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才是真的有效读书(读书在精不在多)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常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毛泽东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可能会说,读书能改变自己和民族的命运。

读书,让他在年轻时不迷茫、不焦虑,早早确定下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读书,让他参透了中国社会的本质,找到了救国图强的道路;

读书,让他每每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思考出对的道路和策略,给革命指出正确的方向。

书籍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捷径,是帮助我们进步的阶梯,不过,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泛滥的时代,读书也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方法不对,读100本书也不一定有收获,方法对了,读1本书就能获得切实的提升。

那么,怎样读书效率最高,怎样才能学以致用呢?让专业人士来告诉我们吧。

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中,作者赤羽雄二提出了“战略性主动读书”的概念,意思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读书,高效的掌握知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怎样读书才是真的有效读书(读书在精不在多)(1)

本书作者赤羽雄二在麦肯锡公司工作了14年,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因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领域的知识,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赤羽雄二都会坚持每个月读至少10本书,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也让他总结了一套超高效的读书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从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怎样把书中的知识应用起来这三个方面,聊一聊读书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读书

开阔视野,提高认知

读书能让人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事物,从大局出发看待形势。读书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培养我们对未来的预判能力。

毛泽东二十岁时寄居在湘乡会馆,每天都去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直到图书馆关门才出来。他读历史、读哲学、读文学,这些书激发他思考,帮助他参悟这个社会的本质。

毛泽东读书,掌握的是历史哲学知识,形成的是个性化的思维的体系。他后来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的无数预判,做出的无数决策,都是建立在他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远比常人深刻的认知基础上的。

怎样读书才是真的有效读书(读书在精不在多)(2)

伟人如此,我们常人也是如此。

在工作中,即便是面对同一项目、接触相同的信息,认知水平不同的人在把握问题和选择对策上也会有决定性的不同。

认知水平高的人能够从公司的整体经营策略出发思考自己的工作,然后采取行动。由于他们的想法具有前瞻性,他们采取的对策往往是最有效的。

认知水平低的人无法从全局考虑问题,常常只顾眼前利益,只在自己狭隘的思考范围内理解事物,分析事物,这些人只能看到毫无关联的点,却无法思考出有效且完整的策略。

所以,那些坚持读书的人,常常更有智慧,心智更成熟,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人。

接近梦想,抓住机遇

读书不会直接创造财富,但它是通往梦想的捷径,是识别机遇的说明书。

我们都有梦想,想一步步接近梦想,就要有相关的基本知识,有成体系的信息框架,否则梦想永远只能是白日梦。

赤羽雄二建议读者至少规划出未来5年的目标,并从目标倒推现在应该采取的行动,明确需要阅读的书籍,通过读书建构出基本的知识框架,打好未来梦想的地基。

不仅如此,读书能让你能识别机遇,而不是轻易错过机会。曾经有德国兄弟俩来到美国谋生。哥哥在乡间种菜,勉强为生。弟弟勤工俭学,花了4年时间攻读地质学和冶金学。毕业后弟弟来看望哥哥,无意中发现菜地的土壤中有亮闪闪的金属屑。仔细辨认后,弟弟发现,这些年来,哥哥一直在金矿上种菜。

提升人格魅力

古人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这就是读书的作用,它让我们没有戾气,内心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

很多已经白发苍苍的学界泰斗,比如杨绛、白先勇、季羡林,浑身散发出来着知性的光华,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有一种别样的风采,这就是知识的魅力。

同时,读书还能提升我们的“同理心”,带给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的技能。阅读心理学的书,会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情绪,进而采取妥当的行动。小说也是如此,读一本主角是高管的小说,就会明白高管的处境和心理。

怎样读书才是真的有效读书(读书在精不在多)(3)

怎样读书

赤羽雄二建议大家在30岁之前要读300本书,之后每年读上50本就够了。读书在精不在多,合上书能学以致用才算真功夫。

那么,怎样读书效率最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笔记。

赤羽雄二总结了一套方法:A4纸归纳要点

买到书后马上开始阅读,彻底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

阅读过程中,将重点、感悟、总结写在A4纸上,每张纸集中写一个主题。

写时将A4纸横放,左上角写主题、右上角写日期,每页写4~6行,每行写20~30个字。

归纳时直接整理脑中的思绪,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将写好的A4纸放入文件夹中,标注书名,集中保存。

比较实用的还有三层笔记法。

  • 第一个层面,摘抄。

将原文中富有哲理的金句、优美的描写抄录下来,注意要著名书名和作者。

从专业书籍,到小说随笔,都可以用摘抄的方法做笔记。

比如《哈利波特》里邓布利多校长说过:“人们很难原谅别人的错误,更难原谅别人的正确。”

《冰与火之歌》中小指头的名句:“混乱是阶梯。”

这些精彩的语言都可以记录下来,供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 第二个层面,整合。

“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

——数学家华罗庚

所谓把书读厚,是指为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读书的同时查找背景知识,对书中没有展开的知识节点进行补充。

比如读《汉书》时,可以搭配读《史记》、《三国志》,收获会更丰厚。

所谓把书读薄,就是按照作者的逻辑,整合书中最精华的内容,最好能够不看书,只看笔记就完整复述出全书的内容。

这一步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更加清晰直观。

  • 第三个层面,提炼。

这一步是经过提炼思考,把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出来,嵌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可以说,只有到了这一步,知识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能够内化到我们的思维中。

如果能读完同一领域的5-10本书,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就建立起来了。

怎样读书才是真的有效读书(读书在精不在多)(4)

网络时代的读书建议

虽然如今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我们还是需要读纸质书。

网络上的信息大多不够深入,也不具备系统性,无法获得涉及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知识。

但网络信息也有书本知识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更新快,时效性强。

所以,阅读纸质书时,搭配网络相关信息食用,效果更佳。

同时,虽然在手机上通过 APP阅读图书很方便,但各种通知、提醒会打断你的阅读,降低你的注意力。

静下心来翻阅书本、做批注、做笔记,大脑才能留下更深的印象。

怎样把书中的知识应用起来

要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需要三步。

讲出来

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曾经证实,通过阅读或听讲‍‍学习的知识,两周后只剩下20%‍‍,通过视频‍‍或实地考察学习的知识,两周后还记得50%,在学习的同时参与讨论或教给别人,两周后能记得70%。

把知识讲给别人听,不仅能够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他人的反馈,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之处。

就书本内容展开讨论也是个好办法。召集同伴一同读书,之后大家交换意见,提出问题,既能加深对书的理解,又能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写下来

建议把读书感悟写成书评、读书笔记,发到豆瓣、头条号等网络媒体上。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从读者那里得到许多反馈。

读书感悟不用太长,一般写2000~3000字就足够了。可以将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作为主题,再列出三到四个相关小标题,加入案例和自己的理解。熟练以后,30分钟就可以写完一篇读书感悟。

用起来

书中赤羽雄二建立了一套能够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行动的体系。

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建立一份“档案”——在一张纸上写下三个问题: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后又哪些感受?

阅读这本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之后每周评估自己有没有做到,并为自己的表现写下评价。通过定期复盘,督促自己做出改变,让书本成为进步的契机。

怎样读书才是真的有效读书(读书在精不在多)(5)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紧,需要从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挤出时间读书,更需要我们提高读书的效率,每读一本都有扎扎实实的收获。按照《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才能获得知识、提升智慧,得到切实的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