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1)

图|张国华

前言

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

开会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中印边境问题作出重大决策,从1959年8月25日开始,印方频频在边境挑起冲突,中方本着和平友好的态度,希望能同印方实际解决双方的冲突,可印方却置若罔闻,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有关立足于打的问题,毛主席略微感到有些担忧,毕竟此前从未同印军交手过,对对手的实力并不清楚。

毛主席回头问了参会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站起来,十分肯定且自信地回答:

“打的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的赢。”

“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们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婶婶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2)

图|前排为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

经过一番细致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战胜印军还是有把握的,有关制定反击作战的方案,同意总参与张国华共同拟定,并任命张国华为前线总指挥。

张国华: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领

张国华1914年出生于江西井冈山北麓永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3月投身井冈山参加红军时,还未满15岁。张国华参军打仗,就是为了改变穷苦人的命运,为此打仗的时候勇猛果敢,先后三次负伤,每次不等伤好就归队。

井冈山时期的革命经历,铸就了张国华坚强的意志品格,无论是在后来的抗战,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国华始终坚持斗争,屡建殊勋。张国华领导并建立了豫皖苏军区以及革命根据地,为部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1949年2月18日,南京解放,二野抽调随营军校的人员充当接管南京的干部,张国华部随营军校有4500多人,超过二野其他各军随营军校的总和。邓小平闻知,大赞张国华为“地主”,需注意此“地主”非彼地主,而是夸其部队人才众多。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统一整编,张国华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军长,并随部队南下,参与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成都战役。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3)

图|刘伯承与邓小平

事实上在成都战役期间,毛主席就开始关注西藏问题,1949年11月23日,毛主席致电彭德怀:

“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不只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到川康平定之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

1950年1月2日,毛主席访苏期间,还念念不忘西藏问题的解决事宜,致电中共中央、彭德怀以及西南局:

“西藏人口虽然不多,但国际地位极其重要”,“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现在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迅速致电西南局,指示西南局以及第二野战军应在西北局以及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于4月进军西藏,并应派部队迅速占领康定,并以康定为基地,筹划入藏事宜。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4)

图|张国华与妻子樊近真

西南局接到指示后,于1月6日在重庆市曾家岩开会。

刘伯承、邓小平反复考虑了入藏部队的问题,当时62军已经占据西康雅安,原本是最适合入藏的部队,可62军不是二野的部队,刘邓认为,吃苦还是应该让自己的老部队去妥当一些,第十军是二野的老部队,素质也很高,是个合适的选择,可不凑巧的是第十军军长杜义德身体抱恙,率军入藏恐有困难。

思来想去,邓小平决定:“让‘地主’去吧!”

“谁?”刘伯承一下子有些糊涂。

“张国华。”

刘伯承笑了笑:

“我也正在打他的主意呢。”

刘邓首长一致认为,张国华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领,是最合适的人选。

1950年1月8日,张国华奉令到重庆市曾家岩西南局临时办公室报到。

刘伯承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后,邓小平提出要张国华率领二野部队进军西藏。

“杜义德不去西藏,可让十军部队受你指挥去西藏。”

张国华听后沉默不语,从本心来论,张国华是很乐意率军入藏的,可是让他率领第十军的部队,让他心里有些难受,而且他一开始的任务,是率领十八军进军川南的。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5)

图|1950年3月7日,四川乐山,军长张国华在18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上作动员

邓小平的本意也是想,让二野最强的战将率领最强的部队承担这次任务,也许是看到张国华低头不语,刘伯承又提出:

”可以从二野任意挑选3个师,组成一支3万人的军,你的意见如何?“

张国华沉吟了一阵,随后回答道:

“我还是率领十八军担负入藏任务。”

刘伯承、邓小平两人目光交汇,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邓小平回头问道:“你觉得有没有把握。”

“问题不大。”张国华信心满满。

刘邓立即向中央发报,毛主席回电:完全同意邓刘进军西藏之计划。

为了克服部队的畏难情绪,刘邓首长出席了十八军的动员大会,强调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批评了一些人希望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想法。张国华首先讲话:

“可能大家把西藏看成是不毛之地,但英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长期以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也在积极插手。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一省不保,四省不安,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疆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6)

图|张国华率军入藏与抢修公路的工程兵司令谭善和会面

张国华话音刚落,邓小平带头鼓掌,全军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动员大会结束后,邓小平还亲自为十八军将士题词:

接受与完成党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困难重重

动员大会结束以后,邓小平问张国华:“你对西藏了解多少?”

张国华虽然之前就看过不少有关西藏的资料,可事实上对于那片陌生的土地还是两眼一抹黑。为此邓小平嘱咐:

“现在看来,你必须立即成立一个政策研究室,要调查西藏的情况。同时各级都要动员起来学会几句藏话,以便应酬宣传。要沟通和藏民的语言,便于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便于开展工作。不懂藏语,一到西藏你就要吃亏。”

不过即便是事先已经做了充足的预备,还是出现了一些变故,令张国华大感头痛。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7)

最突出的一个就是逃兵问题。

虽然动员大会期间,十八军的指战员都愉快的表示了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可临到头还是有人反悔,加上个别一些逃兵的怂恿,部队里逃兵数量越来越多,最严重的有的班仅剩下班长、副班长,营连排干部急得大晚上轮流值班。

张国华听说这件事后,一开始本能的反应是不可置信,要知道这支部队可是经历过抗战、解放战争的老部队,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大家都没想过要逃走,可这会儿要进藏了,怎么就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

在张国华一声令下,逃兵是抓回来不少,可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没过多久,十八军52师154团一名副政委写信给张国华、政委谭冠三,提出“自己身体不好,不愿进藏”。

张国华手里拿着信,气得直发抖,谭冠三更是脾气爆裂,要把这名副政委捆在马背上,他去哪儿,就跟到哪儿。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8)

图|十八军政委谭冠三

当然事情不是这样一个解决办法,张国华还是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想的是,决不能让这些人败坏了十八军的名声,于是提出凡是逃兵一律不准去西藏,退转回地方。

这一下大家也不干了,毕竟退转地方,对于一个把荣誉视作生命的人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很快表决心的“血书”如雪片一样到了张国华面前,可张国华也铁了心似的宣布:

“凡是逃兵一律不要,退转地方。”

除此以外,十八军出发以后,沿途还遭到土匪的袭扰,这部分土匪除了土生土长盘踞在当地的,还有一部分就是蒋匪余孽,这帮人潜居深山老林,还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十分难对付。

部队还没有开出去,张国华就已经几次遇险,有一次和政委谭冠三带着一个警卫班到成都图书馆查资料,结果半路上遇到一股土匪袭击,土匪虽然人多势众,但在具有丰富战斗素养的解放军战士面前,也完全不是对手。

张国华自己认为对付这些土匪不是难题,可关键在于自己是要率军入藏的,如果让这些“小鱼小虾”肆意骚扰,还是会有不少麻烦,况且部队中还有一部分藏学专家,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得知后,势必要进行暗杀破坏,对入藏工作带来挑战。

经过紧急商议,十八军抽调了两个连的兵力,化妆成老百姓,进山搜剿这些土匪,不仅如此,张国华还下令全军,在川西一带沿途予以土匪沉重打击,基本上肃清了当地的匪患。

当然进军西藏过程中,张国华还特别强调了,要注意民族政策的问题。

3月16日,十八军先遣队副政委王其梅率队出发之前,张国华就曾嘱咐:

“部队进藏一定要坚决执行毛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特别要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护寺庙,不住寺庙,不住藏民家中的经堂,即使风雨交加,冰雹乱舞,也不要进寺庙干扰喇嘛诵经,最多到寺庙的房檐下暂避一下'。”

除了张国华临走前带来的资料外,政策研究室的藏学专家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张国华一路上艰难行走,晚上还要熬夜消化各种资料,一有机会就给全军普及,部队入藏初期,虽然面临补给困难等各种情况,可张国华却始终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因此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康区藏族头人夏格刀登曾说:

“下大雨,不让进就不进,不让住就不住,你们的政策太宽了。”

邓小平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后,毛主席沉默良久,为解决入藏部队的补给问题,批准购买了30架高空运输机。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9)

图|1950年10月20日,昌都战役中2000余名臧军在政策感召下放下武器

张国华率军进军西藏,一路上秋毫无犯,也让格达活佛看在眼里,他主动联系了张国华,提出可以联系西藏当局与三大寺,遗憾的是,在英国特务福特的挑唆下,西藏当局软禁了格达活佛,并于8月22日杀害了他。

张国华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

“坚决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让幸福之花开遍西藏!”

经请示中央军委后,张国华发起了昌都战役,昌都战役的胜利,也为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赞张国华:井冈山上下来的“井冈山”

张国华率军入藏前,正值小女儿难难病重发高烧。

难难是张国华与妻子樊近真的第一个孩子,这一年也不过才三岁多一点。

张国华没日没夜地阅读资料时,也就只有孩子在身边的时候,才能感到些许的慰藉。

“爸爸,你要陪我玩儿嘛。”3岁的难难站在板凳上,盯着正在看书的张国华埋怨。

张国华轻轻地将女儿搂在怀里安慰:“难难听话啊,爸爸想看书了……”

难难在一边始终苦恼,后来还是樊近真过来劝,才把女儿劝去睡觉,在接了进军西藏的任务以后,张国华已经连续几个晚上没有好好睡觉,妻子樊近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可张国华却担心,政策研究室那些藏学专家,这些“宝贝”比他年龄可大多了。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10)

图|张国华女儿难难

张国华赶回乐山,召开团以上的干部开会,临走之前,秘书打来电话:

“难难病了,高烧不退,您是否回去看一下。”

“什么病?”张国华愣了一下,这几天一直忙于工作,确实没时间顾女儿。

秘书回答:“可能是肺炎,又咳又喘。”

考虑到要赶往乐山开会,张国华顾不上女儿的病情,于是拜托秘书:

“今天我要开会,就请你去医院帮我照看一下。”

可让张国华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和女儿永诀。

开会期间,秘书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报告:

“难难病情加重,医生请您去趟医院。”

张国华十分生气:

“3万多人即将出发,凡是也要有个轻重缓急,今天这会我这个当军长的能离开。”

等到张国华开完会到了医院的时候,难难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

即便张国华十分痛苦,可任务摆在眼前,他还是不得不出发。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心情下,张国华指挥部队取得了昌都战役的伟大胜利,1951年5月15日,张国华奉令回京参加谈判。

签字仪式结束后,毛主席还亲自接见张国华,当得知张国华也是井冈山上下来的老红军战士,还参加过袁文才、王佐的部队,毛主席颇有感慨,称张国华为“井冈山的兵”,即便是多年以后,提到张国华,毛主席还是称他为“井冈山”。

“这么容易取得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1959年8月25日,中印边境的朗久发生了冲突。

虽然中方始终保持了克制,可印方却得寸进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加紧向中国境内进攻,毛主席几经权衡,最终下定了要打的决心。

张国华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时,其实身体情况并不太好,参加常委会是,张国华一边记,一边又要提供情况,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张国华高血压病又犯了,头疼的就快要裂开了。

会议开完以后,张国华强忍着身体上的不适,乘飞机飞抵拉萨。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11)

图|1962年10月中旬,张国华抵前线指挥战斗

由于此前从未和印军交手过,对于敌人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少,实在是有些难以把握,张国华抵前线后,有人提出不如先歼灭印军一个营,然后徐徐图之。也有人提出歼灭敌人一个营起不到作用,还是应该歼敌一个旅。

以一个军区的兵力,歼敌一个营,自然是要容易一些,虽然稳妥,可张国华认为歼敌一个营,实在是不痛不痒,要打就打一个旅,虽然对面是印军的王牌部队,可咱们也并不畏惧。

最后张国华拍板决定:

“不再推迟,要让敌人还没穿裤子就当俘虏。”

方案确定后,在干部会议上,毛主席决定采纳张国华的作战方案:

“现在当面敌人不是1300,而是2500,准备打它3000,如再增员就按它5000打,3至5天解决问题,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要打得好,打的快,速战速决,务必全歼。”

毛主席铿锵有力的话,给了前线指战员很大的信心,与此同时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后勤也快速的运作起来。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12)

图|庞国兴三人战斗小组

10月20日,我军的炮火按照预定计划,一瞬间覆盖了入侵克节郎的印军阵地,到晚上8时结束战斗,我军取得胜利,张国华战后耸耸肩膀:

“这样容易取得的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张国华指挥部队连战连捷,歼敌3个旅,俘虏敌人7000余人,生擒印军王牌旅长达维尔和另一名准将旅长辛格,我军伤亡1460人。

1963年2月,张国华回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当他走进会场时,这个曾在战场上指挥上万人作战的将军,竟然莫名感到有些紧张。

毛主席似乎是看到了张国华的窘迫,幽默地说了一句:

“'井冈山'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仗打胜了,你还紧张么子哟!今天是你唱主角喽!”

张国华这一战,打出了中印边境40多年的和平。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张国华的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在西藏工作期间,张国华心脏病越发严重。

1967年张国华调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始终坚持在岗工作,由于处理地方卓越的能力,毛主席数次接见张国华,并对他表示了赞许。

周总理亲迎骨灰(周总理亲迎骨灰)(13)

图|毛主席

1972年,张国华在四川主持会议时,心脏病复发倒在会场,党中央闻讯后立刻派出了专家工作组赶赴成都,可惜已经来不及,1972年2月21日,张国华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张国华去世后,周总理立即传达了三点指示:一、国华同志的工作由李大章代理;二、查清死因;三、骨灰送到北京。

1972年3月11日,周总理在与尼克松会面期间,专门抽出时间来,到机场迎接张国华的骨灰,张国华去世时年龄并不大,周总理抱着张国华的骨灰十分伤心:“中央真要重用他是,他却过早地走了。”

没过多久,中央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工作会议,周恩来询问毛主席,是否要接见四川来的干部,以往毛主席总是满足地方干部的要求,这一次却执意不从,过了许久,毛主席叹了口气说道:“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