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水烧烤(茶面条羊肉)

蒜水烧烤(茶面条羊肉)(1)

文/怀左

结婚后,我学习了一些新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新的生活习惯。

买菜做饭、烧水泡茶、穿睡衣逛街、背着手说话,无一不显三旬老汉的精神风采。

说实话,这些都是我之前想不到的。就拿喝茶来讲,记忆中我爷爷特别喜欢喝茶,每次茶叶见底时,他都会让我帮他捎包茶叶。我想不通那些破叶子到底好在哪里,但我还是很乐意帮他买东西。

每一次,我都可以留几块钱,他是我爷,我是一个“小倒爷”。

01 爷爷的茶

村里人都叫他“老李头”,别说,小时候我真以为那是他的名字。

即使在我还没太多意识的年龄段,我也知道他对我特别好,因为他有求必应。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买茶叶事件,其实当时一包茉莉花茶就两三块钱,但他在有零钱的情况下,每次都会给我一张整五块,装作不经意,让我留一些。

有时他也会叫我一起喝茶,用他那个被茶渍染得黑黄黑黄的保温杯。杯口,总有一股淡淡的、像走在田野中的花香的味道。

平时,他不修边幅,但泡茶时总格外认真。每次他泡茶必用井水,我不明白:“水瓮中那么多水,何必再浪费力气?”

他看着水壶,目不转睛地说:“井里的水有灵气,倒在瓮中,就变钝了。”

也不知道他说得是否有道理,我只记得他打水的样子。站在井边,挽起袖子,他将麻绳系在铁桶上,打一桶清冽的泛着晶亮的井水,然后迅速倒入水壶,用温火慢慢地烧。

就这样,一把老壶,烧熟了沉寂的井水。

不一会儿,水烧开了,他将热水倒入撒满茶叶的水杯中,瞬间,香气梦一般弥漫。这时,他总会坐下来,等水温稍减时,轻轻呷一口,闭上眼,咂摸两下,头微点之后,便带着他的杰作上街。

人家说:“老李头又带着茶杯出来了!”

他嘿嘿一笑,径直走入人群之中。

那时候我还不理解他的孤独,就看他常常盯着茶水沉思,一晃多年,他的眼也成了茶水般浊黄。我还是个小孩时,常和他一起喝茶,听他讲离奇的故事。

后来我忙着学习,并且外出求学,而他,也发展出了新爱好:养蜂和打麻将。记得我还劝过他,说蜜蜂蛰人、麻将害钱,他听完,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回头看,他其实是想做些事,想找人陪他,暂缓孤独。

只是我那时不懂,缺乏共情,看不穿一意孤行后的小悲欢。

02 母亲牌面食

天下的面分两种,一种是我妈做的面,一种是别人的面。

客观来讲,我妈做的面也就那样,面不够劲道、臊子也一般,但我觉得很好,能吃出家乡与童年的味道。

外面千好万好,于我来讲,熟悉的才是最好。

在我家那个小破厨房里,我妈在里面做了几十年的饭。她通常都立在灶台边,腰系老旧的花格围裙,揉面,几下之后,面团便已成形,然后她会用干净的布子拭净案板,用擀面杖迅速地将面团擀成饼状。

提刀,切面,“笃笃”之声不绝,细长的面条在刀光下瞬间成形,而不远处的铁锅中,热气腾腾。

这就是我妈做面时的经典场景,许多次,我都坐在门外,一边剥蒜,一边和她聊天。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后你要学做饭,饿了就弄块面,十来分钟就能吃上饭。

好像我能学会一样。

面煮好后,再浇上臊子,一碗美味的母亲牌面条便宣告做成。加点醋,再上些自家制的辣椒面,埋头吃下去,偶尔就一口大蒜,直吃得我热汗淋漓,大呼过瘾。

在家里,除了面条,我最爱吃的就是饺子。不过虽然看了许多年,但我还是不会做,感觉包饺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只配吃,干不了。

在我妈手里,擀面杖可以任意翻飞, 一个个薄薄圆圆的饺子皮顺势而出。看似简单的工作,到了我手中却问题百出:不是皮粘在了擀面杖上,就是擀出的饺子皮奇形怪状。

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好一碗面。一看就会,上手就废。

另外,包饺子的前期工作,我妈也把关很细,每道工序都做得很细心。选菜、洗净、切好、搭配,和成馅后她还会反复加料调和,直到露出满意的微笑。最后成型的饺子,皮薄馅大,入口滑嫩柔和,咬破浓香四溢,让人食欲大增。

就是家的味道吧,我至今还没能做出有那种味道的饭。

也许大人的用心,也只有等我们成为大人之后,才能真正明白。

03 陕北羊肉

我媳妇是陕北人,每次去陕北,我都能吃到热乎乎的炖羊肉。

尤其冬天,羊肉配菜,简直人间美味。

说起来在干饭上我绝对是一个入乡随俗的人,从不挑食,来饭就干。尤其肉类食物,当别人问我合不合口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想动筷子了。

炖羊肉的做法其实也简单。先洗肉、泡出血水、焯水、热水冲洗、加水加料炖、最后阶段再加盐。炖足两小时以上,肉熟而软,入口清香。

那时候,块状的肉,在锅中翻腾至熟时,香气四溢,直冲人的面门。取碗,捞面,盖上羊肉和汁水,配上提前准备好的香菜葱末小咸菜,一口肉一口面一口嘎嘣脆的咸菜,大快朵颐。

别处的羊肉我不知道,陕北的炖羊肉,香而不膻,有嚼头,纹理自然,肉软而有弹性,一口羊肉一口面,口味滋味千千万。

当然,羊肉面如果只来一碗,那肯定是不够的。

传闻苏轼被流放,因薪资微薄,只能拜托杀羊的人私下给他留点羊脊骨,回家煮熟后拿盐和酒腌一腌,然后烤至微焦食用。

不得不说,老苏很懂生活,不仅会吃,还经常发明新做法,后来还发现杏仁茶与羊肉同煮可以去膻,并多次给弟弟写信说羊肉的美味。

这是有文化的吃货,也是人类文明的点点星光。每次看到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美食描写,我都会感叹,幸亏那些吃货有文化,不然那么美的文字,我们就看不到了。

人间有味,人间有味啊!

04 啤酒烤肉

有人说,选择一个人,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换种说法也行,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个地方的美食。

去陕北之前我都没怎么喝过酒,结婚后,我经过了严格且系统的培训,喝酒、撸串、打牌、摇骰子,手到擒来。不得不说,街边摇骰子治好了我多年的“社恐”,一来二去,也就放开了。

喝酒时的玩法有很多,大家最常玩的,摇骰子吹牛,用牌玩梦幻金花、打百分、挑黑叉。不过上手最快的还是吹牛,骰子一摇,鬼神难料。

除了喝酒,陕北的烤肉也很好吃,外加一叠醋泡蒜,一口烤肉一口蒜,神仙来了也难办。

认真讲一下醋泡蒜,蒜切片,倒米醋,吃肉时用铁签扎一片蒜,先蒜后肉,醋香、蒜香、肉香,三香合一,真的太香。

到了西安,这种吃法就少了。习惯了醋泡蒜以后,感觉那就是烤肉的灵魂,哪顿没有,自然寡淡无味。而且换别的醋也不行,必须是子长特有的那种蓝色包装的米醋,味酸,劲透,有味道。

前天晚上,子长街头,我和我岳父、还有雄雄哥,一起喝啤酒。

三个人一起摇骰吹牛,三个五、四个六,越喊越大声。酒酣、微醺,那种状态下,摇骰子最来劲,隔壁桌的人也在大声聊天,一辆辆出租车,从路边经过。

这是我几年前无法想象的场面,那时的我,满脑子都是书生意气,最大的梦想就是埋首书卷,然后一个人挥斥方遒。

年龄会把人的想法推向下一个阶段,书卷和烟火原来也可以结合。每次雄雄哥说“要不要再来几瓶”时,我其实挺想说可以,但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差不多了。

点到为止,下次还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