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

作者:幻想现动研 文/塔塔君 协力/艾蕾/Anitama 封面来源:《月曜日のたわわ》

本文由幻想现动研(kskdk_acg)提供。

从《魔性之潮》说起

十月新番已经完结。我想在这个季度里话题性最强的动画应该是比村奇石原作的动画《月曜日のたわわ》了吧?今天就说说这部作品。我的观点下面会慢慢阐述,可能扯得会有点远。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

《月曜日のたわわ》动画版海报

国内对这个片名的翻译可谓百家争鸣,最简单的直译是《周一的tawawa》,意译是《周一的丰满》,还有什么《周一的沉甸甸》、《周一的硕果》、《壹周立波秀》就不说了……故本文章还是用回日文原名。众所周知,比村老师是一个巨乳控,他的社团就叫做“比村乳业”,他的座右铭是“NO OPPAI NO LIFE(无欧派无生活)”。

大多数人估计从“魔性之潮”系列知道比村老师的。实际上,比村老师在同人界翻滚也有十多年了,而且现在同时还是《刀剑神域Progressive》漫画版的作者。这里借用一下艾蕾的评价:

“比村早在这之前就已经磨砺了相当强大的漫画创作能力,无论是在型月爱好者还是奈叶爱好者交流圈中都有着一定的簇拥,并不是因魔性之潮一鸣惊人的,他是稳扎稳打的在多年的同人创作中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最后在舰娘这个拥有着庞大玩家圈的题材创作中,引来了爆发。”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3)

《魔性之潮》同人本封面。

《魔性之潮》系列同人本是“舰Colle”主题同人本,以里面的其中一只舰女人潮为主角,配以蓝色的单色调,营造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色情——这是对读者色心赤裸裸的勾引,却又不像一般的男性向十八禁同人本一样直白地描写男性视角的性行为,惹人着急,却又心动不已。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4)

《魔性之潮》选页。

蓝色本来给人一种安定感,然而在比村老师的笔下,蓝色的安定却处处存在了性暗示的危机,让人一紧一松,达到了奇妙的效果。

一般的同人本就是作者自个画好整个本子,然后在社交网络上放出例图来宣传,接着印刷成实体本子在漫展上销售,热门的本子还会带到类似于“虎之穴”的实体店进行通贩。至少在我国,对于正规出版物来说,同人本一直是印刷商品的灰色地带。

和一般的同人本不同,《魔性之潮》在发售实体本子之前,比村老师先在自己的推特发起单图连载,然而因为这个系列本质上是充满性暗示的全年龄作品(因为没有直接的性爱描写),也在社交网络上炒起了热度。作为比村奇石首次发表的原创同人漫画,《月曜日のたわわ》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发表的同人系列,甚至继承了这种蓝色调的软色情风格。

没错,《月曜日のたわわ》的动画改编自一个同人系列,这是既鲜有又不是没有先例的例子。

同人商业化的三个世代

要说同人系列商业化并企划成带有官方性质的动画,还真不少了。

首先是以《寒蝉鸣泣之时》、《月姬》在内的“三大同人奇迹”为首。《东方Project》至今已二十载,仍未商业化,即使有不少同人社团做过一些独立的《东方Project》,但这并不是商业动画。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5)

由同人社团满福神社制作的著名东方Project系列同人动画《幻想万华镜》。

真要说东方Project系列商业程度最高的一次动画化的话,可能还得数动画公司ufotable制作的《动画店长×东方Project》的这部10分钟短片,这部短片是东方Project的作者ZUN亲自授权的,以纪念岛本和彦的作品《动画店长》十周年为主题。岛本和彦的《动画店长》致敬已经和不少动漫画作品合作过,最出名的应该是《幸运星》。而ufotable的社长近藤光又是东方厨,估计也因此促成了这次合作。然而这部作品除了在2010年12月29日~31日在Animete的日本一部分的店铺单独活动上映,还有就是2011年1月9日在全国的Animete各店上映,就没有发行影碟了,也让一些错过上映会的粉丝无从看到其踪影。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6)

《动画店长×东方Project》的图片。

《月姬》在商业化之后改编成了动画,然而口碑很差,甚至不被《月姬》原粉丝承认这部作品有过动画。不过不得承认也得承认,《月姬》的动画《真月谭 月姬》确确实实是第一个同人作品官方商业动画化的作品,虽然很多宅宅嚷嚷说“《月姬》没有动画”,但是碟片销量却非常不错。这么一个商业成功的案例也引发了后来越来越多这类同人作品动画化的企划。然而《月姬》之后,原作者武内崇和奈须蘑菇成立了公司Type-Moon,发展出了一个越来越庞大的以“月世界”为世界观的作品群;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7)

不被承认的《月姬》动画《真月谭 月姬》

《寒蝉鸣泣之时》是龙骑士07的作品,动画化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衍生了不少后续作品,至今经久不衰。在这里列举一下《寒蝉鸣泣之时》的部分贩卖记录。这里稍微科普下,括号里的C××是指世界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同人展会Comic Market的届数。

  • 出题篇:《寒蝉鸣泣之时》

    鬼隐篇 ~开幕~ 2002年8月16日(C62)

    绵流篇 ~最多的可能性~ 2002年12月30日(C63)

    祟杀篇 ~最短的脚本~ 2003年8月17日(C64)

    暇溃篇 ~把最后的谜给你~ 2004年8月15日(C66)

  • 解答篇:《寒蝉鸣泣之时解》

    目明篇 ~最爱的杀人鬼~ 2004年12月30日(C67)

    罪灭篇 ~设法弥补最初之过错~ 2005年8月14日(C68)

    皆杀篇 ~最后的真相~ 2005年12月30日(C69)

    祭囃篇 ~最后幸福的梦~ 2006年8月13日(C70)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8)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9)

《寒蝉鸣泣之时》在同人时代的游戏画面(上图)与商业动画化的官方绘(下图)对比。

这些同人作品都是以线下售卖的形式发表,那时候互联网还未普及,同人作者亲手把自己的独立作品交予买家手中成了一种无可代替的羁绊和回忆,也让同人文化日益丰富、庞大起来。

在没有进入社交网络时代,同人作品官方商业动画化的这个时代我称之为第一世代。

千禧年之后2004年,网络正式进入web2.0时代,web2.0是由用户主导而产生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这个时代,用户不再是享受内容的群体,用户同时花了时间和精力去自主生产内容,作为被网络剥削的“劳动者”却不察觉,因为这是一个内化的生产力。

在同人界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同人作品、独立作品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了。举个例子,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MAD(マッド-)制作者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是通过把自己剪辑的MAD作品拷贝进录像带或光盘里交流的。然而网络促进了他们的交流,尤其是niconico弹幕网的出现,更是加快了MAD爱好圈的扩张。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0)

2001年静止画MAD大赏第一位:ConcLude:Another Style Abyss-infinite rhyme

(bilibili/video/av38595/)

那么说回主题,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同人作品后来被动画化的有哪些呢?比如VOCALOID文化下诞生的《黑岩射手》、《阳炎Project》等。

VOCALOID从2000年开始开发,2004年1月15日发布VOCALOID一代。这是一个歌声合成器技术以及基于此项技术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的最大魅力在于用户通过输入歌词和旋律的方式直接生成歌曲。对于民间音乐人来说,没有歌手演唱自己的歌,没有出道成为专业音乐人的门路怎么办?用VOCALOID实现!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1)

第一代VOCALOID有两个角色,分别是Leon和Lola,图中为Lola。

后来,开发商Crypton Future Media利用这个程序开发了两个虚拟角色Meiko和Kaito。但是真正让这个程序火起来的角色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界第一公主——初音未来(初音ミク),第二代VOCALOID,这已经是2007年了。可以说,这位公主生对了年代,因为niconico弹幕网在06年年底开站,对于初音未来以及“P主”们(在VOCALOID界里,制作VOCALOID音乐的人叫P主)来说,已经有了绝佳的展示作品平台。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2)

VOCALOID二代第一个角色初音未来。

ACG元素和VOCALOID的结合明显得到了同人圈子的青睐。很多音乐人通过VOCALOID,在niconico上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而成名,并且出道,这其中就有组合Supercell的ryo、给《俺妹》OP作曲的kz、《阳炎Project》的JIN、《惊爆游戏》OP作曲kemu等等……

有些P主更是利用VOCALOID做了一系列的Story音乐,这系列音乐都是带有人物、世界观(环境)、故事情节的,符合小说三要素。当时还是同人组合的Supercell的一位画师成员huke于2007年12月26日在插画网站Pixiv发布了一个手持大炮、眼冒青色火焰的黑发双马尾少女的插画,同是该组合的P主ryo利用这张插画用初音未来演唱了自己做的曲子《ブラックロックシューター(黑岩射手)》,并发布在niconico上,最后曲子走红了。《黑岩射手》的OVA动画在2010年发布,引起了不少讨论。之后的游戏化、TV动画化就不再说了。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3)

最初的原点,2007年12月26日huke在Pixiv投稿的《黑岩射手》

(pixiv/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279688)

在VOCALOID系作品中诞生的动画还有《目隐都市的演绎者》(即JIN原作的“阳炎Project”的动画)、《御神乐学园组曲》(Last Note.原作)等。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4)

《目隐都市的演绎者》动画海报

除此之外,VOCALOID更是有不少名曲轻小说化、漫画化,比如《这里是幸福安心委员会》、《初音未来的消失》、《囚人与纸飞机》、《天之弱》、《樱之雨》,这些多媒体作品通过扩写歌曲里面的故事,让世界观变得更加丰富。其中halyosy原作的曲子《樱之雨》作为感人的毕业题材曲子也在今年真人电影化。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5)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6)

《樱之雨》轻小说与真人电影。

VOCALOID之外的例子还有许多。川原砾原作的轻小说《刀剑神域》,这本小说原本是川原砾为了参加2002年的电击游戏小说大奖而写的长篇小说,但由于文章过长而无法参加后,改为在网络上以“九里史生”的名义连载。

可以看出,《刀剑神域》最初的连载也在网络上,这也是得益于web2.0时代的便利性。这部小说从商业出版,到2012年被动画化,并且火爆全球动画爱好圈,可以说是完成了最完美的同人(独立)作品到商业动画化的过程。

和《刀剑神域》性质相似的还有《一拳超人》,这原本是原作者ONE在网上连载的兴趣使然的漫画习作,画风简单,ONE的画力也很低,却异常受欢迎,这是属于独立、同人性质的作品。然而漫画家村田雄介出于对此作的喜爱,重画并连载在漫画杂志《Young Jump Next》上,最后也被动画化,并且一度成了IMDb评分最高的电视剧。

声优浅野真澄原作、漫画家畑健二郎作画的《那就是声优!》原本也是在同人展会售卖的同人漫画,但也经过商业出版,并动画化了。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7)

《那就是声优!》动画海报

我把得益于web2.0模式的同人作品商业动画化的世代称为第二世代。总的来说,同人文化虽然相对历史悠久,时间跨度有几十年,但是同人作品商业化的世代却经常更新换代,因为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社交也越来越便利。所以我以上提到的两个世代都是交叉进行的,接下来第三世代对于前两个世代的重叠性更高。

前两个世代提到的动画均有通过出版成书籍后才变成动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预热。在《刀剑神域》动画化之前,小说已经登顶过“这本轻小说真厉害”榜单第一了;《一拳超人》由村田雄介在漫画杂志上连载也获得了非常高的人气,所以这些作品动画化之后火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那么,第三个世代下的作品,我归类为跳过这一步预热的过程的作品。《月曜日のたわわ》就是这么一个作品,而且在表番中是第一个这样的作品。这种直接改编同人本的商业动画,在在近年的十八禁OVA中已有不少例子,不过这里不开车,不细说。

我所提到的这个第三世代的作品,都是在同人阶段积攒非常不错的人气才可能迎来商业动画化。最近也有一个相似的例子,那便是国内同人画师sayori的作品《巧克力与香子兰》系列。原本这是是sayori的一个同人志作品,后来渐渐开发成同人游戏,并且由Sekai Project在全球最大的PC数字游戏平台Steam上发行。而最近更是在众筹集资做OVA动画,并且在刚过去没多久的同人展会C91公开PV。这让人不得不佩服sayori的商业头脑。

不过,《月曜日のたわわ》和同人本动画化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于后者大多数是通过通贩销量来衡量热度,并且实现商业动画化;前者确实尽可能利用社交网络来获得热度而商业动画化。(当然,《月曜日のたわわ》在同人展会上销售的火爆程度相信大家在社交网络上也有所见闻。)

如今,无论中外,社交网络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因此网络也会诞生某个领域的话语领袖。这些领袖在微博里面,我们称做“大V”,这些一个个大V组成了完整的自媒体脉络。推特更甚,比村奇石的推特关注量截至2017年1月3日,有约40.5万粉丝,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他的粉丝数量还是10万出头。他从“魔性之潮”系列到如今的“月曜日のたわわ”系列,粉丝不断暴涨。

最新一条有关“月曜日のたわわ”的推特(1月2日)截至1月3日有约2万转发。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8)

当然,我提到的这个第三世代还有一个特征,那便是碎片化。

碎片化的第三世代

在今年,有一个相似的案例。《骂倒少女》原本是画师めばえろす在Pixiv上以单图连载的抖S傲娇女的系列图,这和比村老师的《月曜日のたわわ》有点像。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19)

以抖S属性为卖点的女主角一边以粗俗的话语骂着男主角(屏幕前的你),却又傲娇地顺从男主角(屏幕前的你),简单来说就是“口嫌体正直”。加上有不少色情的挑逗意味,满足了一些人的癖好。当然,该系列同样没有直白的性描写,只有性暗示。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0)

“恶心”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1)

“我不想和你呼吸同样的空气,你能不能给我停止呼出那臭烘烘的空气呢?”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2)

……这句谁都懂吧

这个系列火起来之后不仅集结成了画集出售,索尼的团队还以这个抖S傲娇女推出一个聊天机器人,还请了声优井上麻里奈来为她配音。这样一个碎片化的故事却能迎来不错的商业化,是社交网络发展到一定地步的产物。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3)

井上麻里奈为“骂倒少女”配音

不过这不是商业动画化,所以回归到我们的主题。

《月曜日のたわわ》正是一个非常碎片的故事。它的内容很简单,其实就是每周一,里面的(无名无脸)男主角与巨乳妹子们的小日常。有意思的是,比村老师也是每周一准时更新一张“月曜日のたわわ”,宛如里面的角色和我们一起生活一样,里面的周一和我们的周一是同一时间段,也就是同时发生的事情。

除了与现实连接之外,还有就是“时间原地踏步”原则。大多数日常(喝茶)动画也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里面的时间似乎不会前进,角色不会长大,无论时过境迁,里面的角色都还是那样,这甚是给人一种安心感。

即使有的日常动画的时间是流动的,比如《轻音K-on!》,两个季度中,主角平泽唯从高一变成高三,最后毕业,但是这期间中,动画的情节几乎每集都是喝茶、喝茶、喝茶(其实就是日常),这种安定、静谧的日常,让观众无法留意到时间的存在。这也让人觉得:转眼间,咦,怎么她们升高二了?咦,怎么她们毕业了?但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我们喜欢日常动画或许就是寻求这种不变的安定感。虽然《月曜日のたわわ》与现实的连接点是周一这个时间,但是很明显,里面的时间并非前进的。而同人文化中,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能让自己代入其中的安定感。

从广义上来说,文化娱乐产品的作用是可以给予受众以精神上的享受,这点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经济大萧条时期往往就是文化产品内容丰富与形式创新的绝佳时期,文化产品在这种时候作为避风港,抚慰人心。御宅文化与同人文化也是娱乐文化的一种,之前笔者在别的文章里也说过,大部分的日本动漫画减少了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因此可以让人暂时脱离社会的压力,沉浸在一个没有社会认知的世界。同样缺少社会认知的群体便是学生,因为他们仍未踏足社会,于是学生变成了日本动漫画的第一选角群体,也由不得会产生一种“日本高中生天下无敌”的说法。

在上世纪的动漫画作品中,不多不少会设置一个主角让观众代入其中。而由于题材的发展,动漫画描写的范围越来越广,也逐渐把“观众中心”视角移向“观众观看第三者故事中心”。而现在的日常动画,尤其是以清一色美少女为主角的动画,便是一种观众以第三视角观看的动画。

美少女日常动画的潘多拉魔盒是怎么打开的呢?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2002年《阿兹漫画大王》的动画化,这是首部以美少女为主角的四格漫画动画化作品,前无古人,而且剧中除了木村老师外,没有别的男性角色,更不要说男同学出现了。四格漫画每篇故事只有四个分镜画面,故事精简,一般最后一个画面都作为情节转折、让读者发笑的关键,因此每一篇故事之间的联系十分弱,也十分碎片化。而在日本漫画中以美少女为主角的四格漫画同时也遵循“时间静止”原则。这是空气系漫画。(故事内容以高中女生日常与校园平凡的生活为主题,含意不明显,令人费解,像空气一样。)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4)

《阿兹漫画大王》的主要角色图。

《阿兹漫画大王》的动画火得大红大紫,这也让许多动画人有了制作空气系动画的信心。而日本动画许许多多割裂叙事、以碎片故事为卖点的作品也因此展开,发展到现在更是成了一种最受欢迎的动画类型。加上前文说的社交网络的进化,像是《月曜日のたわわ》这样的作品也应运而生了。《月曜日のたわわ》比四格漫画更加碎片——一篇故事只要一张图就能搞定,而且几乎完全没有文字,配字也就只有比村奇石在推特上的当条推文。这种极度碎片化的故事形成了故事的留白,给予读者更多遐想空间。尤其是在同人文化这种几乎没有任何管制的游乐场,色情粉红文化在这里有了肥沃的良土。《月曜日のたわわ》的留白正是一种出于性本能想象的服务。

在同人文化中,一些对商业作品的二次创作(比如商业动画的同人本)会预留一个读者代入的位置。在空气系动画或者是其他讲述他者故事的动画中,观众都是作为旁观者在动画媒介之外观看媒介之内的互动和生活,这让动画媒介变得就像是一种带有”A.T.力场“的不可侵犯之神圣之地,原作者和观众的任务便是守护这片不变的精神家园,只要有一点变动就是打破了规则,包括“时间停止”。

而打破规则的任务便落到了同人文化中。腐女同人文化中,大多数观众姑且还是以第三视角观看角色的互动(性活动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打破规则的做法,下面会提到),但是笔者不太熟悉女性向这一块所以不谈。至少男性向的商业动画二次创作同人本中,大多数都会对这些讲述他者的故事加入新的第三者的男性角色,这便是一个给读者代入故事的入口,这是同人本作者以及同人本读者对原故事文本的解读。这就像是对原故事建立了一个新的平行世界,一个被同人本作者重构后的拟态世界,这个世界不再属于原作品作者,是属于观众、读者角度的心理现实。因为是原作品的平行世界,观众、读者可以任意妄为,这里不存在规则,因此可以对原作品做一切打破规则的事情,比如让自己代入其中对里面的女角色进行性活动。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5)

《月曜日のたわわ》作为同人文化的产物,本来就不在所谓的规则之内。因此该作品除了几个诱色可餐的女主角之外,还有几个基本不露脸的男性角色,这便是读者代入故事的通道。但是该作品的全年龄的内容和对情色的留白,让它作为同人作品独树一帜,既是打破规矩,又是在所有读者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伪装成在守护规矩,宛如一场大型的魔术表演。

之后,《月曜日のたわわ》改编成商业全年龄网络动画,让不循规蹈矩的故事在这种媒介变得变得违和感十足,却又说不出哪里奇怪。无论《月曜日のたわわ》在网络媒介如何的碎片,但是改编成映像媒介必须要将这些碎片连接成不大叙事的故事,在这点上,本作就让主创们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这些碎片正如一个个独立的符号,经过编排被强行连接起来,符号不再是符号。作为全年龄动画,性留白不再,被编排成明显的性暗示,观众的遐想空间被挤压。这正是《月曜日のたわわ》动画最尴尬的地方。而里面的男性角色和同人本作品的男主角没什么两样,几乎没有任何性格设定的透明人——能成为任何人,因此也能反过来成为读者——这样一个让观众代入故事的入口敞开,所谓空气系动画的神圣之地已经能让每个观众都能入侵。这让这部作品即使再有二次同人作品也变得食之无味。

除此之外,《月曜日のたわわ》经历了从社交网络图像到网络映像的转变,这种转变让观众(读者)的主体认知因素从活跃到受到更多禁锢,想象空间从宽转变到窄。即使是存在数据库的网络映像,其映像内容本身还是线条性的,受到人为”过滤“。这也恰恰和观念化的网络符号世界有所冲突。而《月曜日のたわわ》作为空气系故事本身是贴近日常生活,这又和网络虚拟世界“还原”现实生活与创造虚拟生活的特点相近;其极度碎片化的故事就更不用说了,这又与网络最为海量信息的载体本质相似。因此作为存在在社交网络的同人漫画是非常合适的,但反过来也说明各种矛盾的冲突也造就了《月曜日のたわわ》动画的尴尬地位。

《月曜日のたわわ》这部动画原本打算在C90发表,但最终还是决定动画播出的当天同时宣布《月曜日のたわわ》动画化,这也引起了网络上的舆论爆发,这种宣传和营销不得不说非常适合网络时代。有意思的是《月曜日のたわわ》动画监督村山公輔表示不会再做第二期,这种来如风去也如风的方式更像是一场社交网络上的快闪表演。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6)

最后放上最为有名的胸部放手机图。

以上便是笔者对该动画的看法,当然不能以一概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一定觉得与其说那么多,还不如一起舔NAIZI,所以在此感谢大家花费宝贵的时间观看此文。

月曜日动漫片段(从同人到商业化的过程)(27)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452fe1efe71496a8?utm_source=toutia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