的奇思妙想,科学与神学、理智与感情,都在不同单元中对撞,至今看来都颇有意趣。

而剧中各种势力交错,内部还有不同的派系,比如与外星人勾搭的人类组织中有降临派也有拯救派,FEI中也有分属不同势力的间谍,就连外星人中都有倾向人类的“外星奸”,这些关系错综复杂、尔虞我诈,让剧情在随后更加具有可看性,当然,可能也因为整体背景设置到最后过于宏大,以至于烂尾——

编无可编,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这都看了二十多年了,外星人咋还没降临呢?

不过,女主史考莉(吉莲 安德森 饰)和男主穆德(大卫 杜楚尼 饰)倒成了一对银屏经典形象,他们也是少见的不恋爱的人物,当然,暧昧还是有的,尤其是当挺这对CP的人看到“他们是不是睡了”的问题时,如我这般的人都会加入讨论,大概就像雷佳音一样:

“没睡?哦!没睡,你就肯这么对她?她就肯这么对你?”

恍惚间,这问题同样也讨论了二十多年,直到现在,无论哪一方都不能否认一件事:

他们之间,存在的信任和交托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同事甚至爱人。

而且在每一集的故事中,他们一个负责唯物主义,一个负责唯心主义,一个身为天主教徒却崇尚科学,一个神神叨叨又百折不挠……

经典,实在经典。

如今思想成熟后再看待这对冤家,其实像极了人类自身的二极思维,实际上神学和科学的界限如百多年前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圆的”便会被人视为异端,但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不会飞出天外”则可信了很多,尽管用科学解释,这力量便是“地心引力”。

由此《X档案》中很多故事的结局都是开放式的,让观众选择可以相信谁,是相信女主的科学结论还是男主的神秘学判定。

正是这种在当年更少见的开放式故事设定,让《X档案》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科幻类美剧,观众可以从它的单集故事中找到很多电影的影子。

比如第五季第10集的《恐怖娃娃》,分明借鉴了《安娜贝尔》;比如第五季第17集的《心灵告白》,多少有些《地狱神探》的味道。

总之,《X档案》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神秘学、宗教学、推理探案和都市传说,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阴谋论……几乎各种耸人听闻的奇奇怪怪的事件都会出现在剧集中,比如什么喜欢吸食脂肪的变态、会控心术的色魔以及神通广大又卑微入尘土的外星难民。

依然用我时常半开车的比喻评价它:

就像读了一部《金瓶梅》一样,看了便如过了一段人生。

所以在我眼中,《X档案》不仅仅只是一种回忆,它还是一种文化的精神象征,一种符号,所歌颂的倒与《四味毒叔》的文化衫上印的那句口号一样:

观点不需一致。

后一句大概也就有了雏形:

如此,才是世界。

后记——

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后,《X档案》逐渐步入尾声,喜欢它的人逐渐被更加宏大、更加奇思妙想的故事所吸引,而此时的《X档案》那种单元剧叙事模式也不再新鲜,当然,同样的,美剧也进入了我此前提到的“看剧不过三(季)”时代。

2010年,男女主都老了,大卫杜楚尼拍了一些电影,后来还学会了演反派。吉莲安德森不再如青春时肉感,干瘦得有些刻薄,在他们依然寻觅的世界里,多了很多他们无法驾驭的东西,比如钢铁侠和蜘蛛侠,还有驱魔人和康斯坦丁……

一个充满奇幻的时代,结束了。

当最后一季《X档案》播完后,等待它的不再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万众血书求更的盛况,而是淡淡的一声:

“知道了”。

这回应中总有几分不屑和厌倦。

但这同样也是这个世界发展的必然,就如这部剧想要讲述的故事一样。

但我依然执迷它,因为它给了我一个难得喝咖啡吃三明治的理由,它让我安心,同样因为在它的世界观里,没有什么是无敌的,就连外星人也有自己恐惧的事物,而且探索未知永远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个中佼佼者。

似乎它总能给人一种提示、或是一种勇气,去大胆实践,小心求证一切不可知的事物。

它一边引领着我们不断探索真相,又一边让我们不断产生怀疑。至于到底相信什么则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

你,到底,相信,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