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

来源:公众号「领读人申怡」

前言:

今天很高兴在我们的众多用户中,采访到了来自上海的江妈妈。江妈妈爱阅读、重教养、性情独立而温和,在陪伴自己家小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在“妈妈”这条路上不断收获有意义的思考。

她也非常乐意将这个过程非常分享给所有的“怡”家人,我们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一起交流探讨、一起成长,努力当好我们“世界第一等”的父母。

口述|江妈妈(申怡读书“阅读大使”)

整理|申怡小助理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1)

大家好,我姓江,是一个三年级男孩的妈妈。

孩子目前在上海的一个公立的小学读书,我自己是上海本地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跟一些师范生有一些交流,以前工作上会经常接触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家庭,经常跟他们交流东西方教育话题。

所以我在孩子的教育上,还算有一点自己的理解。今天很开心能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呀~!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2)

(江妈妈和家里的小宝贝)

01

当“妈妈”后记住一件事

先是自己,再是孩子

我在孩子大概一岁多的时候,就把他安排进了托班里。

孩子白天在托班里面,晚上我下班回来、他放学回来,我们能够有几个小时谈话、交流的相处时间,我觉得这样的模式挺好的。

家长过得比较开心的话,这样的开心会感染孩子,孩子也能从最亲的人这里得到正能量,过得更快乐。

这里并不是鼓励所有妈妈都做职场妈妈,而是不管我们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我们一定要用一些方法,以自己的感受优先,让自己能感受到充实和快乐。而不是把一切奉献给孩子,忽视了自己的快乐。

比如我身边不少朋友,哪怕是不在职场,也会边带娃边教人钢琴画画、或者是在家里远程接项目、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都过得挺充实乐呵的,这样的状态就特别好。

正所谓 “happy wife,happy life”,妈妈快乐了,孩子才会快乐,爸爸才会快乐,家里才会更加融洽。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3)

02

陪孩子长大

慢一点也无妨

虽然我的孩子从一岁多就进了托班,但是他在小学之前,没有提前上过学科知识类的辅导班。

而识字方面,平时孩子看电视看字幕的时候,就已经能认识不少字,识字也学得很快。

在我看来,语言学习其实都是从听说开始。所以平时都是我口头多跟孩子说英文,通过对话交流的过程,让孩子耳濡目染。

现在到了小学,开始涉及到学科方面的内容,虽然我们已经给孩子选的是那种按部就班的、不打鸡血的学校,但一开始语文上的学习进度还是很快。

所以孩子一开始有点跟不上。我在我儿子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在语文的听说读等方面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在我儿子身上,他其实做不到,但是我也不觉得急。

因为现在孩子学东西已经比我们小时候提早一些,所以他一开始就算慢一点的话,我觉得也没有关系,可能只是还没有到他接受力最敏感的时候。

然后现在二年级读完以后,他明显好多了。

各方面也开始跟上进度,也能够自己阅读书籍。

虽然他偏爱看漫画、看那种最好是带点画的绘本,我觉得也无妨。因为漫画上也有字,他读漫画的过程中,其实也顺便读了字。

所以大家没有必要焦虑,孩子有时候会自己长大,我们做得更多的是陪伴孩子,陪他慢慢来,享受这段时光,我觉得就很好。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4)

(孩子在亲戚家)

03

很多家长都忘了

要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

我之所以有上面这个感悟,是因为我发现有些父母挺辛苦的。

上一辈或者我们这一辈很多的家长,危机感很重,把两代人全部的积蓄,都押在了一个独生的孩子身上,把一家人都变得很辛苦。

而且家长越辛苦,就越容易对孩子的未来怀有很大期望,越希望在未来能够在孩子上得到收获和回报。

其实你现在就已经在享受“收获”了。

孩子的存在本身,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孩子陪伴着我们、我们陪伴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也已经无比珍贵和幸福。

作为家长,不要老把自己过得很压抑很焦虑,你要享受现在的育儿,享受孩子的陪伴。

而且有一个规律:孩子越是学霸,长大后离家越远。

我们算一笔账,从现在起到孩子上大学、离开我们去工作的时间,再去掉孩子上学的时间、我们上班的时间,我们真正能够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你稍微算一下就知道, 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地短。你甘心把跟孩子相处的这么短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焦虑、说教孩子、给孩子打鸡血上面了吗?

如果你总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好陪伴孩子,不好好享受跟孩子相处的时光,等孩子长大,你再想陪陪他,人家已经不要你陪了。

那时候你可能就会怀念孩子小时候的时光,觉得陪他做作业、给他纠正错题,也是一件令人无比怀念的事情,而非让人生气的事情。

带孩子的时间确实很短暂,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珍惜孩子还在家里的时光。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5)

所以我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我要享受育儿的时期。

这样一来的话,家长就会过得比较快乐一点。

以及其实我不鼓励孩子跟别人比较,孩子他跟自己比就可以了。

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天赋也不一样,有的人天赋很高,比如当科学家;有的人天赋普通,可能看似做着普通的工作,但人家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在发光发亮……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完成自己努力跳一跳的目标,创造一点超乎自己想象的事情。

这样的人生,不管成为什么,都是一个很好的人生。

我经常跟孩子说,每个人都是世界第一等。比如没有人会跟他一样是我们家的宝贝,他在这方面就是世界第一等。这感觉应该会减轻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成长得开心点。

现在环境也不一样了,大家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现在的年轻人,等他们有孩子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会是真心地喜欢一个孩子、陪伴一个孩子。

04

可以“卷”

但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我们强调要孩子快乐长大,不是说让孩子一点压力也没有,不是的。

可能很多人一说让孩子努力,就会想到“内卷”这个词,这个词本质是负面的,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想它。努力、积极向上是好事,不是坏事。

努力既能发挥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又对社会的大环境是有利的,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很多家长心里会有负疚感,觉得让孩子努力学习,会不会太辛苦。

但我是觉得,那种能够轻松享乐的快乐,其实很短暂,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他长时间轻轻松松地活着、没有目标让自己去努力,反而会带来一些精神上的负面问题。

因为人最根本的快乐,来自于经过努力达成了很难达成的目标或者梦想,这时候那种幸福的感觉,其他什么吃好的、穿好的都无法代替。

还有我觉得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卷”的精神,我的很多朋友,哪怕出国移民到那些所谓不内卷的国家,还是会从国内买各种教材、辅导书邮寄出国给孩子做。这其实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目标高远,而并不是追求躺平。

所以我会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享受努力的过程。不然老是父母去推孩子学,那也太累了吧。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6)

(孩子在图书馆看书)

具体怎么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和内驱力?

主要还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为主。

①比如给孩子看一些自然界的纪录片,让他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②比如会跟孩子示弱,有时候就装得弱一点,让他感觉妈妈需要帮助,感觉自己“被需要”,他会很乐意去做一些事情。

③还有就是,孩子最好是能够在体育的启发中长大。

我让我们家男孩去上了一些对身体比较挑战性的课,比如说体操摔跤

一开始他连最基本的前滚翻、靠墙的倒立都做不出来,试了好几次,都快哭了。但后来老师逼他练,练了又练,他终于自己做出来了,做出来以后他就非常开心,越来越喜欢上体操摔跤的课。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不断摔跤、不断站起来的过程,他发现很多原来他以为他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原来是可以做到的。

包括学习也是,之前让他写一页汉字,他总是写不下来;结果经过暑假天天练习之后,他发现写一页汉字原来非常轻松,前面不能的事情,一下子就打通了。

这样一次又一次,孩子不就不怕事儿,更加敢去做事儿了吗。

05

和孩子一起

跟申老师学习的感受

申老师讲的内容,孩子非常喜欢。

申老师的各种素养课,都有一个特点:虽然它们大部分是文学素养,但它又很实用。孩子平时的学习也都能用上,二者结合得特别好。

因为我自己看了很多其他的课。要么是纯学科类的课程,要么是纯阅读课。前者全是技巧没有感情;后者全是感情没有技巧。

但是申老师讲的内容,比如讲一本书,她会在讲文学当中又去触类旁通;讲一首诗,她不是光讲这首诗,她会延伸到讲诗人、讲历史、讲底层素养、讲故事、讲写作结构、讲素材积累等等这些方面上去。

谁能想到,学一首诗,还能学到写作的底层结构和逻辑呢?

然后申老师讲话的气度、声音又特别吸引人。你听了就不想停下来,我经常每天早上8点听老师的直播,就放在哪里,就像放背景音乐一样放着,然后做其他的事情,也能学到很多。

包括我给孩子买的古诗词大全,很多都是中学的古诗了,孩子才二三年级,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觉得给他先潜移默化地听起来,没事儿就当背景放着,也是很好的。

还有古文观止精讲课,我担心到孩子高中的时候申老师就不卖这个课了,我就先给它囤起来,以后孩子大点了也可以听。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7)

(申老师工作中)

而且跟着申老师学习,除了对孩子有帮助,我自己的文学修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后孩子整天看到我在听这些、学这些,对他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包括申老师出的《家庭共读规划大全》课程,里面既有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也有推荐的靠谱的书籍,这对我来说就很受用。

在阅读方面,其实很多家长挺苦于没有目标的,现在的书出版量非常大,儿童书籍这一块良莠不齐。跟着申老师的脚步去选书,是比较稳妥的,就不用担心选到了不好的书。在这方面,我真的非常感谢申老师。

最后,想跟所有家长说的是:

成为父母,是我们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既然拥有了这段旅程,我们尽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让自己快乐一点,做一个心境开阔的家长,其他的,就静待花开吧。

孩子的教养和父母的关怀(一位上海妈妈的)(8)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