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花朝节方案(花朝节簪花习俗科普)

作为花朝节习俗之一,簪花,兴起于秦汉,繁盛于宋元、明三朝,至清朝遽然式微。

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

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再现了唐朝簪花戴彩的情况。

汉服花朝节方案(花朝节簪花习俗科普)(1)

(图: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簪花习俗的发展

汉代,陆贾在《南越行纪》记录记载“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芬芳者,源自胡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与夫橘北为枳异矣。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 这是华夏普及簪花习俗较早记载。陆贾说的两种花就是耶悉茗花(素馨)、茉莉花(茉莉)。

唐代时,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人人头上一朵花,这在当时绝对是件十分有品味的事情。由簪花还发展出了一种重要的“簪花礼”,即在新科进士庆祝的“曲江宴”上,赐花戴花。唐代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描述的就是这一场景。

大唐的男子们戴花的故事,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写的都是男人头上簪花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汝阳王李琎在为唐玄宗表演羯鼓的时候,玄宗看得高兴,顺手就把自己头上戴的一朵花插到了李琎的帽子上作为奖赏。

宋代时,沿袭了唐代的簪花习俗,但却经历了一段从强制簪花到争相簪花的过程。一开始,官员们并不喜欢簪花这一习俗,不愿簪戴,但又不能违背圣意,就只好让仆人拿回家或戴回家。《宋史》中就有记载:“庆历七年,御史言:‘凡预大宴并御筵,其所赐花,并须戴归私第,不得更令仆从持戴,违者纠举。’”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套赐花、戴花的礼仪程序。《宋史·礼志》中记载:“酒五行,预宴官并兴就次,赐花有差。少顷,戴花毕,与宴官诣望阙位立,谢花,再拜讫,复升就坐。”

宋代,簪花不仅受到朝臣与士人们的喜爱,在民间也掀起了戴花的风潮。据记载,当时从贩夫走卒到妇孺歌妓,甚至绿林强盗都兴簪花。《水浒传》中的蔡庆、阮小五、“浪子”燕青等人都钟情于簪花,蔡庆还有个“一枝花”的外号。簪花盛行的同时,与赏花风尚珠联璧合,还带动了宋代花卉市场的繁荣。

明代时,文人保持簪花习俗,杨基感叹“醉里误将裙作纸,老来羞以帽簮花。”李昱“簮花怜病客,把酒忆髙僧。”郑真“插花须向少年头,苍鬓簪花不自羞。”解缙“乌帽簪花搖翠绿,金盘荐果间青黄。

明代规定殿试后“进士并各官皆簪花一枝。”《钦定续文献通考》记载“出赴礼部簪花筵宴,……簪花筵宴,主考、同考各给表里出场,次日筵宴如前。”明代中举也要簪花,孙鼎中举后由于英宗被瓦刺军队俘虏,他对大家说“故事当簪花宴,今臣子枕戈之秋,不敢陷诸君不义。”

清代时,簪花习俗式微。

清代郝玉麟在《福建通志》记载迎春“礼毕,簪花,上席,酒三巡……各官俱就拜位,各官俱簪花。”

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中有云:“今俗唯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簪花也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男子间已少有簪花之人。

资料参考来源:

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簪花/5061363?fr=aladdin

参考网:

https://www.fx361.com/page/2019/1012/7822238.shtml

书籍:《诗歌与科普:诗歌中的服饰》、《时尚大唐》

花朝节汉服活动方案设计

古人用时令鲜花,也有用金银、绸绢等制成假花,插于发髻、鬓角或冠上,作为装饰或礼仪程序的一种风俗。

簪花的兴起和兴盛与隋唐以来的“斗百草”游戏有关。所谓“斗百草”,就是参与游戏的女子或儿童采集植物草茎、花朵,用手拽(称为“武斗”)或报草茎的名字(称为“文斗”)来决定胜负,进而发展成谁报出的名字多谁头上插的花就多,谁就取胜。此时的“簪花”便就是“斗花”。

簪花的习俗代表着喜庆,是古代民众对生活幸福的一个表现。花朝节百花盛开,时令鲜花也不少,若得汉服“斗花”之趣,也是花朝节活动一项亮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