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

我们就从宋代诗人曾几的《大暑》诗来认知感触一下大暑这个节气吧!“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读罢诗句给人以“炎热无凉风,夜晚似蒸笼”的感觉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认知一下“大暑”这个节气。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1)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2)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六月中,阳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太阳黄经120度,斗柄指未为大暑。一般为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逸周书·周月》:“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山海经·大荒西经》:“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郭璞注:“言热炙杀人也。”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暑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侯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3)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4)

下面我们通过大暑时节的农事顺口溜和农谚感知这个节气。大暑农事顺口溜: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洪涝灾害时出现,防洪排涝任务急。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虫抓良机。玉米人工来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齐。棉花管理须*抓,修追治虫勤锄地,顶尖分次来打掉,最迟不宜过月底。大搞积肥和造肥,沤制绿肥好时机。雨季造林继续搞,成片零星都栽齐,早熟苹果拣着摘,红荆绵槐到收期。高温预防畜中暑,查治日晒(病)和烂蹄(病)。水中缺氧鱼泛塘,日出之前头浮起,净水泼洒盐水喷,全塘鱼患得平息。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5)

大暑节气的农谚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不热不冷,不成年景。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下连雨,遍地出黄金。六月连雨吃饱饭。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拔节响。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九吃块根伏吃瓜,寒热署病不得发。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6)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而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7)

大暑气候情绪调适: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另外大暑时节,暑热难消,心气容易亏耗,建议保持安宁清静的心境,如端坐闭目、听听舒缓的音乐,或到湖边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8)

大暑饮食养生:与小暑一样,炎炎夏日,由于阳气外浮,人体中阳不足,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大暑时,感觉喝再多的水也不解渴,烦躁得很,这时可以多煮吃“黄皮解暑茶”。材料有黄皮、冰糖适量。做法是将黄皮洗净后捏破,连皮带核,放入杯中,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放凉即可。黄皮是岭南特有的水果,只有最近这段时间才长出来,正好用来解暑,这是大自然的馈赠。黄皮不仅能够生津止渴,理气化痰、调畅中焦,而且最重要的是黄皮与其他水果不一样,它不生湿。功效是消食开胃,解暑敛阴。黄皮和冰糖,单单只用一样,感觉都不出奇,一起合用后,冲泡出来的茶酸甜宜人,味道直接甩乌梅汤几条街,解暑解渴第一方!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9)

大暑养生宜忌:暑热之气很容易让人出现一方面心浮气躁、头面发痘、口舌生疮等类似上火的症状,一方面又感觉腰腿虚寒,精力不济。这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心肾不交。心阳的火气浮在上焦,变成火气在头面部发出来,不能温煦它原本应该温煦的肾、子宫。心肾相交就是让心阳的火气下降到肾,让肾的水气上升到心。这样,水和火各得其所,就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大暑是最后“夏日长养”的时间。而泡脚泡膝,是最快捷、最有效、最安全的补阳方法。平时出汗多,泡脚泡膝时的下水温度可以低一些,就不容易出大汗。从温度33℃、34℃慢慢加温,只要额头出点微汗即可出水。记住:不可不出汗,不可出大汗。出汗可排毒,汗多耗能量。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10)

大暑习俗通俗易懂(大暑的由来与习俗)(11)

(注相关专业资料来源于网络问答与收集整理!特以致敬致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