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

分享一组韩国首尔的老照片。首尔是韩国的首都,过去的名字叫汉城,2005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本组图片由英国旅行家詹姆斯·迪尔登·霍姆斯(J. Dearden Holmes)拍摄于1925年,彼时的首尔街头,到处是中文的匾额,可见中华文化对其影响之深。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

彰义门

首尔的一座城门,上面挂着“彰义门”的牌匾,无论是城墙的垛口,还是城门和城门楼,都完全是中式的。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2)

门前女子

一名当年女子拄着阳伞走出城门。本图片原注释为:“韩国村庄场景”,充分说明当时首尔的寒酸之像。 彰义门又称紫霞门。始建于朝鲜太祖5年(1396年) 。图中的城门建于1741年,是首尔的北门,通往北汉山。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3)

杂货铺

首尔街头的一家杂货店,店铺外撑着的摊子上摆满了商品。店铺的门脸上挂着一方牌子,上书:“杂货并果子铁器贩卖店”,对中国人来说完全没有阅读障碍。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4)

迎娶新娘

一顶轿子停在首尔街边,准备迎娶新娘。轿子是一种在中国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古老交通工具。据专家考证,用轿子迎娶新娘最早在我国宋代出现,轿子又因此被称为花轿、喜轿。路边的店铺上也挂着中文招牌,上写“明信商店”、“金银制作贩卖”的字样,新娘可能是这家金铺掌柜的女儿。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5)

富顺馆

两名男子蹲在一个地摊前挑选雨伞,从地上成捆的伞杆看,这种阳伞应该是全手工做作。旁边是一家叫“富顺馆”的小吃店,“富”和“顺” 是旧时中国人给店铺取字号时最喜欢用的两个字,韩国人也学了去。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6)

街头行人

一家三口正在逛街,距离他们不远是一家卖鞋子的店铺(靴店)。图中的一家人都穿着白袍。历史上朝鲜族人对白色情有独钟,因此又被称之为“白衣民族”。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7)

街头招牌

这里是首尔的文化街,近景是一家“泰和堂印铺”,经营刻章和印刷的业务,旁边几家所经营的范围都差不多。从图中看,当时这段街道是用鹅卵石铺设的。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8)

街头儿童

几名当地儿童好奇地看着摄影师照相,男孩背着竹子扎成的背架,上面放着一个很大的陶罐。一名穿传统服装的小女孩背着弟弟,在她旁边,还站着一名日本小女孩。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9)

烟草铺

一家卖烟草的铺面,老板娘正在店铺门前整理成捆的烟叶, 两名男子叼着手卷的纸烟,注视着镜头,他们大概是这里的常客。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0)

卖水果

烟草铺的旁边,是一家果子铺,苹果、梨子摆放的琳琅满目。在右下角出现一捆葱,说明店里还经营菜蔬业务。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1)

运水工

一名运水工正在用压水器抽水。压水井同样起源于我国的宋朝,早期是木头制作的, 后来发展成为铁制。按照今天韩国人的德性,很担心他们会拿这张照片证明这种压水装置也是他们发明的,只可惜历史短了点。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2)

寺庙门前

一名僧人站在首尔药王庙的大殿门前,大殿的门首上挂着用汉字书写的“药师殿”中式牌匾。这座寺庙完全是中国“药王庙”的翻版,里面供奉的也是“东方三圣”。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3)

首尔街景

这是韩国一条主要街道,已经通了电车,道路两边电线杆林立。不过,看到街边商铺上的“博文书店”、“典云商店”等招牌,总给人一种在中国游览的错觉。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4)

居民区

首尔的一处居民区,一个小姑娘提着水壶走过一座木桥。木桥架设在一条扔满垃圾的干涸小沟上。周边的房屋大家看着一定很眼熟,这种房屋结构被称作悬山顶,早在宋时便传入朝鲜。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5)

洗衣服

一条小河沟从居民区穿过,河沟两边蹲满了洗衣服的妇女。因为喜欢穿白色,非常容易脏,洗衣服就成了当地女子一项繁重的日常工作。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6)

首尔的孩子

四名首尔的儿童合影,两个男孩、两个女孩。他们身旁是一座非常破烂的房子,周围挂着蒲席。

汉城的简介(1925年的韩国汉城今首尔)(17)

一座医院

首尔城外路边的一座医院,说是医院,其实是一家小诊所。医院的名称叫“广济医院”,这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因为直到今天,我国各地还有着无数的“广济医院”。

历史上韩国有三次所谓的“去汉字化运动”,其中有两次发生在1925年之后,一次是1948年,一次是朴正熙统治时期。去除汉字的恶果首先是割裂韩国历史,因为韩国文化不过是中华文化的衍生物而已,“去汉字”实际上是砍掉了历史的根, 现在韩国出现这么多篡改历史的骚操作也就不奇怪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