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27——画线

一 画线的工具

前两堂说了,写书法作品时经常用线来定位。线有两种:一是临时的,折线就是这一种,另一种是永久的,那是用颜色画在纸面上的线,是我们想把它保留在作品上的。

《阴符经》的网格线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

把行线或网格线画出来,现在你可以用打印机打,不过这打印机很大,而且是要可以使用宣纸的。注意油墨还不能用水溶性的,装裱时会洇化。这种打印机普通家庭是没法制备的,在家中还是要靠手工画线,跟古人一样。那古代作品上的行线或者网格线,究竟是怎样画的呢?《阴符经》上的红色网格线,称之为朱丝栏,那是用朱砂画出来的。

《本事诗·高逸》

· 唐·孟棨

唐代孟棨《本事诗》说,有一次唐玄宗召李白入宫,李白已经喝醉了:

· 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李)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

玄宗命两个内臣扶住李白,给他研墨、掭笔,又拉开有朱丝栏的纸[也可能是绢帛],李白文思如涌,一下子写了十首诗。

这段记载说明,唐代宫中已经使用"朱丝栏"。

《唐国史补》卷下

· 唐·李肇

还有李肇《唐国史补》也有记载,他说:

· 又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

宋、亳是地名,这里出产丝织品可供书写,上面织有红线或黑线。

米芾《蜀素帖》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2)

这种丝织品宋代也有,米芾名作《蜀素帖》,就是有乌丝栏的丝织品,这是四川出产的,专供书写,上面有清晰地乌丝栏行线。据说传了三代人,最后找到米芾来写,当时大约价钱不菲吧,其他人都不敢落笔。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3)

放大点看,可以看到织物上经纬的细节。

马王堆出土帛书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4)

丝织品上有行线,并不是唐宋才有的,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也用了行线。这是用朱砂画在帛上的,由于帛是软的,经纬线会左右移动,所以画的时候不是太容易。

故宫藏蔡襄自书诗卷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5)

纸上画网格线比帛容易,这是北京故宫所藏蔡襄自书诗手卷。可以看到,上面的行线精细挺拔,这在丝织品上是很难做到的。

明·文征明小楷《千字文》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6)

这是文征明的小楷作品《千字文》,画有网格线。有时候我想,文征明作品数量很大,画格是很花费时间的工作,他到底是自己画格,还是请书童之类的助手画的?像这样精细的格子,他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呢?对于书法家来说,画线是必定会遇到的问题。

画线的工具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7)

我这里所讲的,是手工画线的方法。所需要的工具,一是小楷笔,要硬一点的,如狼毫小楷。第二当然是一把尺,长一点的好用,丁字尺、大三角尺都有帮助。第三样是颜色,黑色画出来的就是乌丝栏,红色画好,那就是朱丝栏。红色用国画颜料朱砂调制,或用朱砂墨条在磁盘中磨,最简单就是买一瓶朱液,现在价格相当便宜。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8)

我所见老辈在宣纸上画线,往往用两枝细笔,姿势好像用筷子那样,中国人都会用筷子,不用教,一枝是笔头向下,另一枝笔头向上,笔头向下的那一枝蘸有颜色,笔头向上的这一枝,只是起着阻隔的作用,避免有颜色的笔头碰到尺,造成污迹。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9)

以前条件不如现在好,但前辈非常聪明,想出很多办法。如把小楷笔插入竹筒中,这样就不用两枝笔了。这竹筒要小一点、紧一点,画线时候靠在尺上,也很方便。

纳西竹笔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0)

古代有些线条非常瘦硬,很早就有人怀疑是用硬笔画的。但古代的硬笔是什么样子呢?无法确定。现在云南纳西族还是使用竹笔写字,写起来相当流利。日本也有类似的竹笔,跟西方蘸水笔差不多。瘦硬线可能是用类似竹笔这样的工具画出来的,这是我的猜想。

还有一个问题要提醒一下,画线当然要预先算好,写多少字,纸张多少大,算出多少行多少格,这是相当费时间的过程。如果你折纸很熟练,可以先折出线痕,然后照着线痕来画,这就快多了。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1)

现在大家都用红色圆珠笔来画,圆珠笔笔头有粗细,粗一点的好,太细的笔头尖利,往往会划破纸张。

二 式样

2.1 全部一种式样

2.1全部一种式样。比如说这一幅,画格,从头到尾每格的大小都一样。要知道这作品必然包括正文、落款和盖印的,也就是说,正文、落款和盖印都使用同样大小的格子。

清·杨沂孙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2)

但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你看这四屏条,作者是清代杨沂孙,篆书大家。画格是每张三行,每行十二个长方形格子。写到最后一张问题来了,落款经常用行书,而行书没法配合长方形格子来写。上款空一格写"仲仰二兄大人雅属",八个字用四格半,下款有六个字,占用三格多一点。也就是说,这行书跟格子其实没有关系的。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3)

2.2 落款用不同式样

从杨沂孙作品可知,当落款用不同书体时,未必能用正文一样的格子。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4)

那怎么办?那落款可以不用格子,只画行线就够了。像沈尹默先生这作品,正文是打格写的,而最后落款换了行书,低一个字,不用格。

沈尹默《心经》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5)

有时空白格子,没有写字,那也不画横线,变成一行空白。如这沈先生写的《心经》,凡不写字的地方都是空行。我把它横过来,可以大一点,看得清楚。这《心经》是全文抄录,第一行写标题,下面全空着,所以不画格,成为空白的行。全文写完剩下十二格,不画格子横线,合并为空白行。最后一行落款,用行书,全部不打格子横线,中线一下签名,上下都空着。

清·杨沂孙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6)

这是杨沂孙的十一言对联,中间正文每个字都用格子,四周用行,小字落款。横过来放大点看,这"四周"是包括上下左右,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7)

潢池一样,包围着中间的正文,很有特色。

沈尹默

沈尹默先生这对联,也是中间打格写,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8)

然后左右两边用行书落款,各占一行,没有像杨沂孙那样包括上下,是为不同的设计。

清·杨沂孙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19)

杨沂孙这四屏条,每张五行,每行十四字。我们只看见直向的线,没有横向的线。实际上横向是用了折线来对位的,所以装裱后只看见行线,折线就消失不见了。这作品是折线和画线巧妙的结合,值得学习。

三 画线对作品的影响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20)

画线的目的,是把字排整齐,所以大多数的作品,是取整齐之美,但画线对于作品,还有其他的作用。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黑的,纸张是白的,所谓写字,是用黑色的线条切分白色的空间。所以作品讲到底,是黑白的视觉对比美不美。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21)

拿王羲之《兰亭序》的"兰"字为例,赵孟俯临本,一起手横爻势就太大。这就是切分空间时,作者的美感不同。

接下来看中间的"门",你有什么感觉?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22)

王羲之的"门",上部紧密得多。假如请你做笔迹鉴定,你很容易肯定这是两个人写的,这两个人的审美相差很大,形成各自的书写习惯。

"兰"字分为三部分,这是上面两部分。现在你把两个人的空间切分本领对比一下,就知道赵字松散平均,王羲之结字紧密。这个问题来之艺术家本身对空间的感受,改起来很难,要长期小心临池才会进步。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23)

而沈尹默临的这个"兰"字,一望而知黑的太多,黑白比例失调,造成沉闷之感。这是沈先生某一次临写《兰亭序》,用墨多了,并非每次都是这样的,我只是举例给各位对比。

刚才讲的是结字问题,一个字内部的黑白关系,现在讲如果画上格子会怎么样?这是字外部的黑白关系。假如我们把这个"兰"字加上格子线框,画格等于切分整张白纸,把白纸分成一个一个小的空间,于是每一个字就放在一个小空间中了。

网格线要怎么画(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24)

如果在一个格子中,字写得太大,撑足整个格子,就会有顶天立地之感。你还要想到,它上下左右还有其他字,每一格都写足,就会觉得拥挤,太贴近。

所以用格子写字,这字占整个格子的七八成空间,是比较好的,整篇作品视觉上会感到比较清楚。当然写得太小也不行,那会造成白位太多。艺术作品的效果,是一种美感,有时候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我们用格时要小心。

历史上有没有特意把字写满格子的呢?有。颜真卿就是一个,他晚年作品就是这样的。颜真卿晚年变法,以篆法来写真书,把王羲之斜画紧结变成平画宽结,撑满字格,造成颜体的独特效果,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假如斜画紧结的字撑足格子,并不好看,不信,你可以试试。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画线的工具和使用法。

· 变换网格线的式样。

· 画线对作品效果的影响。

复习思考:

· 圆形的团扇,如果打格子写小楷,你打算怎样画格子?有几种设计?

复习思考:

· 画长线时,如果不能一次画完,如何能使两次的接头处光滑,不容易看出接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