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

这里水流淙淙,树木葱郁,鸟鸣婉转,曲径通幽,俨然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一进入山门,霎时会感到比外面清凉了许多,可以说是“进得此门中,内外两重天”。

“龙泉山寺古佛堂,流水潺潺绕后廊,人道蓬莱无处觅,谁知仙境在斯方。”这是明嘉靖32年崇信知县柳仲庭对龙泉寺的咏叹,道出了龙泉寺山水之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2)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3)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崇信龙泉寺位于甘肃平凉市芮河北岸,背依风翥山,山高300多米,沟壑纵横,松柏成荫,山涧有一雕塑飞龙,口吐喷泉,声震四野,雾起山谷,阳光一照,成彩虹挂与山腰,映与龙侧,使人大有身临仙境之感,这就是著名的龙吐彩虹奇观。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4)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龙泉寺的修建,起初是由家庙发展起来的。龙泉寺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明万历年间邑人梁大德任河南孟津知县卸任后,以铁盆盛五色鲤鱼载归故里养鱼于山上,清初知县武全文刻立石碑题名“化鱼沼”。

因梁先祖好佛修建了佛殿,并开设学堂教子弟读书,后经历代依其天然山水不断修葺,遂成为崇信名胜之地。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5)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山上腹部水溢岩石,形成贯珠泉等自然泉群10多处,清泉汩汩,碧流淙淙,古树名木摇红叠翠,亭台楼阁流光溢彩,贯珠泉边石岩上龙柏鳞爪森然,神形兼备,堪称奇观,素有"龙泉美景胜江南"之美誉。

谷中溪水长流、潺潺有声,谷旁及东西山坡林木茂密,荫影蔽日。至山腰则沟谷尽而中台现,中台东西长约130米,最宽处不过15米,窄处仅7、8米而已。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6)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此处建筑最为密集,东有三霄殿,西有大佛殿,两殿高瓴敞廓,宏伟壮观。龙泉寺本是佛教诵经坐禅之地,香火绵延不断,为崇信古时最大的佛事胜地。

道教见此名山亦想坐观修道,于是一山容纳二教,释道并存。这里殿、阁、洞、窟、龙应有尽有。悬崖上凿有三清、玉皇、药王、龙王、睡佛、三官、儿女、菩萨、吕祖、庄子、梁家祠堂等十一洞。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7)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子孙宫、三霄娘娘殿宇,原在散花沟内的朝阳寺,明末清初因山体滑坡才修建到龙泉寺,所以,至今流传着“先有梁家祠堂,后有子孙娘娘”之说。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8)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大佛殿西侧滴水崖前有鱼池,名曰“化鱼沼”,面积约10平方米,水深1米,原养五色鲤鱼,今新殖小鱼,长约寸许,活跃池中煞是可爱。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9)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中台西侧悬崖名“瀑珠岩”,岩上有千年古柏突兀在绝壁悬崖之上,犹如蟠龙,龙须翠绿,鳞爪森然,神形兼备。悬崖下水流如注,淅沥声声,泉水清澈而涟漪不断,与龙呼应,动静结合,自然和谐。上有蟠龙腾跃,下有泉水叮咚,龙泉寺之名由此而来。

早在三百四十多年前,它就以“古柏龙蟠”被誉为芮谷八景之一。这棵树盘踞悬岩,不沾沃土,默藏芮谷,清幽拔俗,傲然倒卧,如逸仙细听“贯珠泉”流水之琴音,似隐士静观“筛子湫”芦丛之游鱼。每当严冬骤降,群芳逃遁的时候,它更显示出老而不僵、干而不枯的特性。

古柏的龙态神姿,拨动了历代游人墨客的吟咏雅兴,许多人为之写下了赞颂的诗词歌赋。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崇信知县唐受桐在《游龙泉寺》诗里就有“柏龙竹凤今犹在,玉洞冰壶候已赊”的描写。

民国11年(1922年),崇信知事曹英所写的“霜皮黛色已忘形,蟠石孥云拂紫冥,破壁应知飞有日,微将鳞爪示山灵”(《龙泉古柏》)诗句也是对这棵古柏的绝妙写照。而古老的民间传说,对龙柏则有更形象的诠释:传说唐朝魏征梦斩泾河老龙之后,老龙得助于王母娘娘的点化,化柏伏于龙泉寺的悬崖峭壁之上,而崖下的泉水,便是老龙流下的悔恨的眼泪。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0)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山下龙泉广场总体布局由"龙"之神韵、"水"之乐章、"绿"之旋律组成,建有龙湖、龙泽湖、龙门、龙柱、音乐喷泉、龙凤双亭等景观20多处,景区亭台、水榭、龙柱、湖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整个景区内芳树碧藤成荫,泉系湖桥相连,亭台殿阁相望,道观洞府相邻,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交流、宗教活动于一体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1)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近年来,经过不断修葺重建,龙泉寺渐具规模,景观何止八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崇信县按照“生态旅游县”的定位,确定了数条以龙泉寺为中心的旅游线路,这座陇上名胜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2)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龙泉寺的优质天然矿泉水

据景区管理员介绍,来到龙泉寺,一定要喝龙泉水,用龙泉水泡出来的茶更别具特色。“龙泉寺的水常年恒温24度左右,用手感受泉水,会觉得特别的清凉。”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3)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龙泉寺以山闻名,以泉著称。龙泉寺奇特之处在于一年四季水长流不涸,即是大旱年间,数泉亦然悬出盈池,漫流河谷。

龙泉水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化验,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其偏硅酸、钾、钠、镁、锶、锂、碘、锰、锌诸矿物质含量极丰,已测定者多达40余种,为矿泉水中上品,洗则润肤明目,饮则提神爽气,人谓此水为健身强心,延年益寿之“圣水”、“仙露”。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4)

崇信龙泉寺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其中每升水中含锶0.392毫克~0.630毫克,比一般水质高出数倍,具软化心脑血管、生津利尿之功效。

崇信人更是珍惜这天赐圣水,每天清早,晨练的人们或三五成群,徒步前往,或男女结伴,以车代步,皆手提塑料桶前往汲取洁净泉水,来来往往,渐成崇信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5)

崇信齐家文化遗址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齐家文化遗址

漫步西台,迎面有一石碑,上书“齐家文化遗址”,字迹笔力遒劲,为当代书坛巨匠启功先生手书。这里发现的文化层距地袁1.8米~4.4米,在半崖上裸露出袋型、锅底型灰坑,断层内有众多石器和各种陶器,纹饰丰富奇特,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6)

崇信齐家文化遗址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龙泉寺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于1986年,分布面积约1000㎡,文化层距地表2.4-3米。遗迹有半地穴房子白灰层居住地面(白灰居住地面是齐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袋形灰坑、烧陶器的窑址等;遗物有篮纹灰陶、桔黄陶罐、陶鬲、石斧以及骨锥等。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7)

崇信县鸟瞰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在龙泉寺山上可以一览崇信县全貌,崇信县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周人的先祖公刘定居芮鞫,发展农耕文化,影响深远;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陇右节度使武康郡王李元谅筑崇信城,取“尊崇信任”之意,崇信之名始见于史册;建县于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54年的历史。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8)

崇信县鸟瞰 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保至善烈士纪念馆

从龙泉寺出来右行,我来到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真实地再现了保至善烈士、革命队伍在崇信及崇信党的秘密组织三部分历史场景。

崇信保至善烈士纪念馆被列为甘肃省第六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19)

崇信保至善烈士纪念馆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一缕清风半月轮,深山幽处暗举哀。回忆往事肠欲断,追荐唯有眼中血。”这是甘肃早期共产党员王孝锡,在获悉战友保至善被敌杀害时,在宁县写下的《吊故友》一诗。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20)

崇信保至善烈士纪念馆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热情,还要有政治头脑,要有远大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们进步,更能有力量打击敌人,咱们抗联的每一个指战员都要做政治宣传员。”

刚刚走到门口,就被这里的庄严所震撼!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的心情————肃穆、感动。

龙泉寺十六景全景图(流水潺潺绕后廊)(21)

崇信保至善烈士纪念馆摄影:清风视界/卢清国

保至善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有关保至善的一张张照片,一幅幅画,一件件物品,这都向我们诉说着属于保至善短暂的一生。

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龙泉寺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清风视界 更新:2019.05.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