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有恒注全力蛮拙)

《体育之研究》毛泽东【原文夹注】第七 运动应注意之项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两人于此,其于运动也,一人时作时辍,一人到底不懈,则效不效必有分矣运动而有恒,第一能生兴味凡静者不能自动,必有所以动之者(一定要有推动的东西),动之无过于兴味(推动的东西没有比兴趣更好的)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之兴味,而于运动尤然人静处则甚逸,发动则甚劳,人恒好逸而恶劳,使无物焉以促之(要是没有东西促进他),则不足以移其势而变其好恶之心(就不能移除这种习气,转变他的好恶之心)而此兴味之起,由于日日运动不辍最好于才起临睡行两次运动,裸体最善,次则薄衣,多衣甚碍事日以为常,使此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每次不必久,三十分钟已足如此自生一种之兴味焉第二能生快乐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就会产生运动有价值的信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这样的身体去学习,就能够胜任而且愉悦)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以这样的身体来修德,就能够天天向上)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心中的无限快乐也是由于持之以恒而得到的)快乐与兴味有辨(快乐与兴趣有区别):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二者自异(二者的差异就在这里)有恒矣,而不用心,亦难有效走马观花,虽日日观,犹无观也心在鸿鹄,虽与俱学,勿若之矣(《孟子》里讲到一件事:两个人一起学下棋,其中一个人心中老想着箭射天鹅的事,学得就不如别人按:《孟子》原文:“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故运动有注全力之道焉(所以运动的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全力专注)运动之时,心在运动,闲思杂虑,一切屏去,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筋肉如何张弛,关节如何反复,呼吸如何出入而运作按节(动作按着节奏),屈伸进退,皆一一踏实(屈伸进退都做到位)朱子论主一无适(朱熹讲专一不移),谓吃饭则想着吃饭,穿衣则想着穿衣注全力于运动之时者,亦若是则已耳(也是这样的)文明柔顺,君子之容(内怀文明、外行柔顺,是君子的仪容风度按《周易》原文:“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虽然,非所以语于运动也(虽然如此,对于运动却不能这么说)运动宜蛮拙(运动应当勇猛朴实)骑突枪鸣,十荡十决,暗噁颓山岳,叱咤变风云,力拔项王之山,勇贯由基之札,其道盖存乎蛮拙,而无与于纤巧之事(单枪匹马十次冲进重围,十次突破重围,一声怒吼能使山岭坍塌,风云变色,力气能象项羽那样拔起山,勇武能象养由基那样射穿七重甲胄,道理全在于勇猛朴实,而与纤巧一类的事无关按:“十荡十决”的典故载于《史记》:项羽在垓下被刘邦重重包围,只剩百十骑,十次成功突围“暗噁”,今作“暗恶”,读作yìn wū“暗恶叱咤”的意思是:满怀怒气,大声呵斥“勇贯由基之札”的典故载于《左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期楚国人,善射,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札”是盔甲上的铁片,养由基能射穿七重盔甲)运动之进取宜蛮,蛮则气力雄,筋骨劲运动之方法宜拙,拙则资守实(朴实就能保证实效),练习易二者在初行运动之人为尤要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他所当注意者尚多(其他应当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举其要者如此 【参考译文】凡做事都应持之以恒,运动也一样现在有两个人从事运动,一个时做时停,一个坚持不懈,那有没有效果就一定有区别了第一,持之以恒地运动够使人产生兴趣凡静止的东西不能自己动,一定要有推动的东西,推动的东西没有比兴趣更好的凡学习各种科学都应当引起多方面的兴趣,运动更是如此人静处很安逸,活动很劳累人总是好逸恶劳,要是没有东西促进他,就不能移除这种习气,转变他的好恶之心而运动兴趣的发生,又在于天天运动不辍最好在刚起床和临睡前作两次运动,运动时裸体最好;其次是穿薄衣,穿多了很碍事每天习以为常,使运动的观念连续不断,今天的运动承续昨天的运动,又引起明天的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必太长,三十分种就够了这样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兴趣第二,持之以恒地运动能够使人产生快乐长期运动,成效显著,就会产生运动有价值的信念以这样的身体去学习,就能够胜任而且愉悦,以这样的身体来修德,就能够天天向上心中的无限快乐也是由于持之以恒而得到的快乐与兴趣有区别:兴趣是运动的开始,快乐是运动的完毕;兴趣产生于运动的过程,快乐产生于运动的结果二者的差异就在这里能够坚持,但不用心,也难有效走马看花,虽然天天看,也跟没有看差不多《孟子》里讲到一件事:两个人一起学下棋,其中一个人心中老想着箭射天鹅的事,学得就不如别人所以运动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全力专注运动的时候,心思要集中在运动上,去除一切胡思乱想,用心于血脉怎样流通,肌肉怎样收放,关节怎样运转,呼吸怎样吐纳,动作按着节奏,屈伸进退都做到位朱熹讲专一不移,说吃饭就想着吃饭,穿衣就想着穿衣运动时集中全部注意力的人,也是这样的内怀文明、外行柔顺,是君子的仪容风度,虽然如此,对于运动却不能这么说运动应当勇猛朴实单枪匹马十次冲进重围,十次突破重围,一声怒吼能使山岭坍塌,风云变色,力气能象项羽那样拔起山,勇武能象养由基那样射穿七重盔甲,道理全在于勇猛朴实,而与纤巧一类的事无关运动的进取应当勇猛,勇猛就力气大,筋骨强运动的方法应当朴实,朴实就能保证实效,容易练习勇猛、朴实这两条对于初练运动的人尤为重要总之,运动应当注意的事项有三条:一是持之以恒,二是全神贯注,三是勇猛朴实其他应当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这里说的是最重要的 【金玉良言】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学习体会】这部分遣词造句与白话文接近,几乎没有阅读障碍,除了几个历史典故外,不需要注释概括地説,讲了三个意思:有恒、注全力、蛮拙这七个字,实际上也是《体育之研究》的基本结论或核心内容这部分和以前的部分,都是讲“道”的;这部分之后,就是《体育之研究》最后的部分——“运动一得之商榷”,讲“术”,介绍“六段运动”实操方法,留到下次説有恒,就是持之以恒,一直坚持,不松懈、不中断怎样才能做到有恒呢?毛润之説有两个因素:兴趣、快乐兴趣使运动发起,快乐使运动成为生活必须品运动使人产生乐受,是有生理机制的现代医学证实,人运动到一定时长以后,大脑兴奋中枢分泌多巴胺和内啡呔两种物质,使人兴高采烈多巴胺的机制是奖励,产生兴奋、开心、幸福的感觉;内啡肽的机制是补偿,能够产生类似吗啡、鸦片一样的止痛效果和轻安的感觉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了,但还能坚持完成,就是内啡呔起的作用;而运动一停下来,内啡呔停止分泌,他就站不起来了拿我熟悉的长跑运动来説,我个人的体会是,长跑在20-30分种的时候感到高兴注全力,是説倾注全部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运动等于没运动,搞不好还容易受伤注意力一般有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是五分钟的时候在五分种之内,注意力最集中,超过五分种就开始昏沉、懈怠;所以,一些国家总统竞选时,总统候选人都要参加演讲培训班,专门学习五分种演讲技巧,以便于提高拉票效率第二个节点是15钟的时候第一个节点到了以后,作为成人,发现自己注意力开始溜号,还可以通过作意把注意力拉回来,继续坚持;但到15分钟的时候,就拉不住了,心思逐渐开始放逸、散乱,熵增出现所以许多慕课时长都是15—20分钟,这是符合注意力规律的现在一节课的时长,一般是40-60分钟,成熟的教师一般都会在20钟左右插入轻松的话题,适应注意力的转移;然后再把注意力拉回到主题,开始第二个20分钟运动的注意力除了遵循注意力的一般规律外,还与身体状况有关,肌肉、骨骼、呼吸等身体条件跟得上,注意力就遵循一般规律;由于第二个节点出现时,多巴胺和内啡呔逐渐开始分泌,对冲了注意力的分散,所以每次运动时长应该在30分种以上,毛润之认为一次运动30分钟为宜,应每天运动两次,共1个小时就我的体会,青壮年、身体好的中老年,每次运动1小时、每天运动一次也是比较常见的但话説回来,如果身体条件跟不上,注意力就不遵循一般规律,它会随时分散掉,那运动也应随之结束比如,我当年刚跑步时,只能跑一百米,因为呼吸跟不上,喘不上来气;所以跑一百米就不跑了,改为走,直到能喘上气时再跑毛润之所説的蛮拙是什么意思?这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蛮,一个是拙蛮不是粗野、鲁莽,而是勇敢、有力,使每个动作都保持在最大可能性边界上如果不“蛮”,动作也作了,但有气无力,没有到位,就内卷了拙不是愚钝、傻笨,而是简单、实用,每个动作都是极简的,不穿靴戴帽、叠床架屋;每个招术都是管用的,不虚头八脑、花里胡哨这有点象曾国藩説的“结硬寨、打呆仗”,都是最朴实的招儿,好使值得一提的是,毛润之还讲到了运动时的着装运动时裸体最好,其次是穿薄衣裸体是指居家独处起床时或入睡前这是内行话因为如果服装太厚重,身体受到羁绊,施展不开,动作无法蛮拙我们现在的条件比毛润之年轻的时候好多了,体育服装分门别类,都按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幅度设计,只要选择恰当,都不“碍事”在运动服装的问题上,建议出手也要“蛮拙”,蛮就是不管花钱多少,拙就是好用,当然没有必要铺张浪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学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有恒注全力蛮拙)

学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

《体育之研究》毛泽东【原文夹注】第七 运动应注意之项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有两人于此,其于运动也,一人时作时辍,一人到底不懈,则效不效必有分矣。运动而有恒,第一能生兴味。凡静者不能自动,必有所以动之者(一定要有推动的东西),动之无过于兴味(推动的东西没有比兴趣更好的)。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之兴味,而于运动尤然。人静处则甚逸,发动则甚劳,人恒好逸而恶劳,使无物焉以促之(要是没有东西促进他),则不足以移其势而变其好恶之心(就不能移除这种习气,转变他的好恶之心)。而此兴味之起,由于日日运动不辍。最好于才起临睡行两次运动,裸体最善,次则薄衣,多衣甚碍事。日以为常,使此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每次不必久,三十分钟已足。如此自生一种之兴味焉。第二能生快乐。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就会产生运动有价值的信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这样的身体去学习,就能够胜任而且愉悦)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以这样的身体来修德,就能够天天向上)。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心中的无限快乐也是由于持之以恒而得到的)。快乐与兴味有辨(快乐与兴趣有区别):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二者自异(二者的差异就在这里)。有恒矣,而不用心,亦难有效。走马观花,虽日日观,犹无观也。心在鸿鹄,虽与俱学,勿若之矣(《孟子》里讲到一件事:两个人一起学下棋,其中一个人心中老想着箭射天鹅的事,学得就不如别人。按:《孟子》原文:“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故运动有注全力之道焉(所以运动的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全力专注)。运动之时,心在运动,闲思杂虑,一切屏去,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筋肉如何张弛,关节如何反复,呼吸如何出入。而运作按节(动作按着节奏),屈伸进退,皆一一踏实(屈伸进退都做到位)。朱子论主一无适(朱熹讲专一不移),谓吃饭则想着吃饭,穿衣则想着穿衣。注全力于运动之时者,亦若是则已耳(也是这样的)。文明柔顺,君子之容(内怀文明、外行柔顺,是君子的仪容风度。按《周易》原文:“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虽然,非所以语于运动也(虽然如此,对于运动却不能这么说)。运动宜蛮拙(运动应当勇猛朴实)。骑突枪鸣,十荡十决,暗噁颓山岳,叱咤变风云,力拔项王之山,勇贯由基之札,其道盖存乎蛮拙,而无与于纤巧之事。(单枪匹马十次冲进重围,十次突破重围,一声怒吼能使山岭坍塌,风云变色,力气能象项羽那样拔起山,勇武能象养由基那样射穿七重甲胄,道理全在于勇猛朴实,而与纤巧一类的事无关。按:“十荡十决”的典故载于《史记》:项羽在垓下被刘邦重重包围,只剩百十骑,十次成功突围。“暗噁”,今作“暗恶”,读作yìn wū。“暗恶叱咤”的意思是:满怀怒气,大声呵斥。“勇贯由基之札”的典故载于《左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期楚国人,善射,百步穿杨,百发百中。“札”是盔甲上的铁片,养由基能射穿七重盔甲)。运动之进取宜蛮,蛮则气力雄,筋骨劲。运动之方法宜拙,拙则资守实(朴实就能保证实效),练习易。二者在初行运动之人为尤要。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他所当注意者尚多(其他应当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举其要者如此。 【参考译文】凡做事都应持之以恒,运动也一样。现在有两个人从事运动,一个时做时停,一个坚持不懈,那有没有效果就一定有区别了。第一,持之以恒地运动够使人产生兴趣。凡静止的东西不能自己动,一定要有推动的东西,推动的东西没有比兴趣更好的。凡学习各种科学都应当引起多方面的兴趣,运动更是如此。人静处很安逸,活动很劳累。人总是好逸恶劳,要是没有东西促进他,就不能移除这种习气,转变他的好恶之心。而运动兴趣的发生,又在于天天运动不辍。最好在刚起床和临睡前作两次运动,运动时裸体最好;其次是穿薄衣,穿多了很碍事。每天习以为常,使运动的观念连续不断,今天的运动承续昨天的运动,又引起明天的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必太长,三十分种就够了。这样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兴趣。第二,持之以恒地运动能够使人产生快乐。长期运动,成效显著,就会产生运动有价值的信念。以这样的身体去学习,就能够胜任而且愉悦,以这样的身体来修德,就能够天天向上。心中的无限快乐也是由于持之以恒而得到的。快乐与兴趣有区别:兴趣是运动的开始,快乐是运动的完毕;兴趣产生于运动的过程,快乐产生于运动的结果。二者的差异就在这里。能够坚持,但不用心,也难有效。走马看花,虽然天天看,也跟没有看差不多。《孟子》里讲到一件事:两个人一起学下棋,其中一个人心中老想着箭射天鹅的事,学得就不如别人。所以运动有个重要原则,就是全力专注。运动的时候,心思要集中在运动上,去除一切胡思乱想,用心于血脉怎样流通,肌肉怎样收放,关节怎样运转,呼吸怎样吐纳,动作按着节奏,屈伸进退都做到位。朱熹讲专一不移,说吃饭就想着吃饭,穿衣就想着穿衣。运动时集中全部注意力的人,也是这样的。内怀文明、外行柔顺,是君子的仪容风度,虽然如此,对于运动却不能这么说。运动应当勇猛朴实。单枪匹马十次冲进重围,十次突破重围,一声怒吼能使山岭坍塌,风云变色,力气能象项羽那样拔起山,勇武能象养由基那样射穿七重盔甲,道理全在于勇猛朴实,而与纤巧一类的事无关。运动的进取应当勇猛,勇猛就力气大,筋骨强。运动的方法应当朴实,朴实就能保证实效,容易练习。勇猛、朴实这两条对于初练运动的人尤为重要。总之,运动应当注意的事项有三条:一是持之以恒,二是全神贯注,三是勇猛朴实。其他应当注意的事项还有很多,这里说的是最重要的。 【金玉良言】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学习体会】这部分遣词造句与白话文接近,几乎没有阅读障碍,除了几个历史典故外,不需要注释。概括地説,讲了三个意思:有恒、注全力、蛮拙。这七个字,实际上也是《体育之研究》的基本结论或核心内容。这部分和以前的部分,都是讲“道”的;这部分之后,就是《体育之研究》最后的部分——“运动一得之商榷”,讲“术”,介绍“六段运动”实操方法,留到下次説。有恒,就是持之以恒,一直坚持,不松懈、不中断。怎样才能做到有恒呢?毛润之説有两个因素:兴趣、快乐。兴趣使运动发起,快乐使运动成为生活必须品。运动使人产生乐受,是有生理机制的。现代医学证实,人运动到一定时长以后,大脑兴奋中枢分泌多巴胺和内啡呔两种物质,使人兴高采烈。多巴胺的机制是奖励,产生兴奋、开心、幸福的感觉;内啡肽的机制是补偿,能够产生类似吗啡、鸦片一样的止痛效果和轻安的感觉。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了,但还能坚持完成,就是内啡呔起的作用;而运动一停下来,内啡呔停止分泌,他就站不起来了。拿我熟悉的长跑运动来説,我个人的体会是,长跑在20-30分种的时候感到高兴。注全力,是説倾注全部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运动等于没运动,搞不好还容易受伤。注意力一般有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是五分钟的时候。在五分种之内,注意力最集中,超过五分种就开始昏沉、懈怠;所以,一些国家总统竞选时,总统候选人都要参加演讲培训班,专门学习五分种演讲技巧,以便于提高拉票效率。第二个节点是15钟的时候。第一个节点到了以后,作为成人,发现自己注意力开始溜号,还可以通过作意把注意力拉回来,继续坚持;但到15分钟的时候,就拉不住了,心思逐渐开始放逸、散乱,熵增出现。所以许多慕课时长都是15—20分钟,这是符合注意力规律的。现在一节课的时长,一般是40-60分钟,成熟的教师一般都会在20钟左右插入轻松的话题,适应注意力的转移;然后再把注意力拉回到主题,开始第二个20分钟。运动的注意力除了遵循注意力的一般规律外,还与身体状况有关,肌肉、骨骼、呼吸等身体条件跟得上,注意力就遵循一般规律;由于第二个节点出现时,多巴胺和内啡呔逐渐开始分泌,对冲了注意力的分散,所以每次运动时长应该在30分种以上,毛润之认为一次运动30分钟为宜,应每天运动两次,共1个小时。就我的体会,青壮年、身体好的中老年,每次运动1小时、每天运动一次也是比较常见的。但话説回来,如果身体条件跟不上,注意力就不遵循一般规律,它会随时分散掉,那运动也应随之结束。比如,我当年刚跑步时,只能跑一百米,因为呼吸跟不上,喘不上来气;所以跑一百米就不跑了,改为走,直到能喘上气时再跑。毛润之所説的蛮拙是什么意思?这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蛮,一个是拙。蛮不是粗野、鲁莽,而是勇敢、有力,使每个动作都保持在最大可能性边界上。如果不“蛮”,动作也作了,但有气无力,没有到位,就内卷了。拙不是愚钝、傻笨,而是简单、实用,每个动作都是极简的,不穿靴戴帽、叠床架屋;每个招术都是管用的,不虚头八脑、花里胡哨。这有点象曾国藩説的“结硬寨、打呆仗”,都是最朴实的招儿,好使。值得一提的是,毛润之还讲到了运动时的着装。运动时裸体最好,其次是穿薄衣。裸体是指居家独处起床时或入睡前。这是内行话。因为如果服装太厚重,身体受到羁绊,施展不开,动作无法蛮拙。我们现在的条件比毛润之年轻的时候好多了,体育服装分门别类,都按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幅度设计,只要选择恰当,都不“碍事”。在运动服装的问题上,建议出手也要“蛮拙”,蛮就是不管花钱多少,拙就是好用,当然没有必要铺张浪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