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

高尿酸,也被称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但很多人对于高尿酸的危害认识远远不足,认为只要不导致痛风就没问题,尿酸高一点也无所谓。但其实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危害一点也不比“三高”!

年纪轻轻不控制高尿酸,引发肾衰竭!

2022年4月,江苏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虞竹溪在百家号介绍了一个病例,年纪轻轻不控制尿酸,引发肾衰竭!

今年36岁的李先生(化名),一天在一个酒局上突然晕倒。朋友将他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尿酸居然高达860 µmol/L(微摩尔每升)!

赶紧送到医院,经过一番抢救,虽然李先生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还需要住院一段时间治疗肾衰竭。他的朋友和家人们都不理解,他这么年轻,而且身体一向健康,怎么会肾衰竭了呢?

原来在3年前,李先生曾因脚趾关节痛去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尿酸高,医生诊断为痛风,建议他从饮食入手,避免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同时多喝水,配合适当的运动,把尿酸降下来。

一开始的时候李先生照做了。慢慢地,他的关节不疼了,身体也没有别的不舒服,所以便放松了警惕。这才导致了今天肾衰竭的严重后果。①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1)

董乃德 摄

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

1. 血管——血管硬化、内皮损伤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最大的问题是尿酸代谢出了问题,代谢不掉的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不断升高,就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为血管壁硬化甚至是血栓埋下隐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霍勇2020年4月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②

2. 心脏——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霍勇教授介绍,在我们治疗的患者中,可以明显看到痛风的患者会发生血管钙化、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较高,同时对心脏的威胁也是随着尿酸增高而进一步加重。②

3. 肾脏——高尿酸血症肾病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梅长林2020年4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肾脏是出名的“哑巴器官”,早期没有典型症状。高尿酸血症更是隐匿,当两个善于“隐匿”的疾病同时作用于身体,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做一次尿液化验,一个肾功能检测,能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和高尿酸血症。③

4. 大脑——脑卒中

2021年发布的《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中指出,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④

2021年5月中国卒中杂志刊发的一篇《高尿酸血症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中指出,高尿酸血症与卒中、脑小血管病等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尿酸升高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⑤

最全食物嘌呤含量表,对照着吃不担心尿酸高!

那么到底哪些食物的嘌呤含量高,一定要忌嘴?哪些食物嘌呤含量低,可以适当多吃?查阅了《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中包括的近300种食物中嘌呤含量的数据发现,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大致存在一个规律:

内脏、海鲜>肉类、豆类>主食、谷物>蔬菜、水果

根据食物嘌呤含量不同,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底色对三个级别的食物进行区分⑥。这些高嘌呤食物就建议大家要少吃了!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2)

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

中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25-150毫克;

高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

一、主食谷物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3)

二、豆类及豆制品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4)

三、蔬菜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5)

四、菌菇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6)

五、禽畜肉及内脏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7)

六、海鲜虾贝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8)

七、水果类

长期吃高尿酸食物的后果(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9)


本文综合自:①2022-04-01“虞医生健康说”百家号《 男子尿酸860,肾衰入院险些“猝死”,医生坦言:睡前3件事做...》②2020-04-19健康时报网《加重血管损伤!高尿酸血症会诱发心血管疾病》③2020-04-28健康时报《高尿酸血症很伤肾》④冯高科,徐林.《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更新要点解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⑤《高尿酸血症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陆皓璇 马笑笑 娄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5月第16卷第5期⑥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二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347-360.

编辑:鲁 洋审稿:杨小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