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

1974年,淮安市的语文老师何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布置给学生一份不可能完成地作业,竟然被学生郭锦爱找到了吴承恩相关的墓

这一发现,让他三十年后谈起,依旧觉得不可思议。

何杰老师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他也忘记自己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布置这样一份作业。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份语文作业呢?吴承恩的墓又有什么秘密呢?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1)

何杰老师

一.语文课后作业,寻找吴承恩祖籍

2004年,当年的学生郭锦爱,带着爱人来到老师何杰家,已经退休多年的何杰,笑意盈盈地透过窗户跟他的这位学生打招呼,郭锦爱这孩子,每年都至少要来他家一趟。

何杰等他一进屋头,便热情地迎上来,拉着他对屋子里的其他人说:

“看,就是这小子,当年发现了吴承恩家的墓碑,我们这才找到吴承恩的尸骨,寻到大作家吴承恩的祖籍。”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2)

吴承恩

郭锦爱挠挠头,对大家投来的好奇的目光已经习惯了。每次只要他来何老师家里,都会被何老师拉出来讲,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能很淡定地接受大家的围观与询问了。

围观的人中,有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正是对这些传奇故事有着好奇心的年纪,天真地追问郭锦爱是怎么想到去找石碑的。

郭锦爱闻声笑着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何杰,看到老师端着茶壶喝水,没有回答的打算,他便开口:

“当时叔叔寻找石碑,是为了完成语文何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寻找吴承恩。”

完成语文作业?

看到郭锦爱成功地引起大家的好奇,何杰自己作壁上观,他年纪大了,也是时候让郭锦爱讲当年的事情了。

这事发生在1974年,那时候郭锦爱还在上学,恰逢语文课有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当时可不像现在,有电视机,大家可以看电视了解故事。日常生活中他们这群孩子,最喜欢的便是语文课了。

而这篇一波三折的课文,更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大家上课就像听故事一样,津津有味。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到下课也不愿离开,围着语文老师何杰问个不停。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何杰看着热情高涨的同学们,突发奇想,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寻找吴承恩的祖籍。

这个作业他在其他地方任教的时候,也布置过,孩子们很积极地寻找,却从没有结果。

面对孩子们不解却期待的目光,何杰解释道:

“有两三个地方,都在说吴承恩是他们那儿的人,为了证实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找一找,寻找吴承恩的祖籍。我们也可能找到他的根的,大家回去寻找吧!”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3)

何杰老师讲述事件的起因

何杰作业这个布置的初衷,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学习。他就没奢望过,真的有学生会完成这份作业。

谁能想到,就这样一份在他看来完成不了的作业,竟然真的带给他意料之外的惊喜。

二.机缘巧合,寻到吴承恩墓

何杰老师对这位写了《西游记》这部著作的吴承恩非常感兴趣,首先因为他本身的文学素养,其次因为吴承恩的祖籍就在他们江苏,所以他总想弄得更明白一些。

他也知道吴承恩是明朝人,过世几百年了,要想找到他的墓地,远不是靠学生能做到的。

何杰老师的这份作业,在其他老师看来,就是拍脑袋一想,异想天开的事情,他们质疑道:

“你头脑有问题啦,这个哪能找到,人家摆明在地下,你是看不到的。”

何杰一笑了之,他知道自己这份作业不切实际,但只要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他觉得自己这个作业的目的便达到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1974年12月,也就是何杰布置作业的二十天后。他一大早他刚赶到学校,整理今天的上课内容的时候,便听见一个男生激动地大喊:

“何老师,何老师,找到吴承恩墓了!”

这叫喊声不仅惊动了何杰,整个学校都为此沸腾了起来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4)

郭锦爱

何杰不可置信地探出窗外,看见他班级的郭锦爱同学,正在一边大喊一边向着他这边跑来,后面还跟了一群凑热闹的学生。

等郭锦爱气喘吁吁地说,在吴大伯家里有看见石碑,上面写了篆字,他在上面认出了吴字

急性子的郭锦爱一边说着,一边便要拉着何老师往他发现石碑的地方走去。

何杰一听还是篆字,心中不由得重视了起来,他简单地拿了几样东西,交代了其他老师两句,就跟着郭锦爱往吴大伯家跑。

等何杰将信将疑地来到吴大伯家,这一去,让这个小小的地方,彻底热闹了起来。

三.石碑引出古墓

何杰到了吴家之后,被郭锦爱带到了吴家的猪圈旁边,没等郭锦爱说话,何杰便看到与周围材质不同的两块大的石碑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5)

刻有“吴承恩”字样的石碑

他激动地凑上前去,拿出放大镜,辨认着裸露的字迹。

吴家人对何杰非常地尊敬,看他那么辛苦,虽然不懂是做什么,但是出于对文化人的尊敬,便提出把这两块石板弄出来给老师研究。

众人齐心协力洗干净两块石碑,何杰这下彻底压不住自己的欢喜了。

他认真读完石碑上的碑文,内容是一篇完整的祭文,在祭文的最后赫然写着“吴承恩”三个字,另外一面碑文还写“明吴菊翁之墓”。

何杰自己研究过吴承恩,知道吴承恩的爸爸爱菊花,这个碑文又自称吴菊翁。他便推断这是吴承恩写给自己父亲的

何杰激动不已,无论他猜测的是否正确,这跟石碑跟吴承恩都有关系。而且按照古代的葬礼规格,有石碑必有古墓,一般家族是葬在一起的,这块石碑发现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吴承恩家族的墓地。

这个猜测让何杰彻底坐不住了,但是他只是个语文老师,认石碑,翻译文言文他倒是在行,但是找墓地这可就不是他能做到的了。

何杰看着懵懂无知的吴家人,压下自己心中的激动,这个年代,大家对文物的认知比较薄弱,好比如这块石碑,在他们看来围猪圈就很合适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6)

围猪圈的石碑

他没有给老乡做过多的解释,只是跟他们说听郭锦爱说这边有古字,过来看看。

等回到学校,他马上联系自己认识的刘怀玉,他是江苏省淮安市地方史研究会的副会长。无论是考古还是跟当地村民打交道都非常老道,何杰觉得这个事情让他来,比自己更靠谱。

就像何杰想的那样,刘怀玉接到他的电话,立马赶来,跟着何杰到了吴家,刘怀玉不动声色地跟吴家人唠家常,他以自己也想要两块这样大的石碑盖猪圈为由,询问吴家人他们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大的两块石碑。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7)

淮安区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刘怀玉 淮安区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刘怀玉

这个说法果然让吴家人更容易接受,立马透露:

“是在一个叫两担二的地方挖到的。那个地方当年有两个塌陷下去,像人的两个眼睛眶。”

刘怀玉一听便觉得有蹊跷,他跟着何杰一起赶去这个叫两担二的地方。到了地方一看,刘怀玉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便确定,这块看起来长势喜人的田地下面,肯定有墓地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8)

两担二

便组织人员来到这个地方进行考古。

没日没夜干了几天,不仅没有看到棺木,陪葬品,只看到了三具尸骨

刘怀玉觉得这其中有蹊跷,按照吴承恩的社会地位,不应该如此寒酸,连棺木都没有。

这时同行的人推测,是不是当时挖石碑的人,把东西都挖走了呢?

这一说法,让刘怀玉跟何杰同时一惊。

他们想到当地老百姓对文物的处理方式,只觉得坏了

但是不放弃的刘怀玉继续寻找,他又去了发现石碑的吴家,询问当时的情况。这时他们终于说出了实情。

四.寻找棺椁

原来这家人跟石碑一起挖出来的还有三口棺木,但是因为没有挖到值钱的陪葬品,不甘心之下,他们便把棺木卖掉了。

他们也不懂这是什么材质的,但是听人说棺木有得很值钱,当时很多地方缺乏木材,他们便把空棺当成木板卖了

而且他们还提出了,这棺木很可能不是吴承恩父亲的,而是吴承恩本人的。他们有见过棺木上的字。

这一说法,让刘怀玉更加着急了。他多方打听之下,找到了买了棺木的学校,凑巧的是,刘怀玉这会便根据吴家人提供的线索,找到了马甸中学。而马甸中学很多都是刘怀玉的熟人,他们刚好亲眼看见,告诉他:

“这个棺材头子上有‘吴’字。”

这样一来马甸中学就成了寻找棺木去处的重点了。

多方打听之下,刘怀玉跟何杰找到了当时修缮马甸中学的吴顺来木匠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9)

木匠吴顺来师傅

而这位吴师傅给刘怀玉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根据吴师傅描述,他当年被喊来修缮窗户,看出了木板不对劲,他们这种老工匠,一眼便看出这木板是棺材板。

他感到害怕,便拒绝了这单生意,可是架不住校方好说歹说,学校经费紧张,只能用这个了。吴师傅心软便同意了,他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木板,由于认识的字不多,但是他认识自己的姓氏。

在一块木板上,他看见了一个吴字,旁边有人开玩笑说,这搞不好是他的老祖宗,他这把自己家老祖宗的棺材给劈了。吴顺来听人这么一说,心中忐忑不安,他在施工的过程中,便偷偷地藏了一块刻字的木板

原本已经绝望的刘怀玉,听到这里,又燃起了希望。等看到老吴藏的这块木板后,刘怀玉激动了起来。

棺材板上写着“荆府纪善”四个字,这给刘怀玉巨大的惊喜,这几个字说明,这个墓,就是吴承恩本人的墓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10)

棺材板上写的“荆府纪善”

五.吴承恩生平

有了这个线索,刘怀玉火速联系了对吴承恩生平颇有研究的蔡铁鹰教授。根据蔡铁鹰教授的科普,他们确定,在两担二发现的棺木,就是吴承恩本人的。

根据蔡教授所说,吴承恩在六十岁的时候,去一个叫荆王府的地方当过官,这个地方在湖北的蕲州,他的官职是纪善,是八品官员,级别跟县丞是一个级别,他这个官职是掌管王府的礼仪、礼节,教导小王子,这是一个闲差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11)

蔡铁鹰教授

而吴承恩把他的这段经历写进了《西游记》中。

在《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到第八十八回,故事中的玉华王,不仅有三个小王子,还对师徒四人以礼相待。

在师徒四人一共到过的十个国家中,其中九个国王都是反面角色,昏庸无能,只有这个玉华王是个明君。

根据故事情节,玉华王三位小王子要认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师傅,在给小王子制造兵器的时候,被妖怪盗走,引发的大战。

蔡铁鹰教授对比《西游记》中玉华王王府周围环境的描写,都跟荆府,和明代的王府建制一致。还有关于玉华王家族人口等的描写,与荆王府很多细节一致

由此足以证明,这块棺木是吴承恩的,他们发现的这个墓地,也是吴承恩的墓地

那为何一代文豪吴承恩的墓地如此寒酸呢?

这又跟吴承恩的性格有关系,吴承恩少年成名,史料明确记载,他十几岁便考中秀才。

与大家期待的前途无限不同,吴承恩后续也参加过很多次科考,结果全都落榜,这吃亏在他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上,哪怕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从十几岁考到四十几岁,没有考取任何功名。

吴承恩便不考了,排队等贡生封小官,然而他对官场一无所知,便这样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他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把他推荐到荆王府做纪善。

这就是为何他的棺材里没有陪葬品了。

吴承恩生平的经历也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怀才不遇,被玉帝封为“弼马温”对应上了。

现实中无法发泄的吴承恩,写出了传奇故事《西游记》,这不得不说,或许正是这些经历才成就了吴承恩

最后,考古确定了古墓主人后,刘怀玉看着尸骨,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根据棺木里发现的头骨,还原了吴承恩的头盖骨还原了吴承恩的样貌,他便找到了贾兰坡先生复原了雕像。

吴承恩后人家谱(江苏语文老师布置)(12)

吴承恩的雕像

就这样由何杰老师突发奇想布置的作业,找到了吴承恩先生的归地。何杰老师每次想起来,都激动不已。

吴承恩虽然没有在官场上留下丰功伟绩,却留下了《西游记》这样的精神宝藏,他的名字必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下去,他如果知道,必定是欣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