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鄠邑(-现在的鄠邑区)

草堂寺中的"草堂烟雾"曾是关中八景之一,现在古井虽然已无烟雾,但它曾经的神奇已扎跟在户县人的心中,也留在曾经亲眼目睹过这神奇自然景观的各方游客美好记忆中。寺内的建筑古朴大气,壁画栩栩如生,一草一木皆有妙音…。草堂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个国立译场,是鸠摩罗什大师译经的地方,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是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和大雁塔一样名扬四海。

西安市鄠邑区,原名户县,今天咱就来谝谝这儿的文历史。

从西汉时取名为"鄠县”开始,历代都沿用此名;1964年,经国务院

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鄠邑(-现在的鄠邑区)(1)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批准改名为“户县”。户县农民画曾享誉世界,海内外绘画爱好者慕名而来,到户县画展街来参观临摹。记得70年代未,才5~9岁的我最爱走亲戚,因为这是我大开眼界的时候,老式农村土房门两边每家每户都画着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画,每户门前的画都不一样:有庆丰收的、有种地赶牛的、有喂鸡逗狗的、有尊老爱幼的等等等等,每幅画都极具特色,极富有乡土气息。这些画大都出自农民自己的手,田间地头、家庭琐事、邻里亲朋花鸟鱼虫等等都是绘画素材。在那个没什么儿童玩具的年代,欣赏这些"墙画"就是最大的乐趣,所以宁愿不坐自行车而辛苦走路也愿意近距离欣赏。进入20世纪后,户县农民画逐渐衰退了,高楼大厦时代己见不到当年家家户户门墙上极具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民画,但它的魂、它的美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虽没有了以前的壮观,但只要你走进户县,农民画还是随处可见的,"画乡人民欢迎您!

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鄠邑(-现在的鄠邑区)(2)

著名的户县钟楼,屹立在西大街的十字口正中。它是仿制西安钟楼建筑的,建于明末。它比西安钟楼小,外形相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从记事起就在钟楼下玩耍,吃各种小吃,只知道它是县上标志性建筑,也没觉得它有什么;直到长大学习了历史,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才明白了它的存在价值,才知道了它的保贵!如果形容西安钟楼是"大家闺香”,那户县钟楼是"小家碧玉”;如果形容西安钟楼"雄伟大气",那么户县钟楼"秀外慧中”,难分伯仲,似兄弟姐妹骨肉相连,它们都是陕西人民的宝,都是这片土地上悠久历史的记栽。

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鄠邑(-现在的鄠邑区)(3)

涝河,在儿时的记忆中是最宽最长的河了,全长82公里。在我很小的时候,涝河还没有大桥,和奶奶过河走亲戚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河水只有中间浅浅的、5~6米宽的样子,有时中间有用木板架的简易独木桥;有时就得挽起裤子赤脚过河;其余的地方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走下高高的河岸,玩会儿小石子,捡起漂亮的小石头,奶奶总是背我过独木桥,说是怕河水把我这小人冲走了;走下独木桥再玩会儿石子,才在奶奶的催促中恋恋不舍地走上另一端河岸。那时就经常听说涝河发大水时也破坏过庄稼,毁坏过村庄等等;那时候就知道它有宁静温柔的时刻,也有暴躁狂怒时的狰狞。后来政府修了坝架了大桥,河两岸周围的村庄田地才免于灾难;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滨河公园的建成,更为其增添了几分活力。

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鄠邑(-现在的鄠邑区)(4)

小龙女和杨过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人物,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几代粉丝,他们居住的“活死人墓",就在重阳宫后大约2千米处。而重阳宫的主人王重阳也是金庸书中的经典人物,他的武功、人品修为极高。现实中的王重阳在祖庵镇创建全真教,这里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丘处机等“全真七子”也是真实存在的,"活死人暮”也是王重阳在抗金失利后,为自己挖的…所以说我们在追武侠剧的同时,真实的人物背景和历史环境也值得了解。

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鄠邑(-现在的鄠邑区)(5)

户县的摆汤面、软面、辣子疙瘩、秦镇凉皮、大王醋、户太8号、猕猴桃等等众多小吃特产己被全国各地的吃客们熟知,也是当地人经济来源之一。

2016年12月30日,陕西省政府批准户县撤县为市,改名为西安市鄠邑区,从此大西安又多了一个区,我们为正在飞速发展的鄠邑区加油喝彩!

生活、杂文、感悟、人生。关注小编,获得更多精彩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