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创业最好先选什么创业(倾家荡产的那种)

如果想创业最好先选什么创业(倾家荡产的那种)(1)

爱迪生曾说过:“我知道了五万种不成功的方法,因此我离成功近了五万步。”

如果想复制成功,就要复制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也就是市场的成熟。比如在1994年,国内连互联网都没什么人知道,这时候提出在线教育,肯定跟当时的马云一样被当作骗子。即使到了2014年的在线教育的元年,真正愿意尝试的用户也少的可怜,在线教育真正被大众接受,还是这几年的事。让人们接受一个新事物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地利:

也就是技术条件的成熟。

1990年做iPhone,没有成熟的触摸屏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2g时代做短视频,没有高速的3g,4g网络,流量费超贵,又卡又贵,谁会看呢?

人和:

你的团队是不是过于年轻,缺乏经验?

你的团队是不是思想陈旧无法跟上时代?

团队的能力足够吗?大家都能跟上公司的成长吗?

你是否和这些人合作多年,曾经一起打过硬仗,彼此充分信任?

大家是否认同产品的价值观,会不会因为利益而四分五裂?

他们是真的想一起创业,还是只赚点工资?

大家都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吗?

有人出价想收购你们,团队里有的人想卖,有的人不想卖怎么办?

在时间机器发明之前,天时、地利、人和都无法复制。所以成功是无法复制的。

但人性却是共通的,别人在创业过程中会犯的错误,你有很大概率也会犯。

所以,我们来看看创业的100种失败方式,如果创业只是你的一个念头,看完可以帮你尽快打消这个念头,老实搬砖,并在心里对老板说一句,感恩,家人。

如果你是认真的,创业路上时不时把这100个失败原因翻出来看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伪需求

伪需求是创业失败最多的原因,国外的调查发现,4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因为伪需求而失败。

这些伪需求中80%是自己臆想的

还有20%是被kpi和投资人的压力下,发明的。

有位创始人想做个在停车场找自己车的app,在一次LBS行业大会上发现有20家公司做这个项目,但事实证明这纯粹是为了LBS技术而设计的产品,没人需要。20个拿着拿着锤子的人,到处找着钉子,最后毫无例外的全都失败了。

一旦你的产品建立在一个伪需求上,就会越努力死的越惨,即使你融到了非常多的钱。

比如民族之光,现代罗宾逊,互联网劫富济贫第一人,瑞幸咖啡,一年融了5.5亿美元,靠着不计成本的烧钱补贴用户,创造了一个“繁荣”的咖啡市场。然而美国人的“生命之水”咖啡,在中国还不如“豆浆”来的实在。这种伪需求的暴雷,只是时间问题。

有的创业者明显被市场毒打的不够,加杠杆,找银行贷款,甚至卖房子买车为公司续命。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别人觉得“香”才是“真香”。

需求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发明。

当你想到一个自觉的不错的点子的时候,可以先用搜索引擎搜一下,你会发现,有10000个人跟你有一样的想法,100个人真的做了,最后剩下了20个人,这20个人在存活了几年后全都消失了。这就说明,你的点子就是一个伪需求。这些公司多半无声无息的开始,也无声无息的消亡,对于媒体来说,他们不够吸引眼球,自然不会报道,你也就不会知道。

正确的方法是观察和发现,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被满足的不够好的需求,设计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发现需求呢

1、来自你自身的痛点

你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的例子有:

苹果(Apple)的诞生是因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需要一台电脑;

谷歌(Google)则是由于拉瑞(Larry)和谢尔盖(Sergey)在网上找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Hotmail是因为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和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无法在工作中互发电子邮件。

2、别人的槽点

微博上有的人在吐槽

b站上对某产品的吐槽

论坛上对某产品的吐槽

跟朋友聊天时候对的吐槽

据说张小龙就喜欢泡在论坛上,看用户的吐槽。

这些才是真实的需求,也是你的机会

但仅仅发现问题还不够,我们还要解决问题

那怎么解决呢,一定要跟人性结合。比如英语听力和口语一直是我们国人比较头疼的问题,那怎么结合人性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呢

比如,我们可以在P站找一些英文的爱情动作片,有情节那种,然后作为练习听力的材料,在和对象为爱鼓掌的时候,勤加练习,保证你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二、挖十口浅井,不如挖一个深井;

一个人看别人吃了30个包子,饱了。于是他要店家做一个跟第30个包子一样的包子,拿起来吃了下去,却还感觉很饿。

如果想创业最好先选什么创业(倾家荡产的那种)(2)

这就是“挖井效应”。创始人们很喜欢学习别人的最后一个动作,于是尝试了无数种动作,每个都不够深入,所以始终没有结果。

他们选择性的忽略了前面29个包子,总以为能用最少的付出,获得跟别人一样的收获。一切得来都不易,决定成败的是冰山下的部分。

如果想创业最好先选什么创业(倾家荡产的那种)(3)

“挖井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做事上,还体现在人力管理上

很多创始人都认为“我的产品这么好,都是销售不给力才卖不出去,嗯一定是这样”于是拼命换销售总监。销售总监来了又走,这中间耽误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却没有效果。

销售员就是“士兵”,销售过程就是“打仗”,“打仗”实际打的是“武器装备”,你的“产品”就是销售人员的“武器装备”,如果销售上了战场,一开枪就炸膛、卡壳,一梭子只能装3发子弹,大炮永远打不准,坦克拿石头砸一下就破了,怎么可能赢得胜利呢?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不断打磨升级自己的“产品”,加强销售们的“武装”。

但有些创始人仅仅是因为面子,不愿承认自己的“产品”不够好,还有些是“孤芳自赏”。无论哪种情况,最后都会以失败结局。

今天我们先聊一下头2种导致失败的方式。关于“需求”和“产品”是创业开启之前最重要的思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下一期的失败原因,更多的发生在创业开始之后,之后会陆续更新。大家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收藏本文,并关注我的账号,以便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祝大家创业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