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

前阵子,有张照片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质疑。

照片拍摄的,是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课堂。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

开始的时候,网友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河北师范大学为留学生配“女伴”了,两女夹着一男,明显是刻意安排的座位;而且,整个教室里,怎么一名男生都没有?这让我们堂堂中华男儿情何以堪?

很快,河北师大就出来辟谣了,说得非常明白——网传照片源自两年前,2019年4月28日河北卫视播出的“一带一路看河北”专题报道的截图,反映的是该院“周五多元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都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硕士生,以及一些外国留学生。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方便互相交流。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声明

毕竟,师范大学原本男生就少,还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出境的都是女生,确实也不值得太过大惊小怪。

可是,又过了两个多月,随着阿富汗局势成为国际热点,又有网民再次拿起这张照片说事儿——河北师大的声明说照片里面的男生都是巴基斯坦来的,可你看,课桌第一排最右侧那个戴帽子的“大胡子男生”,分明就是个阿富汗人嘛。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3)

戴这样帽子的一个典型当属,继承了老爸衣钵,在潘杰希尔山区继续对峙塔利班的阿富汗塔吉克人武装领袖——小马苏德。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4)

小马苏德1988年出生,因为留了胡子,所以稍显长得有点着急

当然,还有一些塔利班战士。

塔利班的领导层和兵源均主要来自于普什图人,而普什图男人们除了包裹常见的缠头,也有很多人爱戴塔吉克人的那种软帽。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5)

所以呢,按照“细心网友”的分析,河北师大的那张照片里的戴帽子大胡子男生,应该是个阿富汗普什图人。

后来,又有当事人出来澄清——照片中的那个戴帽子的大胡子男生,是来自于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

要说这个普什图族,广泛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两国境内,只不过因为阿富汗塔利班太出名了,搞得一提及普什图族,人们下意识想到的,总是塔利班。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20世纪初,英国从阿富汗撤出的时候,为了最后揩点油,用尽全力划了一条“杜兰线”,将原属于阿富汗的巴贾尔、斯瓦特、奇特拉尔等地割给了英属印度。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6)

也正是这番操作,把原阿富汗境内占有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族硬生生地分割成了两部分——从此,大部分普什图人的聚集地成了英属印度的西北部边界的“新领土”。

目前,普什图族的总人口约为4500多万,其中1500多万在阿富汗境内,占阿富汗总人口的44%,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

而其余的3000多万人则生活在巴基斯坦境内,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15.42%(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总人口超两亿,基数大)。

这也导致了,阿富汗境内,没有一个民族能占到绝对优势比例,再加上落后的经济和教育环境,他们很难形成团结有利的民族国家认知——长期以来,各民族山头林立,谁都不服谁,大小纷争和混战,一直是阿富汗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7)

阿富汗境内的民族分布

老实说,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甚至巴基斯坦的邻国印度,均属于这类“散装”模式的国家。

只不过相比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的阿富汗,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当然是相对而言)和民选的中央集权政府,好歹还能在表面上维持着国家大体稳定的状态。

咱们就说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面积世界排名第36,但人口却排到了第六,足有2.01亿。这些巴基斯坦公民来自于境内的72个民族,操着60多种语言。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8)

这方面,很生动地体现在巴基斯坦国名上。

Pakistan,有一种解释是圣洁土地的意思;但更深层的意思还是,早在英属印度时代,南亚北方穆斯林们对未来“建国大业”的畅想——旁遮普省(Punjab)的“P”,阿富汗(Af-ghan)的“a”(根据“杜兰线”的划分,巴基斯坦西北地图是英印时期从阿富汗夺来的领土),克什米尔(Kashmir)的“K”,信德省(Sindh)的“S”,俾路支省(Baluchistan)的“tan”~这五个部分的穆斯林教徒合体,组成了“Pakistan”。

而这几个组成部分,也正是巴基斯坦境内,六个主体民族的聚集地。

排名第一的为,旁遮普人(Punjabi),占总人口的44.7%。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就是旁遮普人,他的前妻(下图这位)是戴安娜王妃的闺蜜,亿万富豪与英国贵族之女杰迈玛·戈德史密斯。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9)

伊姆兰·汗和杰迈玛·戈德史密斯

旁遮普族人并非是按人类学的族群概念划分的,而更像是一种基于语言和部落文化的认同。

1947 年印巴分治,旁遮普人聚居地区分归独立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旁遮普人靠西,归了巴基斯坦;另一边,则为信仰锡克教和印度教的印度旁遮普人——特别是最靠边境的印度旁遮普邦,锡克人占了80%以上。

旁遮普省也是巴基斯坦最发达的地区,农业产值占全国的70%,工业占60%,还是巴基斯坦唯一“县县通公路”的省份。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0)

那边,虽然印度境内的旁遮普人多为锡克族,但他们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一样,都讲旁遮普语,相貌和身材也差不多——无论男女,皮肤较为白皙,身材也普遍要高大些。

但印度的旁遮普男性很有识别特色——他们多为锡克族,成年后不可剪发,终身裹着大缠头,留大胡子。

跟印度教徒不同,锡克教讲究“入世”和活在当下,锡克人尚武、不吃素,勤奋上进,在海外印度人中占比很高,早前的殖民时代一直属于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主要兵源和移民来源。以至于曾给外界留下一种“印度人个子高,还很聪明”的印象。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1)

锡克族婚礼

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女性虽然是穆斯林,但没有蒙面的习惯,跟印度的锡克族女子一样,也穿以亮色为主的纱丽。

实际上,咱们看到的那些让人感觉比较“印度”的巴基斯人,很多都是旁遮普人,比如旁遮普的舞蹈,就非常接近印度北方地区的风格。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2)

巴基斯坦旁遮普人舞蹈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3)

巴基斯坦旁遮普人舞蹈

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普什图人(Pashtun),占比15.4%。这就是开头提及的,那个河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所在的族群。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4)

普什图人的传统服饰

跟旁遮普人相比,普什图人的南亚特征比较淡,更“中亚”一点,虽然大部分是黑发黑眼,但也有人天生就是亚麻色头发或者浅色瞳孔,比如下图这张经典的照片——阿富汗少女。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5)

《阿富汗少女》拍摄于1984年,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座难民营内,女主就是普什图人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6)

(左)普什图籍的宝莱坞女演员Zarine Khan (右)不知名的普什图男子

这个普什图族前面重点介绍过,是阿富汗境内的第一大民族,而阿富汗一直战火连绵。结果,每逢战乱,总会有大量阿富汗境内的普什图族难民,涌入巴基斯坦。

没成想,那些在巴基斯坦难民营里长大的少年,成了一些恐怖组织的重点招募对象。

显然,难民营充满了饥饿、贫困,孩子们也无法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他们能接触到的只有毛拉。而其中的一些毛拉属于跟恐怖主义组织有联系的宗教狂热分子,不断给他们灌输着仇恨思想和极端主义理念。

这些从小被“洗脑”的难民,一旦狂热起来,往往会异乎寻常的不怕死,对待敌人也极尽残忍。

这也成了威胁巴基斯坦甚至周边国家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7)

第三大族群——信德人(Sindhi)。

这个族裔占巴基斯坦人口的14.1%,主要聚居于信德省。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8)

红圈位置是信德省,跟印度有漫长的边界

除了极少量的印度教徒,信德人多为穆斯林。

同普什图人一样,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看重究伊斯兰教的相关“规矩”,禁酒、男女授受不亲,村镇地区更是讲究女性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出门包头巾,甚至遮面等等。

他们的长相,比较接近印度人,黑发黑眼,肤色较深。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19)

信德男子

另外,信德人的生育率,也是巴基斯坦几个主要民族中最高的。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0)

第四大族群——佐良木人(Saraik)。

佐良木人是巴基斯坦旁遮普人的一个分支,多为穆斯林,但很多都是印巴分治之后,迁入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穆邦斯林,在血统和文化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印度色彩,占巴基斯坦人口的8.4%。

第五大族群——穆哈吉尔人(Muhajir)。

穆哈吉尔人占巴基斯坦总人口的7.6%,说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

殖民时代,穆哈吉尔人原本主要指那些带有阿拉伯血统,又说乌尔都语的人,占比很低。

不过,印巴分治之后,随着印度国内的几次对穆斯林群体的打压浪潮,又有大量印度裔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他们多数聚居在首都卡拉奇,因为没统一的语言(印度的语言种类更杂),多以乌尔都语为社交语言。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1)

结果,按照语言划分,他们就都被归为了穆哈吉尔人。

这么一来,族群规模蹭的一下就上去了,轻松跃居巴基斯坦第五大族群。

穆哈吉尔人多为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较为开放,更乐于从事时尚业和娱乐业。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2)

卡拉奇举行的巴基斯坦时装周——与此同时,一些乡村地区,女性却连头发和手脸都不让露

第六大族群——俾路支人(Balochi)。

俾路支人占巴基斯坦人口的3.6%,带有部分波斯血统,族群內部讲俾路支语。

主要聚居在靠近伊朗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少数分布于信德省。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3)

俾路支人也是阿富汗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的肤色较浅,偶见金发碧眼。在农村地区,俾路支人严守伊斯兰教教法规定,不喝酒,女性要遮面,但他们不忌讳唱歌跳舞,民族音乐造诣很高。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4)

俾路支美女

俾路支人团结尚武,无论是在伊朗、阿富汗还是巴基斯坦境内,都长期存在着分离主义势力,甚至发动过多次暴乱。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5)

另外,巴基斯坦境内还存在着一个虽然小众,但非常有个性的民族——卡拉什人。

卡拉什人生活在巴基斯坦西北的奇特拉尔地区和阿富汗东北的努力斯坦省。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6)

卡拉什人分布区域

他们的语言自成一派,不属于印欧语系。因为世代居住在非常偏僻的山沟里,卡拉什人的长相和习俗都很特别,原本信仰本民族的多神宗教,并不是穆斯林。

不过,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部分人口都改信了伊斯兰教,但却不太注重教法里的那些清规戒律。

卡拉什人带着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特征,金发碧眼的比例很高。

有人推测,他们可能是公元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留下的遗民。但近年来又根据基因组测序,发现卡拉什人的基因跟古希腊人的相似性并不高(毕竟,古希腊人也多是黑发黑眼)。

他们的祖先究竟从哪里来,至今还是个迷。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7)

卡拉什人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8)

当今的卡拉什儿童;20世纪初的卡拉什人女子(右)

巴基斯坦的装备(散装的巴基斯坦)(29)

卡拉什村落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虽然巴基斯坦也是个多民族国家,但缺乏像咱们中国这样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更没有一个占了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和语言文化。

于是,跟它的“世仇”印度一样,为了控制这种“散装”局面,巴基斯坦也把英语定为了第二国语,很多时候,还特别倚仗宗教的感召力和整合力。

但对于宗教的把握,巴基斯坦历来还是很有度的。典型的当属,巴基斯坦军队在政府中的话语权非常大,目的就是为了抑制宗教势力,保证国家层面能顺利推行世俗化道路。这也是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参考了土耳其,在建国之初的一番苦心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