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和谁一起写的(千古名作沁园春)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主席不单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人,咱们很多人小学中学时代,就学过主席的诗和词,我想其中有一首《沁园春·雪》,很多人今天还能朗朗上口背诵出来。

确实,这首词是非常非常妙的,这首词写于上世纪的30年代长征途中,历来对于这首词还有很多传说,比如说1945年重庆谈判之时,主席和总理甘入虎穴,为了民族和平和蒋介石见面进行谈判。

沁园春雪和谁一起写的(千古名作沁园春)(1)

那个时候我们不光要跟国民党谈,我们还要争取第三方势力,有很多当时的民主党派,主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这些人交往。

在此期间他就把当年写的这首《沁园春·雪》拿出来了,给大家欣赏,同时也发表在报纸之上,这一发表引得整个重庆轰动,中国轰动。

大家想不到,以往在国民党的宣传之中,那共产党简直就跟土匪一样,打家劫舍,不是正规军,或者说就跟乡野村夫一样,然而大家没想到,主席的词写的是这么棒。

当年这首词一刊登出来,柳亚子就评价说,千古绝唱,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东坡、幼安未能抗尔。

而郭沫若更是评价该词,气魄宏大,实在是前无古人,可以使一切尚绮丽,竞雕琢的靡靡者骇得倒退,这首词的格局之大,确实是旷古未有,比汉高的《大风歌》,魏武的《观沧海》有过之而无不及。

听说当年老蒋看到这首词后,非常害怕,他是害怕为什么主席的词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所以他找了一帮御用文人,说你们多写一些词,来吓老毛这首词,看看能不能高过他,但是写了那么多首,一首拿得出手的都没有。

其实老蒋这个人虽然不是文人出身,但是自己也挺喜欢舞文弄墨的,相传老蒋自己平时也愿写点打油诗,但是实在拿不出手,所以老蒋生前没敢发表过自己的作品。

后来老蒋在台湾,1975年去世之后,宋美龄整理他的遗物,把老蒋当年写的很多诗词拿了出来,准备出版一下,也算是缅怀一下,准备出版之前,跟老蒋的儿子蒋经国商量。

经国先生把这些诗看完之后跟宋美龄说,要不我看还是算了吧,为什么呢?他说他父亲这些词,哀怨之声颇多,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李后主这样的亡国之君,太不吉利了。

宋美龄后来想了想也对,现在退守台湾本来就人心不振,你再发表这些靡靡之音那能行吗?所以干脆宋美龄一把火,把老蒋这些诗统统都给烧了。

主席的诗词不单格局大,更关键的是用典也多,这恰恰得益于主席的旁征博引,以往有很多人记载过,说主席跟人谈话的时候,是非常轻松自在的,经常三不五时的就引出一个典故,讲一段历史故事。

但是主席这种引经据典,他不是那种酸腐秀才,掉书袋卖弄,而是真的他涉猎广泛,随时随地就给你举出一个例子来,讲话就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主席一生都爱读书,他的那个书房后人参观过,大床之上有1/3,垒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书,主席是一有时间就要孜孜不倦地读书,所以掌握的这个知识才多。

因此很多后人读主席诗词的时候,说实话,如果这个知识含量不够的话,还真得借助工具书,不然有很多词,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引出一段佳话,就是主席的《沁园春·雪》,它是改过地方的,《沁园春·雪》我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会背,其中有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但是实际上,我们如果看看历史文献的话,最初这首诗发表的时候,是山舞银蛇,原驱腊象,而且这两个腊字还不相同,最早发表的时候是腊月的腊,后来改成了蜡烛的蜡,为什么会这样呢?驱和驰这个意思差不多,后世相传是主席亲自把原驱腊象,改成原驰蜡象的,可能这个读音更平顺一些。

而另外蜡字的改,就是诗人臧克家提出来的,建国之后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们创办了《诗刊》这个杂志,首任主编就是臧克家同志。

《诗刊》的创刊号在臧克家的要求之下,就发表了主席一系列的诗词,所以当时创刊号卖的是非常火爆,大家都要竞相目睹,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诗词是多么的棒。

当然了你要发表人家作者的诗词,你此前得跟作者商量一下,所以臧克家此前写过信,跟主席商量说,能不能把你这些诗词发表,同时这个诗词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你要订正一下。

主席本意是不想发表的,但是拗不过大家的盛情,最终同意了,并把自己的诗词做了一定的修订。

后来在中南海,主席还会见了臧克家等人,臧克家一直以来就想跟主席探讨他诗中的一个问题,正好逮到了这个机会,他就跟主席说,主席您这个《沁园春雪》里面,原驰蜡象这块,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事的?

主席多明白,臧克家也是学富五车,会不知道他用典用的什么吗?所以主席顺水推舟地说,那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事的呢?臧克家说,您用腊象用的腊月这个腊,这个是真腊的简写,真腊是哪里?真腊是我国古代对柬埔寨的称呼。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立下了15个国为不争之国,包括朝鲜国日本国,其中就有真腊国,柬埔寨盛产大象,尤其是白色的大象。

所以主席在他的词中用原驰蜡象,刚好跟上一句的山舞银蛇相对,银色的蛇和白色的大象,在大雪纷飞之际,大家看这个山懵懵懂懂的,就像一群白色大象在走动一样。

臧克家这个解释当然是非常对的,主席当时就是要用这个典,但是臧克家提了个建议,他说咱们普通老百姓说实话,能了解你这个典的人不多,对于普通老百姓,他刚一听说腊象这个词,他还真不知道这个腊指代的是真腊,讲的是柬埔寨。

腊象指的是柬埔寨所特有的白色的大象,所以他说,有没有可能咱把腊改成蜡烛的蜡?这个蜡烛很多也是白色的,所以这样普通人就能理解了。

而且蜡象和银蛇,相对还更加对照一些,主席听到了臧克家的解释之后,心悦诚服地说,好,非常好,那就听你的意见,改成原驰蜡象吧。

说实话,咱们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己的作品是非常看重的,那绝对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才高八斗,我写的文字那是文不加点,怎么能让你随便评论呢?但是主席不一样,他是非常善于接纳不同意见。

你看主席这首词当年,那么多人给予那么高的评价,但是臧克家指出,我把腊字改一改效果更好,主席就欣然同意了。

实际上有好几句也都被别人提过建议,修改之后确实效果非常好,主席也都同意了,比如说《七律·长征》有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一句原来主席初写之时写的是,金沙浪拍云崖暖,但是后来有一个知名的诗人,就跟主席商量说你看,这首《七律·长征》写得非常棒。

但是这首诗中还有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同一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浪字,这个是不是就不太好了,莫不如把下一句的浪拍改成水拍,这个效果更好,主席马上接纳了这个建议。

后来建国之后,主席有一次回家乡,也写过一首《七律·到韶山》,其中开篇就是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这一句主席的初稿写的是别梦依稀哭逝川,但是主席有一个诗人朋友就跟他说,你看这个哭字改成咒字,是不是效果更棒?

主席一看确实是这样,所以主席还半开玩笑地说,别人经常给我改一个字,我可以称他们为一字之师,而你把哭字改成咒字,你可以称之为我的半字之师。

原作者:李承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