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的恋爱史(陈建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昨天刚刚看完了陈建斌执导的《第十一回》,真的是让人欣喜的诚意之作,个人年度十佳观影提前预定。

整部影片很多细节都暗合隐喻,留白的地方很多,让人可以想象解读的空间也很多,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对这部作品的一些理解,整部影片到底讲了怎么样一个故事。

1. 这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

豆花到底是咸了还是淡了?

白律师和屁哥每次在劝解开导马福礼的时候,总要补上几句对于豆花的评价。

他们真的是在讲豆花么,显然不是。看似无关的点评,实际上显露出的是马福礼的人云亦云,丢失了自我,活在了别人的评价之中,哪怕是对豆花的认知,也不是靠自己的味蕾,而是别人的言语。

丢失了自我,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议论之中,这便是主我和客我的纠结。

主我就真实的那个自己,客我是指自己评价中或者别人评价中的那个自己。

拖拉机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作为马福礼的自己其实也不清楚。至少他不清楚妻子赵凤霞和李建设为什么会在拖拉机下偷情,赵凤霞和李建设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他们之间交谈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赵凤霞是主动勾引还是被胁迫。

这些内容本可以在警方调查的时候全部弄清楚,这也应该是马福礼“主我”最想知道的事儿。

可碍于对十里八乡熟人闲言碎语的畏惧,碍于脸面,活在别人评价中的“客我”最终还是扼杀了“主我”,马福礼用谎言来掩盖真相,欺骗了警察,也就没有了后续的调查,拖拉机事件中赵凤霞和李建设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成为了一个谜。

用认罪含冤入狱来维护了“客我”存在的马福礼,之后便一直丧失了“主我”的存在。

作为一个人,豆花到底是咸了还是淡了,案子是翻案还是不翻案,自己无法感知到,全要靠别人的评价来决定;

作为父亲,一直和女儿金多多说是站在你这一头,但面对妻子金财铃,立刻见风使舵,为了躲避小区居民的闲言碎语,支持金财铃绑着枕头伪装怀孕,支持金多多打掉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都能够明白,马福礼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傀儡,一直在别人的目光中表演,不敢真正遵循自己本心去做事情,完完全全丢失了自己。

但在这样的人生滑档中,在戏剧团要编排自己的经历,在女儿直言父亲就是个罪犯不愿相认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看到马福礼在种种痛苦中对过去释怀,渐渐地找回“主我”的存在。

马福礼夜晚偷偷溜下床,让金多多留住孩子,这次不光让女儿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感受到了父爱,就连默默倾听的妻子,也真正地懂得了马福礼。

这一晚,是马福礼的高光时刻。

马福礼在和过去那个善于伪装的自己和解,真正遵循本心的“主我”在成长,他终于将自我和角色相统一,人生也在展开新的篇章。

不光是马福礼,影片中的其他人,也在和自己和解,在找回“主我”。

金财铃面对女儿意外怀孕,逼迫金多多打胎,大夏天绑着枕头伪装自己怀孕,在街坊四邻面前,掩盖女儿怀孕的事儿。而在最终的结局,她已经可以和丈夫一起,大大方方地在主持人面前,说自己怀的“小马”,就是一个枕头。

贾梅怡在按照着导演胡昆汀的指示,不停地在感受角色,又随着改剧本,再背叛角色,陷入到了一个迷茫的境地。她甚至不清楚她和胡昆汀的关系,是因为艺术还是爱情,而最后,她找到了挖掘机,她找回了自己理解的“赵凤霞”,也正视了和胡昆汀的关系。

就连胡昆汀,也愿意为了最后这一出戏剧能登上舞台,放弃了导演署名,去补位一个演员,真正地热爱了一把自己的职业。

这也是影片最让人动容的一个地方,荒诞喜剧有着一个悲的内核,但这部影片,在悲的内核之上,又给了观众一个希望。

我们总想按照主我来真实的生活,获取安宁,但又要在他人的眼光和注目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戏剧演员,每天都在表演。

但面对着各种尴尬,婚外情,未婚先孕等等敏感的话题,我们的客我往往会占据上风,便会进行自我欺骗,用谎言来扼杀主我,身不由己,剩下的只有混乱,只有人们对于主我和客我之间的混淆。

如何和自己和解,和“客我”和解,拥抱“主我”,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

陈建斌的恋爱史(陈建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1)

2. 荒诞喜剧和审美乐趣

讲完了这部影片在我眼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下面谈一谈我对整部影片电影美学的喜爱。

整部影片承接了荒诞喜剧的风格,正副院长的谐音梗,原配抓小三的结局反转造成的观众期待落空,这些都精准地get到了观众的笑点。

而且就从人物名字也能看出主创们在埋梗,胡昆汀、贾梅怡、 甄曼玉、 苟也武,迷影的朋友表示都看乐了。

尤其是贾梅怡用自我和本我的言论,反击马福礼的那段戏,很像同福客栈中吕秀才反杀姬无命,最为好笑。

作为演员的小三,用沉浸代入角色、没有爱情的婚姻,以一条更为诡辩的逻辑链条,冲击力更为强悍的博弈言语,将过错成功转移给马福礼,这段戏太过经典,值得多刷为敬。

除了荒诞喜剧的风格,电影在镜头语言上的美学感,可以说已经溢出屏幕了,看整部影片的时候,其实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儿,我简单提几点。

电影的配乐,夹杂了人物吟唱的曲艺戏腔,很有味道;

画面的构图也很美,就比如贾冰饰演的屁哥,把全身浸泡在车里的海洋球里,只留了一只手持死亡证明复印件的手在外面,迎合了“一切皆是虚无”的感觉,比如说胡昆汀和贾梅怡两人躺在舞台的红布之上,视觉冲击感也强烈;

色彩的运用,最经典的便是一群演员在红色的幕布后面用力的凸显自己的状态,鲜红艳丽的色彩让人看得便很有欲望,切合了当下的那一幕;

而光影效果的运用,最经典的则是每次剧组在台上演戏被打断,镜头一转,幽暗的台下,只有外面的光线照清来人的脸的场景,脸和身子只有一半打光,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总的来看,整部影片镜头语言尤为出色,饱含情绪的画面感渲染了迷离的氛围,个人很喜欢这部影片的电影美学。

陈建斌的恋爱史(陈建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3.博弈式对白

除了电影美学,台词部分,陈建斌导演的这部《第十一回》,其实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了姜文的电影,重点便是有嚼劲儿,后劲大。

尤其是在人物对白方面,我尤为偏爱。这次陈建斌执导的《第十一回》,和姜文电影是一个味道,对白里是带着博弈的。

这种对白,就像日本的绯句,中国的诗歌一般,在喜欢的人眼里,甚至可以上升到一种艺术。

在《让子弹飞》里,黄四郎马邦德张麻子关于剿匪,分赃的对谈,姜文拍桌子,不就是剿匪吗?剿!周润发神采奕奕地应和着“硬!”,姜文又问硬吗?周润发继续说“够硬!”

在《邪不压正》里,是影帝廖凡和姜文对弈,讲得同样是见不得人的交易,大概的的对白是“谁写日记会把心里话写下来”,“写进日记的那还叫心里话么”,两人异口同声地喊到“下贱”。

这次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中,也有类似的博弈式对白,而且用得更为巧妙,更像是打机锋。

以墙头草马福礼为桥梁,夹杂着白律师和屁哥之间的博弈,白律师推翻冤案是为了活着,为了捍卫尊严,还世界真相,为了过程而非结果,屁哥不推翻冤案,是为了死者,因为因果轮回,一切皆是虚无,为了结果而非过程。

两者明面上是两个人在不停地劝说马福礼,实际上却是马福礼作为传话筒,白律师和屁哥之间的针锋相对。而且两人也是屁股决定脑袋,白律师的立场是为了官司,屁哥的立场是为了家里的脸面,所谓的因果轮回,尊严意义,结果过程,皆是由各自的立场利益出发,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

陈建斌、王学兵和贾冰三个人的演绎,很有火候。角色说话的气息,声调,语速,演员的动作,神采,拿捏得很准,对白便念的分外有腔调,有味道,特别是陈建斌演绎出了马福礼的毫无主见、见风使舵的感觉,甚至有些有趣。

陈建斌的恋爱史(陈建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

4.很多人容易错过的第十一回

整部电影采用了章回体的形式,分回标目,形式上格调很高,尤其是第十一回放在了影片彩蛋的位置,让我也深感意外,想必很多人都错过了这一回。

第十一回,是拖拉机的重现,是马福礼丧失“主我”,变成墙头草窝囊废的开端和根源,也是马福礼找回“主我”,成长为一个遵循本心的人的标志。

导演将第十一回这一幕放在彩蛋的用意,我猜大概是为了区分电影和现实,是在提醒观众,电影虽然过去了,戏剧虽然过去了,但身为观众,起身的那一刻,是主我还是客我,能否遵循本心,和自己达成和解,这是值得思考的内容。

(文/星夜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