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农历的三月初五就是清明节了,这个节日有些特别,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就只有清明节。它在民间有多种名称,比如三月节、祭祖节、踏青节等等,总的来讲,这个节日分为三大主题,一是,祭祀祖先;二是,踏青郊游;三是,吃时令食物。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1)

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到了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节日是非常的热闹的,如果对清明比较熟悉的话,你会发现它实际融合了2个节日,分别是上巳节、寒食节。当下这两个节日的习俗,如今都能在清明节找到影子。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2)

清明节将至,老人说:“不做3事,不带3果,要吃3物”,分别指啥?据村里的老人讲,清明这一天有诸多的传统习俗,说得最多的就是“3不做3不带3要吃”,接下来我们看看到底指的啥?

3不做:不做忘本之事、上坟不做过午的事、上坟不做谈论他人是非之事

不做忘不之事,能够亲自去祭拜祖先的话,就不要拖别人去祭祀一下,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本身清明节就是叫人不能忘本,对于先人更不能不敬。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3)

上坟不做过午的事,老人讲“过午不看人”还有“早清明,晚十一”其实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对待逝去的亲人,最好是在上午完成祭祀,中午过后祭祀的人都走完了,阳气又减弱,对人的身体也不好。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4)

上坟不做谈论他人是非之事,本身祭祀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这个时候一定不要高谈阔论,尤其是不能去做谈论别人是非的事情,这样以免带来晦气。

3不带:不带双数的东西、不带梨子、不带空心之物

不带双数的东西,老人常言“左是大,单是敬”,不管是烧香也好,还是祭祀,都是只用单数不用双数,这个也是对先人的尊敬。

不带梨子,寓意不好的东西是不能带的,比如梨子,寓意着分离,在这样的日子当中,祭祀的话一定不要带梨子上坟。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5)

不带空心之物,空心意味着没有诚意,做事本身就要诚心,不能够虚头巴脑,尤其是祭祀这种严肃的事情,更不能投机取巧,以免带来祸端。

3要吃:清明粿、青团、乌稔饭

清明粿

因为清明节包含了两个节日,而清明粿正好包含了这2个节日,作为春天的一种时令糕点,它不仅用来祭祀,也是人们常吃的一种食物。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6)

具体做法:以鼠麴草为原料,我们只需要它的汁就可以了,然后放入适量的糯米粉,接着再来一点i大米粉,放入少许的白糖,把它包上自己喜欢吃的馅料,然后做成饺子壮,或者是饼状,蒸熟即可。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7)

青团

这个食物其实也是从寒食节演变而来,寒食节讲究不开火,清明节恰巧也是比较严肃的节日,古时候人们经常拿它来祭祀,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应景的美食。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8)

具体做法:用艾草的汁液,拌入糯米粉,然后我们再包入提前准备好的莲蓉还有豆沙馅儿,接着把它蒸熟,这样就是一道清明节必吃的时令美食了。

乌稔饭

在福建,每年都要用“乌稔饭”祭祀,后来吃乌稔饭也逐渐成为了清明节的食俗了,其实在南方很多的地方,都有这个习俗,比如广西的壮族还有苗族等,这倒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清明节十忌(三月初五清明节)(9)

具体做法:把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接着再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提前准备好的蒸煮笼里蒸,熟透以后就可以取出来开吃了。

【食刻说】

三月初五就是清明节了,牢记:3不做3不带3要吃,不惹晦气日子也更顺。这些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虽然有些不太科学,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要顺应时节,同时更要感恩过去。离清明节虽然还有些天,不过一些习俗,早了解早受益。

朋友们,你们当地清明节又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