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

2020年7月9日,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 将与宁国市观赏石协会共同启动“南宣北灵话安徽”文化交流活动。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副会长、宁国市检察院原检察长王军民, 宁国市宣传部副部长、宁国市文明办原主任汤池平, 宁国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王双平, 安徽省灵璧石协会副秘书长、宁国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李云高, 宁国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张小九等人参加活动。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1)

黄国强首先来到宁国市观赏石协会参观考察,与宁国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王双平亲切交谈, 双方表示将加强联系与合作, 共同启动“南宣北灵话安徽”活动,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推动安徽经济发展, 打造独具特色的安徽石文化产业贡献一份力量。

接着,黄国强等人来到宁国市观赏石协会宣石博物馆参观考察, 了解宣石的资源概况, 盛赞宁国市观赏石会长王双平团结协会领导班子, 带领广大会员在协会组织建设、行业发展、资源保护、品牌推广、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2)

考察期间, 黄国强指出,随着奇石文化的不断发展,宣石影响力与日俱增,与灵璧石一道被称为“南宣北灵”,成为安徽省石文化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堪称安徽第二石。希望宁国市观赏石协会紧密依靠党委政府, 提高协会正规化、专业化水平, 打造一流的奇石团队。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3)

一、安徽简介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徽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明清时期,安徽商人就将贸易拓展到了东南亚、日本以及欧洲,留下“无徽不成商”的美名。安徽自古重视科研教育,拥有敢闯创新的精神基因,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安徽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4个市辖区。

截至2018年末,安徽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6.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6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6.7亿元,常住人口6323.6万人,户籍人口7059.15万人。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4)

二、安徽文化和旅游

安徽古代代表文学是徽文化、新安理学、道教文化、理学、桐城派、建安文学,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安徽新安江畔。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安徽歙县篁墩,故誉为“程朱阙里”。

截至2017年11月,安徽拥有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寿县、亳州、安庆、绩溪),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家国家湿地公园,1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花亭湖),11处国家地质公园,11家5A级景区,184家4A级景区,3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8处省保单位,3161处市县保单位。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5)

三、安徽奇石

安徽人杰地灵, 物饶丰富, 石文化源远流长, 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珍爱, 其中, 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就产于安徽省北部的宿州市灵璧县境内。安徽境内还盛产“宣石、黄山石、霍山玉、紫金石”等等, 宣石产于安徽省南部的宣城市宁国市境内, 又称“白灵璧”, 色泽艳丽, 五彩华贵, 有“南宣北灵”之称, 一黑一白, 相得益彰, 堪称灵璧石的姊妹石。本文分别重点介绍灵璧石与宣石。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6)

四、安徽灵璧石

灵璧石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石灰岩”, 颜色以黑色为主, 少有红色、紫色、黄色、白色、灰色等品种, 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故名“灵璧石”, 又称“奇石”、“磬石”。系8亿年前地球火山运动逐渐形成的,在海底浸泡约一亿年, 唐宋时期史称“贡石”。2010年9月,灵璧石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纹褶皱缠结、肌理缜密,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造型粗犷峥嵘、气韵苍古。常见的石表纹理有胡桃纹、蜜枣纹、鸡爪纹、蟠螭纹、龟甲纹、璇玑纹等多种,有些纹理交相异构、窦穴委婉,富有韵律感。

灵璧石“镇宅避邪, 石来运转”,雄踞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首,集“皱、漏、透、瘦”于一体,融“形、色、声、纹”于一身,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唐宋时期史称“供石”, 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因喜爱灵璧石而改道,并御封为“天下第一石”。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磬石演奏的,因此灵璧石被称为“会唱歌的石头”。

宋代诗人方岩有詩赞叹道:“灵璧一石天下奇, 声如青铜色碧玉”。宋代《云林石谱》记载中国石种116种, 灵璧石排名第一。随着灵璧石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灵璧石逐渐成为人们居家装饰、玩赏收藏、假山园林绿化和馈赠亲友的时尚选择。

“南观迎客松, 北赏灵璧石。”作为当代中国赏石文化的瑰宝,灵璧石是安徽省独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灵璧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得历代文人雅士所珍爱,长期以来为中国赏石文化提供了无限空间, 随着灵璧石文化的不断发展,灵璧石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安徽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成为安徽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安徽省经贸合作与增进友谊的桥梁。

全国赏石协会领导(安徽省灵璧石协会会长黄国强赴宁国市参观考察)(7)

五、安徽宣石

宣石, 又称宣城雪石,主要产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山区,蕴藏在东天目山主峰癞痢尖北侧及东津河流域的狭长地带。其分布面积大约在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宣石直接来源于地质运动,而不是地质演变,其石质细致坚硬、性脆,地质学上称石英岩。石英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稳定外型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其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下,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

石英岩是以石英(SiO2)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变质岩石,颗粒细腻,结构紧密,硬度高,吸水较差。由于石英岩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呈现出缤纷华丽而又独特的颜色及纹理,有特殊的装饰效果。而其中白色显晶质石英,颜色洁白与雪花相近,山石迎光发亮,具有雪的质感,背光则皑皑露白貌如积雪覆于石上。硬度约摩氏6~7度。密度为2.64g/Cm3~2.71g/Cm3。

宣石首先是作为观赏石为人们所认识,并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石。同时,在现代地质科研中,作为沉积岩石的一种,亦经常在各类学术著作中被述及。

上品宣石以色白为主,杂以锈黄、灰黑等色。宣石大多有泥土积渍,须用刷洗净,才显示出洁白的石质,故越旧越白。特别是经年把玩,退去"火气"后,白而糯,有如玉般沉着。

宣石按其性状,分以下种类:“灯草宣”、“米粒宣”、“马牙宣”、“水墨宣”、“白宣”、“墨宣”、“彩宣”等。

灯草宣:形似灯草成束状,色赭黄,多与白宣相依,善以表现雪山之中丛林、人物、亦可作山中奇峰。

米粒宣:其色黑白相间,形似米粒,常伴马牙、灯草宣并出,可作象形石观赏,其量甚少,鲜有所见。

马牙宣:形似马牙,与白宣、水墨宣共生,表面棱角非常明显,有沟纹,细致多变,类似灯草细条状,密集簇生,表现山脊积雪覆压尤为生动。也常以表现山中人物或树木等,作象形石观赏。

水墨宣:常以杂在白宣中,黑白分明。浓淡有致,善以表现水墨山水景致,有浓郁的国画韵味,作象形石,也可作画面石观赏。

白宣:色似白雪,无杂质,以白而糯者为上乘,善以表现雪山冰川之景色。

墨宣:墨宣以墨色为主,其中间以白色经线。可作研石,也可作象形石观赏。

彩宣:宣石中之奇品,因其色彩丰富,为世所珍,量少而罕出。

宣石最早的应用,应该追溯到唐以前的汉晋时期。宁国于东汉208年置县,其后与古徽州一样,经历过一次中原移民的过程。中原先进文化的植入,乃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宣石从沉睡亿万年的山野来到人间。

宣石首先是作为文人清玩之物登堂入室的,为文房之宝。而后便作为砚台磨制的石材之一,成为与歙砚同一时期或许更早出现的砚台。这可以从李白的两句赞美宣石砚的诗窥出端倪。诗云:“麻笺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其诗出现在南宋高似孙《砚笺》中,云“宣石砚 李白诗:麻笺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明高濂撰《遵生八笺》亦载有“……宁石砚、宣石砚”之句。

宣石砚比歙砚的平均摩氏硬度约硬度高3.5度左右,比端石平均高一倍左右。其坚硬耐磨,磨墨无声,滑不拒墨,且越磨越亮,砚上残墨陈垢,一濯即洁,是砚中之上等佳品。关于宣石砚的资料,相关的古籍文献鲜有记载,至于其如何失传,尚无从知晓,诚为憾事。

自唐以后,至宋明及清初,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中心的南移,宣石开始了大规模应用的黄金时代。

宣石体态古朴,以山形见长,除了文人清玩之物和作为制砚之石,更多的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叠石作品和花卉盆景的优良选材,在古代苏杭地区的园林建筑和苏派、徽派盆景中应用广泛。

制作盆景的宣石洁白如玉,棱角明显,质地坚硬,皱纹细而多变,呈多面结晶状,表现北国雪景最佳,也可做树桩盆景的配石。宣石山水盆景是在浅口水盆中制作,以山石和水为主要原料,配制草木、人物和其它装饰品,模仿壮丽雄伟的自然景色,构成的立体山水画面。山水盆景移天缩地,以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为创作素材。

乾隆年间苏州人沈复在其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中详细地记述制作盆景的心得和见闻,并有宣州白石即宣石的记载:“芸见地下小石有苔纹斑驳可观,指示余曰:以此叠盆山,较宣州白石为古致”。

清初著名学者李渔平生绝技有二,一则辩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他当时在南京的芥子园别墅,就藏有不少砚石、名石,并著有《芥子园石谱》,集古人画山石之法,提供石玩者以仿山水画的雅石皴法,来物石选石。李渔的戏曲理论作品《闲情偶寄》有“长盆栽虎刺,宣石作峰峦”之句,其“峰峦”二字把宣石作为象形山石的主要特征,简明扼要而又极其生动形象的点化出来。同时,也表明宣石是当时中国古代主要的盆景流派——苏派、徽派盆景的重要选材。

由于宣石独特的形态和冰雪的质感,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钟爱和追捧,并进入曹雪芹、李方膺等文坛书画大家的视野,成为文学艺术的创作题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颠峰之作。曹雪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诗人和画家,同时还是一位石迷,其诗画作品多有以石为创作题材。《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翁贾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由此可见,曹雪芹对石头的钟爱。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对宣石有如下的描述:“走进林黛玉的闺阁,因见暖阁之中有个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

宣石进入曹雪芹这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作家视野,进入侯门大宅的贾府,充分说明了古代宣石尊贵的地位。《芭蕉宣石图》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又疑为李鱓)所作。图中数支兰草,一杆芭蕉,后立一块嶙峋的宣石,整幅画面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该画是以宣石为绘画创作的代表作品。可以想见包括石涛、郑板桥在内的同一时期的清初扬州画坛的大家,无不有过以宣石为创作题材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国内赏石热的兴起,及赏石界、史学界人士的挖掘,使历二百余年沉默的宣石,得以重现人间,惊艳于世。也使得一代宁国人有责任弘扬和传承这一寄托人类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观的东方古老赏石文化。

目前, 宁国市及其周边约有几百余家以宣石为主题的展馆, 全国的宣石爱好者约有几百万人, 收藏数百万块大小各异的宣石, 自然造化, 鬼斧神工, 大自然的馈赠令人流连忘返, 叹为观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