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婚礼宴席(坐席儿时记忆中的婚礼宴席)

文字:老海边的萌大叔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大家好!我是老海边的萌大叔,一个出生在黄海边农村的70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分享我的那些故事。

黄土高原婚礼宴席(坐席儿时记忆中的婚礼宴席)(1)

我的老家那里,一直把在农村婚礼上喝喜酒,叫做“坐席”。

这个“坐席”的叫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我简单考证了一下:

在古时候,中国人习惯席地而坐的。为了防潮和坐着舒服,古人就在地上铺上筵和席。

将铺在下面的、以蒲草或芦苇编织的、质地较粗,且面积较大的平片状物称为“筵”。

将材料较好、做工精细、每人一个的较小的平片状物,称为“席”。

铺在地上时,先铺筵,再铺席,合起来称之为“筵席”,以便坐在上面宴饮。

此后,“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

于是,以后人们就将赴宴称之为“坐席”。

我们老家那里,因靠近山东临沂较近,加上从族谱考证,多少辈前的老祖,是从山东那边迁移过来的。

因此,很多习俗还是受山东影响。

从这一点分析,“坐席”一说,应该就是从老一辈人从山东那边传过来的吧。

黄土高原婚礼宴席(坐席儿时记忆中的婚礼宴席)(2)

小时候,物质生活很不好,能去喜事上“坐席”,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呢。

一般两种情况下,可以去“坐席”:

一是本家和亲戚家有喜事,一定会去“坐席;

二是同村的同姓人或者关系不错的村民,家有喜事,也会邀请去“坐席”。

直到现在,我们老家这里的农村办喜事,一般还有两个程序呢:

一是“叫亲”。其实就是新郎官,挨着去其他村的亲友家,上门通知结婚的日子。邀请亲友在婚礼那天,到家里来“坐席”;

同时,会把重要的、走路不便的长辈,用小推车啥的,提前推到家,安顿下来,免得婚礼那天手忙脚乱,顾不过来。

二是“上喜坟”。就是提前办一桌好酒好菜,送到祖坟上,同时烧纸送钱、炸鞭,告知先人们,晚辈要结婚的事,希望得到逝去亲人们的祝福。

“上喜坟”这事,男方女方在结婚前都要做的。

这两件重要的事情做完了,就是筹备婚礼那天的喜宴了。

也就到了亲友们开始“坐席”,喝喜酒的日子。

小时候,听说要去“坐席”,也要开心很久呢。

黄土高原婚礼宴席(坐席儿时记忆中的婚礼宴席)(3)

那时的“坐席”,一般男人是不带孩子去的。主要是男人们喝酒,一般都不愿带着小孩去。

如果是女人去“坐席”,大部分都是要带着孩子,一起吃,而且临走还要偷偷带点东西走呢,因为家里还有其他孩子没吃过。

除非是自己本家或亲戚家办喜事,一般小孩子们是没有机会单独上桌“坐席”的,只能跟着大人一起去。

黄土高原婚礼宴席(坐席儿时记忆中的婚礼宴席)(4)

那时候,家里弟兄几个,属我年龄最小。

都说天下父母疼小儿,反正那时,一般情况下,父母去“坐席”,都会带着我去。当然,后来我知道,除了我年龄最小外,还是因为我脸皮相对较厚,听说哪里有好吃的地方,“头插到蜜罐子里”,父母一喊就跟着去,哥哥们脸皮薄,打死也不愿意跟着父母去“坐席”,怕蹭吃蹭喝丢人呢。

黄土高原婚礼宴席(坐席儿时记忆中的婚礼宴席)(5)

不管怎么说,那时因为偶尔跟着父母去“坐席”,确实比哥哥们多吃了不少好东西。

就因为这些个事,后来哥哥们偶尔会戏谑我,说家里的好吃的都被我吃了,活也干得少,所以我长得高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