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吴用绰号性格及故事(浅谈水浒吴用卧龙学究之缘)

本来对水浒传可以说丝毫无印象,而初三年的名著要求让我接触到了这本可以说是章回鼻祖的文学巨著
  • 首先,水浒好汉那么多,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吴学究了
  • 其次,我谈谈我对学究的一些看法
  • 再者,吴用更不禁令我想起与另一足矣改变世道的谋士

水浒好汉百八将,各自的出场与落草更是不易,跟随时间与出现的时机更是分得了主次。

虽说有一百零八将,但是也分主将和副将,主将三十六能记得住的也是少数,武有林冲,武松,鲁智深,卢俊义,张清,张顺,杨志,呼延灼,索超等名将等耳熟能详,而多数是因有主要事迹,譬如:武松有打虎一事,鲁智深有拔垂杨柳一事,林冲则有风雪山神庙一事,在作者赋予的光环之下才被众人所知,且遵循一个“义’’字

而文将却唯吴用,吴学究一人。

水浒传吴用绰号性格及故事(浅谈水浒吴用卧龙学究之缘)(1)

吴用本一村头私塾教书先生,因随了晁盖,更是少数的从头至终的主要人物。几乎每次重要的团体活动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诸多决策都是其一手策划的,思维之缜密,才商之高不言而喻。

在七星聚义前,人力的策划,尤其是三阮的加入更是功不可没,激将法的巧用是老生常谈的,但依我看,这貌似体现不了什么,毕竟激将法并非什么,如凡事有点兵法之见的人,如宋江,卢俊义等人应有力完成。

水浒传吴用绰号性格及故事(浅谈水浒吴用卧龙学究之缘)(2)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这次之后的七星聚义从某个层面来说,不过只是个开工前的动员仪式,但为后的火并王伦意义却非同小可。而这不免为此后的智取生辰纲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智取生辰纲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同三国演义的三英战吕布般是一部小说中的主要回目。

水浒传吴用绰号性格及故事(浅谈水浒吴用卧龙学究之缘)(3)

杨志的押运使这次行动不免有几分难度,而吴用提出的计策恰针对了这点,不妨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计策: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 ,喝下后却发现药发作了.原来这是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后来第一贩枣客人偷喝是为了让杨志不能动,第二人偷喝时则乘机在瓢中放了药,因偷喝未果所以药进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杨志等人喝时就中了药倒地,尽失生辰纲

然而,在作者大量笔墨描写成功时,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几个先导因素

第一,天气必须炎热,且比常日热上不止一倍两倍,而其中晁盖的话不妨令我们体味一番,原话大意:众人不必担心,我们有呼风唤雨的入云龙公孙胜,况且学究之神机妙算,怎生忧虑?所以其中不妨带点古时道教色彩,我在此不是不认同这种,而是对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究。所以吴用之计策虽高,但也不能一味认同。

吴用此人智多星的称号更不是空穴来风,现在,我来聊聊我对他过人之处的看法。

吴用双掌连环计:

秀杨雄和时迁一起投奔梁山,路过祝家庄时,因时迁偷了祝家庄的一只报晓鸡,而引来梁山和祝家庄的大战。

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二次进兵,遇扈家庄阻拦,后林冲擒住扈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宋江筹思破庄之计,使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除祝氏兄弟,结合庄民钟离老人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林冲、花荣、秦明、李逵,还有解珍解宝,孙新孙立等英雄都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整个计谋由吴用一手策划,在其指挥下梁山攻破祝家庄,凯旋而归。吴用在水浒中就是智慧的化身。

这恰是吴用智慧的写照,此回更是真实又不乏趣味。

水浒传吴用绰号性格及故事(浅谈水浒吴用卧龙学究之缘)(4)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用策划了大小计谋,为宋公明赢得了不少捷迅,也体现了吴用忠君,仁厚的人物品质。

吴用智赚玉麒麟: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卢俊义乃河北俊杰,他不仅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济人危困,而且武艺高强,名闻四海,人称“河北玉麒麟”。梁山泊义军头领宋江久慕他的威名,一心想招取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共图大业,替天行道。偏偏这个卢俊义有钱有势,有名有位,吃不愁,穿不愁,而且满脑袋的忠君思想,要他上山造反谈何容易,宋江常常为此苦恼。

军师吴用,人称“智多星”,为人机敏善于谋略,凡事一经他策划,没有办不成的道理。所以,当宋江与他议起此事时,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

当时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来到卢俊义庄上,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里,口占四句卦歌,并让他端书在家宅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是:

芦花丛中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难逃可无忧。

吴用在这四句卦歌里,巧妙地把“卢俊义反”四个字暗藏于四句之首,而一心躲避“血光之灾”的卢俊义哪里有心细察这其中的隐秘呢。

果然,这四句诗写出后,被官府拿到了证据,大兴问罪之师,到处捉拿卢俊义,终于把他逼上梁山。

虽是妙计,但为了得一好汉,为扩梁山实力,不惜令卢俊义家破人亡,沦落孤身一人,虽在一定程度断了卢俊义的牵挂,但心狠手辣程度可以一般,由此断定,吴用虽是智慧化身之人,但万不可一味的认同,且吴用虽有历史原型,但在作者的笔墨下不免有些出入。

水浒传吴用绰号性格及故事(浅谈水浒吴用卧龙学究之缘)(5)

最终,梁山起义军受朝廷招安后,吴用又佐宋江、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后因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lù]及身,并忠于宋江,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liǎo]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从这,不免看出,吴用对生死的淡然,与对主公的忠心,而这,不免令我们看到问题所在,虽水浒的百八将个个得了赏赐,为大宋除了众多敌患,但许多不免还是遭了奸臣所害,高俅,蔡京等人仍未根除,奸臣当道仍是一大隐患,不免折射出了王朝更迭,佞臣害国的事实。

水浒有一学究,而三国有一卧龙

吴用的形象不免令我们想起同为军师的一大谋士诸葛亮。

不得不说两书作者,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传世之作,而三国是罗贯中的传世之作。

好巧不巧罗贯中乃是施耐庵的徒弟,虽说吴用和诸葛亮都有历史原型,但是在作品之中难免有作者的个人主观想法,也许是徒弟对师傅的一种借鉴,再者是为了在师傅的想法上融入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向世人展现一个军师。但也都无从考究了,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学究本是私塾教书先生,而孔明却在家中耕种,如若学究没了晁盖和宋江,碌碌无为一生便过去了,而孔明没了刘备,三顾茅庐也不复存在,他也更是山野村夫罢了。两人处境之相似,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学究为农民起义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孔明为三国历史的发展埋下种子,可惜起义最终败了,不是败在表面,而是内部,仍无法改变奸臣当道的局面,与宋公明淡然而驾鹤西去。孔明终是病死了五丈原,扶不起的阿斗让他为其献了一生的蜀汉就此没落,没能一统天下,便于阎王或是刘备相聚了。

遗憾未必是坏的,这让我们更加好的看清现实,认清现实,面对现实,两大智者都没能了却遗憾,更何况我们。只有认清了历史,做到了无遗憾,并不代表没有遗憾,做了想做的,就好了。

有感

水浒好汉百八将,梁山聚义除佞臣

茅屋藏得一卧龙,村头难得一学究


初三学子,剑指心往

愿众人得学究之智,科举应试金榜题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