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

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真让人忧虑。但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得不到治疗。尽管目前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但一半人不愿意去看医生,甚至拒绝治疗。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1)

但这背后的原因却让人无语与无奈。一方面人们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没必要治疗。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误解,人们不仅对精神疾病的药物有歧视,更不敢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害怕损害自己及家族的名声。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28个国家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各地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为18.1%-36.1%。在美国,有18.1%的美国人患有焦虑症,1/17的成年人患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

这些症状长期累积会有严重的后果 ,会让人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导致其他的身体疾病。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2)

《心理健身房》这本书无异于给这个僵持对立的问题,提供了非常友好的解决方案,通过锻炼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恢复良好精神。

作者克里斯蒂娜·希伯特,是加拿大的一位临床心理专家,她还是6个孩子的妈妈,你也许根本想不到,多年前,她生完第一个孩子,就却得了产后抑郁症,极为痛苦......

一次偶然的散步让她心情好了很多,她发现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后来她就一直从事针对女性心理健康,悲伤处理、自尊与自我评价等领域做研究,她指导过许多来访者通过锻炼改善了心理健康。

她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辅导案例以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这本书。以帮助更多人能获得心理健康,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身房看看。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3)

01、提升健康的认知,让身心更和谐

一提到锻炼的好处,我们立刻能想到很多,例如:能减肥,保持好身材、对心脏好,对骨骼好......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在身体上,却忽略了锻炼对我们心理健康的益处。

无数的研究表明,定期锻炼能消除负面情绪,缓解轻度的抑郁,并对治疗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1、身心合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我们的大脑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与我们的情绪反应是一起工作的,身体与心理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冒时,明明是身体不舒服,但会感觉整个人精神萎靡。同样如果心情不好,长期处于压力焦虑之下,身体就会接二连三出现症状,头疼,背疼,失眠等等。

所以说我们不能把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孤立分开。就像一句广告词“你好、我好、大家好”。

2、理论一致

关于为什么锻炼会改善心理健康,流行很多种说法。

一种观点是,我们运动时大脑释放类似吗啡一样的化学物质“内啡肽”让我们感觉良好,减少疼痛,产生快感,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和其他的消极情绪。

另一种理论是,锻炼能提高大脑中的单胺类物质含量,如我们常听说的“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提高会让我们情绪更愉悦、更积极。

第三种是抗炎理论,抗炎能改善心脏健康,降低抑制水平和延长寿命,而锻炼是一种天然的抗炎药。

当然还有其他理论学说,但不管什么理论,都一致表明锻炼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有效的。

3、自我价值

许多专家认为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康的自尊,意味着对人生有相对积极的看法,生活适应力以及抗压能力更强。而低自尊的人对自我更加苛刻,容易抑郁焦虑,信心不足。容易产生绝望和自杀的念头。

而自我价值又对人的自尊心有提升。那“自我价值”又来自哪里呢?让我来看看自我价值金字塔: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4)

1、自我意识

2、自我接纳

3、自爱

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自我价值。

研究表明,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增强自尊自信以及自我接纳和自我意识,当我们锻炼时我们会更加积极,充满爱心和自信。

这是因为锻炼可以改善情绪,增强积极的自我认知,而反过来这又对自尊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所以说锻炼不仅是改善身体健康最有力的工具,也是改善心理健康最有效的途径。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5)

02、找对适合的目标,让动力更强劲

既然锻炼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自尊和自我价值有如此多的益处,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呢?

1、关于动机

正如洛克说的那句话,动机决定行为。

其实不论是锻炼还是读书,早起还是减肥,行为的背后是动机。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源于外部的刺激,例如奖励、他人的认可,而内在动机源于你的内心,你心里的"为什么"?就是答案。

可以说内在动机越深入人心,动力就越大越持久

而目标设定是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目标的动机,就等于没有动力。目标过高过低都会让行动力不足,因此设定合理有效的锻炼目标非常关键。

2、SMART原则

书中提供了一个好用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

1、(S)具体

目标要具体,明确的目标是核心,能让我们保持动力

目标越具体越好,你可以使用这几个疑问词,“谁、什么、为什么、在哪儿、何时、如何”

你会和"谁"一起锻炼,是家人还是朋友,还是更喜欢一个人锻炼?

我会做"什么"类型的锻炼,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我将打算"在哪儿"锻炼?在家里还是健身房,在室内还是室外?

我打算在什么"时间"锻炼,写下在一周锻炼的日子,以及锻炼的频率以及时长。

写下你为什么要设定目标的理由,目标和好处是什么?

这样,你就可以把目标清晰地描述出来了。

2、(M )可衡量

这个指标是可以准确考量的,例如:一周做几次锻炼,每次多长时间?

3、(A)可实现

虽然目标需要具有挑战性,但最好还要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现实一点。这样目标就更有可能实现。

4、(R)相关性

锻炼目标要与你的终极目标一致,例如你指定的锻炼计划要与你的人生长期目标一致,目标冲突会消耗精力。

5、(T)有时限

研究表明,设定截止日期的目标我们会更有动力,并且阶段性目标,便于我们即时调整,能更好地准备一时段的目标。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6)

03、制定专属的计划,让锻炼更有效

前面说了那么多,现在来到了行动阶段,当我们热情高涨开始锻炼时,发现锻炼完并没有精神焕发,反而让你疲惫不堪。问题来了,是不是锻炼时间越长越好?是不是跑步跑得越快越好?次数越多越好呢?

这就需要运用到书中的FITT原则来帮助我们。

FITT原则,你可以理解它是对锻炼进行管理的“规则”,四个字母依次代表频率、强度、时长和类型。

下面我们就以有氧运动为例,来看看这4个规则如何用。

首先说说频率

你可以一周安排3-5天锻炼,刚开始安排3天,适应后以后逐步增加。但一周要有一天给身体休息。总之要循序渐进,找到让你感觉良好的频率。

其次来说强度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对值,例如:同样是跑800米,别人跑起来非常轻松,而你跑得相当费劲,之后好几天腿都是酸痛的。

因为你从来不运动,而那个“别人”每天能跑5公里。所以说同样的运动,相对于每个人的强度是不同的。

什么是合适的强度?书中有一张自感疲劳分级量表,表里共分1-10级,你可以依据它来测量心率,判断锻炼强度。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7)

例如:跑步时感觉气喘嘘嘘,此时如果说话,你只能一次说一两句话,这就表示到了7-8级。而当你出现上气不接下气,整句话已经说不出来了,只能说一个词,就达到第9级强度了。

书中说,为了达到最佳的身心健康锻炼效果,有氧运动的强度应该处于表中的7-9级范围之内。

我的理解是强度要选择在舒适区与拉伸区之间的交接处,这样你既能有突破又不至于太疲劳。

接下来说时长

首先我们要重视每周运动的累计时长,一周达到90分钟就算达标。

其次我们可以灵活安排运动的时间,例如: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还可以拆分成10分钟一组,每天3次。

研究表明,这两种锻炼的效果是一样的。

最后说说类型

有氧运动不仅仅局限于散步,还有很多类型,例如:慢跑、游泳、跳舞、健美操、篮球、足球、网球、徒步、骑自行车、划船等等。

关键是找到你感兴趣的运动,这会令你心情更加愉悦,还能保持动力满满。

我们在运用FITT原则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这四个规则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你在平路上散步和在陡峭的山路上散步,要达到相同的锻炼效果,山路上花费的时间更短。

所以我们要随时跟踪自己的身体情况,在这四个维度上做调整。这样FITT原则才能真正帮我们,制定一份个性化的计划,让你的锻炼可行且有效。

健身能给自己好的心理反馈(省下请私教的钱)(8)

最后

《心理健身房》这是一本实现心理健康的指导手册,从认知层明确锻炼的价值,到心理层做好锻炼的准备,最后到实施层制定锻炼计划,保证让你运动起来。

这本书更像一个私人教练,指导每一个人获得心理健康,并陪伴你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马库斯西塞罗说:“只有锻炼才能让人振奋精神保持,精力充沛”

赶紧来到心理健身房,开始锻炼吧!


我是爱读书爱写作 “好听好看”的悠秀姐姐,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