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的古文名篇(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典源】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商、羽、均为古代五音之一),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有人在楚国国都郢城中唱歌,他所唱的曲调越高雅,跟随他唱和的人就越少。后遂用“曲高和寡、曲高寡和、唱高和寡、希音和寡、雅曲难和”等指作品或言论的格调越是高雅,越难以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或比喻知音难得;用“属和”指与人唱和。

【曲高和寡】阮瑀《筝赋》:“曲高和寡,妙妓虽工,伯牙能琴,于兹为矇。”

【曲高寡和】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唱高和寡】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唱高和自寡,非我谁当亲。”

【希音和寡】江总《明庆寺尚禅师碑》:“空行已无,希音和寡。不有耆德谁其继者。”

【雅曲难和】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属和】权德舆《唐尚书裴公神道碑》:“比兴属和,声律铿然。”

朗朗上口的古文名篇(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1)

【释义】唱歌人在郢中所唱的《阳春》《白雪》,都是高雅的曲调。后遂用“阳春白雪、白雪阳春、阳春、白雪、雪唱、郢雪、郢歌、郢唱、郢曲、郢声、寡和曲”等谓作品或言论的高雅不凡,也形容人的才能出众。

【阳春白雪】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折杨黄花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阳春白雪,清唱古今稀。”杨链《龙膏记》第九出:“当年子建应无逊,阳春白雪谁能并。”

【白雪阳春】徐霖《绣繻记》第十出:“白雪阳春无敌,行云响遏,采丽词入格。”

【阳春】沈约《昭君辞》:“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词:“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白雪】钱起《赠东邻郑少府》诗:“一闻白雪唱,愿见清扬久。”徐铉《江舍人宅筵上有妓唱和州韩舍人歌辞因寄》诗:“白雪飘飖传乐府,阮郎憔悴在人间。”姚鼐《万柳堂分韵得房字》:“外张绿云作帷幕,中吹白雪调竽簧。”

【雪唱】孟郊《送崔爽之湖南》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郢雪】李咸用《送人》诗:“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郢雪时飘扬。”宋旡《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州判官》诗:“郢雪聆高调,郇云喜近披。”

朗朗上口的古文名篇(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2)

【郢歌】张九龄《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李白《淮海对雪赠付霭》诗:“寄君郢中歌,曲罢心继绝。”钱起《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

【郢唱】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是知窃混吹於齐竽,滥飞声于郢唱。”林逋《监郡太博惠酒及诗》诗:“铿然郢中唱,伸玩清人心。”赵翼《题棕亭见和长篇后即赠》诗:“岂无郢唱能飞雪,未到秦焚已化烟。”

【郢曲】权德舆《奉和新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孟郊《酬友人寄新文》诗:“览君郢曲文,词彩何冲融。”独孤及《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赖君赠我郢中曲,别后相思被管弦。”

【郢声】皎然《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

【寡和曲】庾肩吾《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惭无寡和曲,空陪郢中唱。”

【释义】唱歌人在郢中所唱的《下里》《巴人》都是低俗的曲调,后遂用“下里巴人、下里巴音、巴人下里、下里、巴人、巴里、巴歌,巴唱”等谓作品或言论的俚俗,才能的低下,或用作自谦之词。也用指民歌。

【下里巴人】李渔《蜃中楼》第二四出:“蛮音嘈杂羞大方,叛角徵宫商,只好对下里巴人是伎俩。”

【下里巴音】西湖居士《明月环》第五出:“才读罢清风生袂,愧下里巴音,怎当尊意。”

【巴人下里】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词耳。”

【下里】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刘兼《简竖儒》诗:“小巫神气终须怯,下里音声必不长。”吴嘉纪《怀吴后庄》诗:“负薪歌下里,学稼养高堂。”

【巴人】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亦著。杨巨源《奉酬端公春雪见寄》诗:“兴逸何仿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

【巴里】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巴里之曲,有廑圣怀,皆微臣之罪也。”

朗朗上口的古文名篇(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3)

【巴歌】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巴唱】顾云《投陆侍御启》:“近者,不自揣量,辄怀狂狷,累缄巴唱,来叩郢门。”

【释义】郢城中的人知音善唱,遂用“郢人、郢客”等指歌手或文人墨客;用“郢路”谓歌坛文场。

【郢人】陆龟蒙《樵歌》:“但取天壤情,何求郢人称。”罗隐《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乃因宋玉《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遂谓郢人善歌。”

【郢客】孟浩然《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诗:“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刘兼《秋夕书事》诗:“郢客岂能陪下里,皋禽争肯恋樊笼。”

【郢路】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虽雅调清歌,诚寡和于郢路。”又《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楚奏悲无已,郢路少知音。”李白《感遇》诗:“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全本《周易全解》整理汇总

全本《文言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中华饮食文化——《饮食的那些事》全本整理汇总

全本《民国名家随笔散文》整理汇总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