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断案能力怎样(为什么说狄仁杰是断案劳模)

狄仁杰断案能力怎样(为什么说狄仁杰是断案劳模)(1)

狄仁杰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福尔摩斯”,这个“神探”形象充满魅力,但距离真实的狄仁杰还有一定差距。在史籍中,他是知人善任、能力超群的政治家,是再造唐室的大功臣。

刚出道的时候,狄仁杰也和其他官员一样,是从基层任职开始的,但是很快就显示出他非凡的才干和品质,经常创造些政坛纪录出来。他还是个低级官员的时候同事就称赞他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意思是狄仁杰这样的贤能之士,北斗星以南,就此一人而已。为什么强调“北斗以南”呢?因为古人认为,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征,而北斗七星是诸侯大臣的象征。《甘石星经》说:“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也就是说,狄仁杰的同事们认为他是天下臣子中最贤能的,要知道此时狄仁杰只是个七品官,他的同事们已经把他推举到这样一个高度了,不得不说他的同事们眼光独到。

狄仁杰断案能力怎样(为什么说狄仁杰是断案劳模)(2)

狄仁杰与李元芳

狄仁杰非常善于断案。上元二年,他被召入长安,当了大理寺丞,不久就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断案17800起。这个数字很惊人的,这意味着一年不休息的话,平均每天要断案49起。那是审理卷宗,不是看小说,我敢担保多数读者看小说的速度都没这么快。一年下来,上级来考核政绩,宰相看狄仁杰是个新来的,随便给了个低等级。狄仁杰的上级大理寺卿张文瓘赶紧找宰相说:“这不行啊,你给狄仁杰这个成绩不公平。”宰相问:“他很能干吗?一年审了多少案子?”张文瓘说:“一万七千八百。”宰相大惊失色,可见这个数字多惊人。结果他把狄仁杰的成绩改为上下等。一个新手能达到上下等,可谓出类拔萃。

后来狄仁杰那个神探的美名,就与他在地方和大理寺善于断案有关系。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案子在史籍中基本都没有留下细节。

这里顺便要说一句,唐代的司法程序和今天的有类似的地方,一般刑事案件(当然,也包括部分民事案件,我国古代历来“刑民不分”)都是先交由事发地方政府审理(古代政府就是司法机关),然后上报中央各个司法机关,其中狄仁杰所在的大理寺一般负责审理京师判处“徒”(唐代刑罚分笞、杖、徒、流、死五个等级)以上案件,以及金吾卫查办的案件,还有就是地方移送的死刑案件。唐代官场有个好传统,就是并不讳言政府办案会有冤假错案,官员如果能纠正冤假错案,往往会被当做政绩加以宣传,而不是出于官官相护的目的而加以掩饰。

所以您要是翻开《旧唐书》、《新唐书》中很多官员的传记,都会看到他们“为民申冤”的事迹,其中就包括狄仁杰。唐代司法机关也有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据说很多案犯因为案件迟迟得不到审理,在环境恶劣的监狱里辗转哀嚎,度日如年,天长日久案件越积越多,被称为“滞狱”。

所以说,狄仁杰以极快的速度审案,本身就是一种德政,他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大理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滞狱”现象,他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根据史料记载,狄仁杰由明经科中第,从此踏上仕途。按照唐代规定,明经科上来的人,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品级的官职。狄仁杰被派到汴州担任判佐,是个从七品下的官。汴州就是今河南开封。当时这一带属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年轻人有这样的起点是相当不错的,此时的狄仁杰可谓春风得意。

不过很快他就遭受了仕途上第一个打击——有人向上级诬告他,让他经历了不大不小的一番折腾。

为什么事告他,告他什么罪名,史籍里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两唐书的记载,是汴州一个“吏”告他的。需要说明的是,唐代的官和吏不是一回事儿:官的等级高,出身好,前途光明,相当于领导;吏呢,等级低,升迁的机会也少,相当于办事员。但是吏却有个长处,就是长年累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熟悉法律文书和行政运作。吏的人数要大大多于官。这些人由于出身寒微,干的工作又多又累,而且前途也不光明,所以心理上很不平衡,和官这个阶层有天然的矛盾。在官的眼睛里,这些刀笔吏都是些“性非良善”的小人;在吏的眼睛里,这些官都是些迂腐书生,所以唐代官场上经常爆发“官吏矛盾”。

狄仁杰断案能力怎样(为什么说狄仁杰是断案劳模)(3)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剧照

唐代的年轻官员,尤其是科举上来的,多数都要到地方担任低级官员,他们一到地方就会面对数量众多的吏。这些吏仗着自己是本地人,熟悉行政程序,经常欺负这些初来乍到的官员。谁让你少年得志,谁让你前途光明?我就跟你过不去!举个例子,《启颜录》记载说有的小吏善于做手脚,以权谋私,一旦有新的县官来了,他要搞点小手腕,试验一下你这个人聪明不聪明。新官一来,他就给人家念民夫名单,名字一听就是胡编的,什么“宋郎君、成老鼠、张破袋”,你要是光是“嗯嗯”地听,他就知道你是个糊涂蛋,以后就放心大胆地继续为非作歹。

我估计狄仁杰到了汴州遇到的也是这号货色。一个新来的官,能不能镇住这些吏,是一门学问呢。古人把官员镇住小吏们的手段划分为三个等级:低的等级——人不能欺,你很聪明,小吏欺负不着你;中间的等级——人不敢欺,你很厉害,小吏不敢欺负你;最高等级——人不忍欺,你这人德行太好了,太仁义了,以至于小吏们不忍心欺负你。以狄仁杰的个性和睿智,再加上此时的他年轻气盛,我估计他属于“人不能欺”那一类,谁耍手腕他就给你揭出来,这些吏一看,好,你厉害,斗不过你,我捏个罪名告你。这一告,可能罪名还不小,以至于惊动了时任河南道黜陟使的阎立本来处理此事。

唐代前期为了监察地方官,经常派遣官员担任黜陟使,不定期巡察各地,惩处违法官员。狄仁杰被告了,刚好由阎立本来处理,阎立本把这个事审查了一番,得出了结论——狄仁杰不但不是个坏官,而且是个大大的好官。于是他找来狄仁杰,对他说:“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所谓“观过知仁”是孔子的话,原话是“观过,斯知仁矣”,意思是人的品性不同,看这个人犯的过错,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你狄仁杰的所谓过错来看,你是个好官,是被埋没的珍宝啊!

狄仁杰断案能力怎样(为什么说狄仁杰是断案劳模)(4)

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剧照

于是狄仁杰非但没有受到处分,反倒升官了,阎立本保荐他担任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这是个正七品上的官职,狄仁杰因祸得福了。担任法曹这样的官职对狄仁杰来说是个极好的锻炼,日后他断案的能力极有可能就是在并州培养起来的,在这里他工作了10年以上,为他日后的行政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并州狄仁杰干得很出色,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再详细进行描述。

上元二年(675)他被调到了长安担任大理寺丞。由法曹到大理寺丞,都是司法官员,他获得此职,一定是因为在法曹任上的杰出表现。可见历史上狄仁杰善于断案的美誉不是浪得虚名。当了大理寺丞后不久,狄仁杰就创造了一年断案17800起的纪录。这意味着一年不休息的话,平均每天要断案49起。审理卷宗不是看小说,我敢担保多数人看小说的速度都没这么快。后来狄仁杰那个神探的美名,就与他在地方和大理寺善于断案有关系。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案子在史籍中基本都没有留下细节。

后来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狄仁杰得到了高宗得赏识,从大理寺丞升任侍御史,后来又担任过宁州刺史、冬官(工部)侍郎,洛州司马等。在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9月,62岁的狄仁杰第一次被任命为宰相。

但没过几个月,狄仁杰就因酷吏来俊臣的诬告“谋反”被捕入狱,还差点死掉,虽然后来真相大白,武则天却不肯完全为他平反昭雪,贬他到彭泽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

唐代的官员多数70岁就退休了,此时的狄仁杰已经64岁,要是一般人,也许早都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了:反正我窝在那儿,我干得好干得坏,有谁知道呢?可是狄仁杰不是这样,他一生最有职业精神。哪怕做一个小小的县令,也做得有滋有味,从来不怨天尤人。

史书上没有记载狄仁杰在彭泽县的所作所为,只有《新唐书》里留下了短短的六个字:“邑人为置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堂就是生祠。古人在表达对某个官员的深厚感情的时候,会凑在一起建个德政碑,在该人去任的时候进行欢送或者挽留,而建立生祠则是老百姓表达自己感情最强烈的手段了。狄仁杰在彭泽县的时间一共是两年多,并不长,但是以狄仁杰一贯的仁政思想和敬业精神来说,他一定在任期内兢兢业业,为彭泽县老百姓办了许多的好事,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所以才有了这座生祠。

古代专制社会,不能指望法制和制度来约束官员,老百姓能不能遇到好官有点撞大运的意思,所以才有了“清官情结”,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官员的个人品德上。这是古代专制社会的弊端。但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能够被老百姓称颂为清官,乃至建立生祠,则能充分证明这个人的人品。后来宋代大文豪范仲淹路过彭泽,参拜了狄仁杰祠堂,他们两人有许多相近之处,都是孝子忠臣,又都为民直言得罪权贵而遭贬,所以范仲淹感慨良多,挥笔写下了经典名篇《唐狄梁公碑》。无独有偶,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也是狄仁杰的“粉丝”。他曾经写诗《题马当山鲁望亭四首》盛赞狄仁杰:“鲸波横流砥柱,虎口活国宗臣。小屈弦歌百里,不诬天下归仁。”绍圣元年(1094)黄庭坚挥笔书写了《唐狄梁公碑》碑文,有拓本传世至今。此碑人称“狄公事、范公文、黄公书”,谓之“三绝”。

当然了,开好车的不见得都是好人,树碑立传的也不见得都是好官。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也有人给他建生祠,但那是官员们溜须拍马的结果,与狄仁杰这座老百姓建立起来的生祠没法相比,判若云泥。

咱们现代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自认为自己很有使命感,但是把这种使命感错误地理解为“天将降大任于我身”,总觉得自己很非凡,于是遇到一时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然后把自己的境遇归结为社会的不公。我们太渴望成功了,以至于忽视了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细节堆砌出来的。

你看看狄仁杰的遭遇,除了没处以死刑之外什么没碰到?够不够委屈?可是人家没有任何颓废。你说他有没有使命感、责任感?当然有,而且是极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他把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具体化了,具体为认真完成人生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空洞的口号。狄仁杰的这种坚持,很快给自己带来了转机。正应了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来,就大理寺丞的职责而言,大部分案件应该不是狄仁杰亲手侦破,虽然唐代大理寺官员也时不时直接参与重大案件审理,但多数案件是在基层官吏审理完毕后交由大理寺复审。所以我估计狄仁杰的主要功劳在于审阅卷宗,从中发现疑点或者真凶,避免冤假错案,提高审判效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