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书籍推荐(書書090)

子書(子书),◆指圖書四部分類法中的子部書籍如《老子》、《墨子》、《荀子》等參見“子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纸本书籍推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纸本书籍推荐(書書090)

纸本书籍推荐

子書(子书),◆指圖書四部分類法中的子部書籍。如《老子》、《墨子》、《荀子》等。參見“子部”。

中書學(中书学),◆猶太學。○[北魏]時的中央教育機構。○《北史‧儒林傳序》:“[明元]時,改國子為中書學,立教授博士。”○《魏書‧李訢傳》:“為中書學生,[世祖]幸中書學,見而異之。”○《周書‧崔彥穆傳》:“年十五,與[河間][刑子才]、[京兆][韋孝寬]俱入中書學,偏相友愛。”

中書君(中书君),◆[唐][韓愈]作寓言《毛穎傳》,稱毛筆為[毛穎]。言[穎]居[中山]為[蒙恬]所獲,獻於[秦皇],[秦皇]封之於[管城],號[管城子],“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後因以“中書君”為毛筆的別稱。○[宋][蘇軾]《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中書(中书),◆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成帝]時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顏師古]注:“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李賢]注:“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裴松之]注引《吳曆》:“[亮]數出中書視[孫權]舊事。”◆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漢]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望之]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晉][庾亮]《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隋][唐]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清][洪昇]《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隋]、[唐]時為中書省的屬官。○[明][清]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4.官署名。○[唐]代的中書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唐][白居易]《和裴相公傍水閑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文潞公]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荊公]行至題下。”◆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祖龍],[江淹]親向夢中逢。”參見“中書君”。

遠書(远书),◆送往遠方或遠方送來的書信。○[南朝][梁][江淹]《傷友人賦》:“永遠書於江澨,結深痛於爾魂。”○[唐][杜牧]《秋岸》詩:“曾入相思夢,因憑附遠書。”○[宋][唐庚]《鳴鵲行》:“簷前群鵲鳴相呼,法當有客或遠書。”

一家書(一家书),◆指富有特色、自成一家的著作。○《晉書‧王接傳》:“[接]學雖博通,特精《禮》、《傳》,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成一家書,不主為經發。”○《梁書‧蕭子顯傳》:“又採眾家《後漢》,考正同異,為一家之書。”

一行書(一行书),◆謂簡短的書信。亦泛指信札。○[南朝][梁][何遜]《從主移西州寓直齋內霖雨不晴懷郡中游聚》詩:“欲寄一行書,何解三秋意。”○[唐][岑參]《玉關寄長安主簿》詩:“東去[長安]萬里餘,故人何惜一行書。”○[宋][陳師道]《寄單州呂侍講》詩:“遣興覓為七字語,尋人聊代一行書。”

一筆書(一笔书),◆指漢字草書。草書體勢似一筆寫成,故稱。○[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

學書(学书),◆1.讀書。○《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2.學習寫字。○《南史‧隱逸傳下‧徐伯珍》:“[伯珍]少孤貧,學書無紙,常以竹箭、箬葉、甘蕉及地上學書。”○[宋][曾鞏]《墨池記》:“[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宋][陸游]《喜小兒輩到行在》詩:“[阿綱]學書蚓滿幅,[阿繪]學語鶯囀木。”○[元][楊維楨]《又湖州作》詩之四:“得句時過[張外史],學書不讓[管夫人]。”參見“學字”。

小書(小书),◆1.指價值不大的著作。○《漢書‧藝文志》“《周訓》十四篇”[顏師古]注引[漢][劉向]《別錄》:“人閒小書,其言俗薄。”○《南齊書‧陸澄傳》:“[賈氏]注《經》,世所罕習;《穀梁》小書,無俟兩注。”○[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近見皇家所撰《晉史》,其所採亦多是短部小書,省功易閱者。”◆2.舊指兒童啟蒙讀物。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老舍]《四世同堂》一:“老人在幼年只讀過三本小書與六言雜字。”◆3.對己作之謙詞。○[宋][朱熹]《答趙提舉善譽書》:“近又嘗編一小書,略論象數梗概。”○《<許杰散文選集>自序》:“我敬以這本小書,作為我對於祖國實現四化的獻禮。”◆4.小字書寫。○[唐][韓愈]《上考功崔虞部書》:“欲事干謁,則患不能小書,困於投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蘭]遂小書其字繫於足上,燕遂飛鳴而去。”○《宋詩紀事》卷九六引[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壁上小書一絕,[君謨]真跡也。”◆5.曲藝之一。○[江][浙]一帶俗稱有說有唱的彈詞為小書,以別於只說不唱的大書(評話)。○[清][俞樾]《茶香室三鈔‧委順子說書》:“平話一流,已見[宋]人小說中,而此技獨盛行於[蘇]……《玉蜻蜓》、《珍珠塔》、《三笑》、《白蛇傳》之類曰小書。”◆6.裝訂成冊的連環畫。○[茅盾]《子夜》六:“你總沒說到我的一箱子小書!”[茅盾]《上海》三:“所謂‘小書’,是半圖半字的小說,名為‘連環圖畫小說’。”◆7.小冊子。○[梁斌]《播火記》第二卷十九:“[賈湘農]手裏拿着一本小書,是《游擊戰術》。”

小人書(小人书),◆裝訂成冊的連環畫。○[老舍]《女店員》第二幕第三場:“先別看小人兒書啦!”[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開會的人還沒到齊,先來的男女們分散在各間房裏打撲克、看小人書、拉胡琴子、唱花鼓戲。”

相書(相书),◆1.談相術的書。○《晉書‧束晰傳》:“《瑣語》十一篇,諸國夢卜妖怪相書也。”○[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下:“右據相書所載,若‘山庭’,‘月角’是也。”○[魯迅]《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相書上有一條說,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2.[四川]口技。以[四川]方言在幃幔中表演。

下書(下书),◆1.投遞書信。○[唐][韓愈][孟郊]《征蜀聯句》:“下書遏雄虓,解罪弔攣瞎。”○《水滸傳》第四十回:“昨日下書人已回,妖人[宋江]教解京師。”○《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下面說底便是‘錯下書’。”◆2.指致送婚約。○[臺靜農]《拜堂》:“人家下書子,托我買的。”原注:“下書子即過婚書。”○[孫犁]《白洋淀紀事‧光榮》:“[秀梅]的臉騰的紅了,她正在說婆家,就要下書定准了。”◆补证条目■投递书信。○《后汉书·杨秉传》:“秉聞之,下書責讓荆州刺史,以狀副言公府。”○《晋书·石勒载记下》:“又下書禁國人不聽報嫂及在喪婚娶,其燒葬令如本俗。”○《宋书·二凶传·刘劭》:“劭下書,以中流起兵,當親率六師,觀變江介,悉召下番將吏。”

五色書(五色书),◆指詔書。○[唐][司空曙]《酬張芬赦後見贈》詩:“紫鳳朝啣五色書,陽春忽報網羅除。”參見“五色詔”。

五車書(五车书),◆《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用以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宋][辛棄疾]《滿江紅‧呈茂中》詞:“算胸中,除卻五車書,都無物。”○[明][沈鯨]《雙珠記‧假恩圖色》:“人讀五車書,偏我無一句。”○[清][高昌寒食生]《乘龍佳話‧下第》:“問世休矜三尺劍,驕人還是五車書。”亦省作“五車”。○[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之二:“兩說窮舌端,五車摧筆鋒。”○[唐][知玄]《答僧澈》詩:“五車外典知誰敵,九趣多才恐不如。”○[清][孫枝蔚]《溽暑過汪舟次園中留飲分得鴉字蘿字》詩:“有客尋三徑,因君破五車。”

文書(文书),◆1.文字圖籍。○《史記‧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書。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漢][王充]《論衡‧別通》:“[蕭何]入[秦],收拾文書。○[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2.書籍;文章。○《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唐][鄭棨]《開天傳信記》:“[頲]擁篲趨庭,遺墜文書。客取視之,乃詠[崑崙奴]詩也。”○[宋][朱淑真]《夏日游水閣》詩:“獨自憑闌無箇事,水風涼處讀文書。”○《三國志平話》卷上:“﹝秀才﹞坐間因悶,撫琴一操畢,揭起書箱,取出一卷文書。”◆3.公文;案牘。○《漢書‧刑法志》:“文書盈於几閣,典者不能遍睹。”○[唐][元稹]《望喜驛》詩:“滿眼文書堆案邊,眼昏倫得暫時眠。”○[宋][蘇軾]《溫陶君傳》:“是時王方省覽文書,日昃未食,見之甚喜。”○《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太守﹞當下出了一紙文書給與緝捕使臣。”◆4.字據;契約。○[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摺:“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兀的是借錢的文書,還了你。”○《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便寫了一張情願受僱,專管牧畜的文書。”○[浩然]《艷陽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獅子院]敲門找我,人沒進來,你把個文書盒子塞給我了。”◆5.書札。○[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吳氏]者,[王丞相]之姻家也,且多有[王丞相]文書。”◆6.從事書信、公文工作的人。○[老舍]《月牙兒》十三:“她叫我幫助文書寫寫字,可是不必馬上就這麼辦,因為我的字還需要練習。”○[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貧農的貧字,寫成貪污的貪字了,鄉文書把我好克了一頓,說我故意糟踏貧農。”◆7.文章和書法的合稱。○《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二引[宋][張潞]《浯溪詩》:“兩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書日月光。”按,指[唐][元結]撰、[顏真卿]書寫的《中興頌》。◆8.彈詞的別稱。參閱[清][范祖述]《杭俗遺風》。

為書(为书),◆即偽書。為,通“偽”。○《漢書‧郊祀志上》:“﹝[少翁]﹞乃為帛書以飯牛,陽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問之,果為書。”

通書(通书),◆1.通書信。○《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余通書。”○[宋][蘇軾]《與曾子固書》:“[軾]負罪至大,苟生朝夕,不自屏竄,輒通書問於故舊之門者。”○[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四:“己未,余乞假歸娶,[杭堇浦]前輩,為余通書。”○[曹亞伯]《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當[庇能]會議決定籌款計畫後,[孫]即通書[美洲]。”◆2.曆書。○《西游記》第二三回:“也不必看通書,今朝是個天恩上吉日,你來拜了師父,進去做女婿罷。”○[秦牧]《憤怒的海》十六:“俗話有得講‘家家有一本難念的通書’。”◆3.舊時男家通知女家迎娶日期的帖子。○《紅樓夢》第九七回:“次日[賈璉]過來,見了[薛姨媽],請了安,便說:‘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過來回姨太太,就是明日過禮罷。只求姨太太不要挑飭就是了。’說着,捧過通書來。○[薛姨媽]也謙遜了幾句,點頭應允。”

天書(天书),◆1.帝王的詔書。○[唐][王勃]《為原州趙長史請為亡父度人表》:“天書屢降,手敕仍存。”○[宋][王安石]《送孫叔康赴御史府》詩:“天書下東南,趣召赴嚴闕。”○[清][周亮工]《宋去損以予累客死都門哭送四詩兼貽令嗣峨長》之一:“[嶺]外天書一夜頒,[河]干令子泣潸潸。”◆2.道家稱[元始天尊]所說之經,或托言天神所賜之書。○《隋書‧經籍志四》:“﹝[元始天尊]所說之經﹞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宋史‧真宗紀二》:“[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上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水滸傳》第四二回:“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封泰山論》:“[秦始皇]、[漢武帝]之求長生,[光武帝]之用讖緯,[宋真宗]之得天書,皆以邪道壞古禮。”◆3.比喻難認的文字或難懂的文章。○《紅樓夢》第八六回:“﹝[寶玉]﹞看着又奇怪,又納悶,便說:‘妹妹近日越發進了,看起天書來了!’”[瞿秋白]《“打倒帝國主義”的古典》:“彷彿嫌牠太歐化,比天書還難懂。”◆补证条目■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太平经·解师策书诀》:“迺謂上皇天書,下爲德君出真經,書以繩斷邪,以玄甲爲微初也。”

說書(说书),◆1.解說經書。○《墨子‧耕柱》:“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宋][王安石]《都官郎中致仕周公墓志銘》:“故相[張士遜]薦公說書國學,且諭公見執政,公固謝之。”○[清][葉廷琯]《吹網錄‧史載之方題跋》:“[太祖]召[郭無為]於[崇政殿]說書。”◆2.官名。專司在帝王之側講說經書。○《宋史‧職官志二》:“[崇政殿]說書:掌進讀書史,講釋經義,備顧問應對。”○《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徵[建寧]處士[彭炳]為[端本堂]說書。”○[清][袁枚]《隨園隨筆‧官職上》:“[宋]、[金]、[元]皆有[崇政殿]說書之官,其職有類經筵講官而秩稍卑,[程伊川]、[楊龜山]、[游酢]皆為此官。”◆3.論說書法。○[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予傳授筆法之老舅[彥遠]曰:‘吾聞昔日說書,若學有工而跡不至。’”◆4.表演評書、評話、彈詞等。○[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兄可知道[泰州][柳敬亭],說書最妙。”○《老殘游記》第二回:“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五三章:“每天晚上,總有這麼幾個不三不四的人,跑來聽[黃三]說書。”

說明書(说明书),◆關於物品的用途、規格、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戲劇、電影情節故事等的文字說明。○[浩然]《艷陽天》第一○六章:“[蕭長春]囑咐他不要忘記帶上錢,取貨回來,也別忘了要一張使用的說明書。”○[柯岩]《奇异的書簡‧陽光和風雨譜寫的歌》:“成人們有禮貌地、矜持地交談着,翻閱着說明書。”

書子(书子),◆書信。○《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宦成]依舊搭船,帶了書子,回[湖州]回覆兩公子。”○《紅樓夢》第一二○回:“那日[賈政]的家人回家,呈上書子,說:‘老爺不日到了。’[王夫人]叫[賈蘭]將書子唸給聽。”○[田濤]《希望》:“[升雲]打回書子來要回家……書子上寫着還帶回一個讀過書的媳婦和兩個孩子來。”

書意(书意),◆1.所讀之書或所寫之信的本意。○《呂氏春秋‧尊師》:“凡學,必務進業;心則無營,疾諷誦,謹司聞,觀驩愉,問書意。”○《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宋][邵雍]《代書寄陳章屯田》詩:“執別而來二十春,忽飛書意一何懃!”◆2.書法的神髓。○[唐][竇臮]《述書賦》下:“[漢王]童年,自得書意。”

書學(书学),◆1.猶典籍。○《後漢書‧鄧騭傳》:“[耿氏]教之以書學,遂以通博稱。”○《南史‧后妃傳上‧韓蘭英》:“婦人[吳郡][韓蘭英]有文辭……及[武帝]以為博士,教六宮書學。”◆2.學習書法和字學;學習書法和字學的學校。○《南史‧王慈傳》:“[慈]……少與從弟[儉]共書學,[謝鳳]子[超宗]嘗候[僧虔],仍往東齋詣[慈]。○[慈]正學書,未即放筆。”○《周書‧藝術傳‧冀俊》:“時俗入書學者,亦行束脩之禮。”○《新唐書‧選舉志上》:“凡書學:《石經三體》限三歲,《說文》二歲,《字林》一歲。”○《宋史‧選舉志三》:“書學生,習篆、隸、草三體,明《說文》、《字說》、《爾雅》。”○[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三‧古圖書》:“書學之用大矣。篆之獵碣,則文石鼓;勒之鼎彝,則為款識;摹之範金,則為印章,然非淺學所能辯也。”◆3.關於漢字書法的理論。

書物(书物),◆指書籍和跟書籍有關的物品。○《後漢書‧獨行傳‧戴封》:“時同學[石敬平]溫病卒,[封]養視殯斂,以所齎糧市小棺,送喪到家。家更斂,見[敬平]行時書物皆在棺中,乃大異之。”

書文(书文),◆1.文書。○《後漢書‧劉玄傳》:“[漢]起,驅輕黠烏合之眾,不當天下萬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書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頓顙,爭受職命。”○[南朝][齊][謝超宗]《嘉胙樂》:“聲正涵月軌,書文騰日跡。”◆2.文字。○[唐太宗]《正日臨朝》詩:“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唐][韓愈]《喜雪》詩:“陣勢魚麗遠,書文鳥篆奇。”○[宋][曾鞏]《賀克伏交阯表》:“鬯聲教於四方,壹書文於萬國。”◆3.書籍。○《天雨花》第三回:“我等進場來考試,命你在寓讀書文。”◆4.撰文並書寫。○[清]《碑版文廣例‧碑載書撰人姓名例》:“《西狹頌》則兼著之,曰[仇靖]書文。書文云者,揮翰遣辭,一人為之也。此後人結銜某撰某書或某撰並書,例所自起。”

書水,◆磨墨书写用的水。○《艺文类聚》卷七三引《秦嘉妻与嘉书》:“分奉金錯椀一枚,可以盛書水;琉璃椀一枚,可以服藥酒。”

書首(书首),◆猶序文,序言。○[宋][葉適]《<陰陽精義>序》:“余特載其師友源流,用為書首。”

書士(书士),◆從事文字、文書工作的人員。○[太平天國][洪仁玕]等《戒浮文巧文諠諭》:“為此特頒諠諭,仰合朝內外官員、書士人等,一體週知。”○[太平天國][洪仁玕]等《通令京都內外官員書士人等謹遵敬避字樣諭》:“特將當遵敬避字樣并代替等各字備細開列於後,仰爾大小官員及文人書士等各宜銘心刻骨,並存席右,以便觸目警心,不致偶有差錯。”

書生氣(书生气),◆1.指只知讀書,脫離實際,看問題單純、幼稚的習氣。○[巴金]《紀念[雪峰]》:“我勸他也不要答應,我說事情難辦,我想的是他太書生氣,鯁直而易動感情。”◆2.指書卷氣。○[老舍]《四世同堂》五十:“[錢先生]的臉很黑很瘦,可是也很硬。從這個臉上,已經找不到以前的胖忽忽的,溫和敦厚的書生氣。”

書生(书生),◆1.讀書人。古時多指儒生。○《東觀漢記‧趙孝傳》:“﹝[孝]﹞常白衣步擔,嘗從[長安]來過直,上郵亭,但稱書生,寄止於亭門塾。”○[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閤下,書生也。○《詩》、《書》、《禮》、《樂》是習,仁、義是修、法度是束。”○[宋][何薳]《春渚紀聞‧楊文公鶴誕》:“屬對用事,如老書生,而筆蹟則童稚也。”○[茅盾]《脫險雜記》十二:“人家說他戰前還在[廣州]教書,現在他雖然是游擊隊的司令官了,但一舉一動,依然是書生風度。”◆2.抄寫的人。○[唐]唐臨《冥報記》卷上:“大起房廊為寫經之室,莊嚴清淨,供給豐厚,書生常數十人。”○[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三:“[煬帝]會[虞世南]等四十人選文章……又擇能書二千人為御書生,分番鈔書。”

書人(书人),◆1.善書者;書法家。○[五代][張泌]《妝樓記‧善臨寫》:“[劉秦]妹善臨寫[右軍]《蘭亭》及《西安帖》,足奪真蹟。○[秦]亦當時翰林書人也。”○《宋史‧藝文志一》有[宋][呂總]《續古今書人優劣》一卷。2.寫書之人,作者。○[清][周亮工]《書影》卷一:“﹝《水滸傳》﹞近[金聖歎]自七十回之後,斷為[羅]續;因極口詆[羅],復偽為[施]序於前,此書遂為[施]有矣。予謂世安有此等書人,當時敢露其姓名者!闕疑可也。”

書氣(书气),◆儒雅的風度。○[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那鑑堂]﹞長身玉立,書氣迎人。”○[清][梁章鉅]《退庵隨筆‧政事一》:“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矣。”

書目(书目),◆圖書的目錄。○《南史‧張纘傳》:“[纘]固求不徙,欲遍觀閣內書籍。嘗執四部書目,曰:‘若讀此畢,可言優仕矣。’”[孫犁]《澹定集‧我的書目書》:“要購買一些古籍舊書,書目是不可缺少的。”○[唐][姚合]《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海圖裝玉軸,書目記牙籤。”

書面(书面),◆1.指書的封面。○[魯迅]《書信集‧致黃源》:“《表》的第一頁和書面,過幾天再商量。”◆2.用文字形式記述表達的。區別於“口頭”。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六章:“空口無憑,沒有書面記錄,就讓你滿身是口,將來很多情況也說不清。”○[柯岩]《奇异的書簡‧船長》:“第一次大吊費拿到了……[貝漢廷]立刻要求以書面形式,將它作為制度固定下來。”

書口(书口),◆書籍上跟脊相對的一邊。線裝書通常在這地方標注書名、卷數、頁數等。○[王瑞來]《<鶴林玉露>版本源流考》:“[明][萬曆][南京]都察院刊本……版式為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上下單邊,書口鐫‘鶴林玉露’四字。”

書空(书空),◆1.用手指在空中虛劃字形。○[唐][李公佐]《謝小娥傳》:“余遂請[齊公]書於紙。乃憑檻書空,凝思默慮。”○[清][黃遵憲]《續懷人》詩:“只恨書空作[唐]字,獨無煉石補天詞。”○[傅尃]《避地》詩之二:“那意書空成吒怪,轉因避地得偷閒。”參見“書空咄咄”。2.雁在空中成列而飛,其行如字,故稱。○[宋][趙師俠]《菩薩蠻‧舂陵迎陽亭》詞:“殘角起江城,書空征雁橫。”

書客(书客),◆1.文人,書生。○[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五:“書客多呈帖,琴僧與合弦。”○[唐][李賀]《秋來》詩:“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元][薩都剌]《枯荷》詩:“堂中書客感秋風,一片青衫和淚濕。”◆2.書商,書販。○[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天下書籍之富,無過俺[金陵];這[金陵]書鋪之多,無過俺[三山街];這[三山街]書客之大,無過俺[蔡益所]。”○《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走到村學堂裏,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3.木筆花的別名。○[宋]程棨《三柳軒雜識》:“木筆為書客。”

書經(书经),◆1.即《尚書》。儒家經典之一。◆2.抄寫佛經。○[唐][王梵志]《尋常勤念佛》詩:“尋常勤念佛,晝夜愛書經。”

書家(书家),◆1.書法家,善書者。○[宋][董逌]《廣川書跋‧徐浩<開河碑>》:“書家貴在得筆意。”○[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百納碑》:“[韓魏公]作[晝錦堂],[歐陽文忠]為記,[蔡忠惠]書之。○[忠惠]每一字,必寫數十赫蹄,俟合作而後用之,以故書成,特精絕世……然[唐]以前書家,恐未屑為此也。”○[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然而第一葉及書籤,卻總得請書家一揮。”◆2.侍書家的省稱。侍奉帝王、掌管文書的官員。○[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僖宗]幸[蜀]年,有進士[李茵],[襄州]人,奔竄[南山]民家,見一宮娥,自云宮中侍書家[雲芳子],有才思,與[李]同行詣[蜀]……行及[綿州],逢內官[田大夫]識之,乃曰:‘書家何得在此?’逼令上馬,與之前去。”參見“侍書”。

書行(书行),◆書可。○[宋][葉適]《高永州墓志銘》:“通判[隆興府],帥素知公材,命吏‘必先白通判,吾書行而已’。”參見“書可”。

書公(书公),◆指衙門裡的書辦。○《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晁大舍]又央差人請了刑廳掌案的書公來到下處,送了他五十兩謝禮,央他招上做得不要利害,好指望後來開釋。那書辦收了銀子,應承的去了。”

書方(书方),◆記錄送死物件數目的方板。○《禮記‧曲禮下》:“書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門。”○[孔穎達]疏:“書,謂條錄送死者物件數目多少,如今死人移書也;方,板也。百字以上,用方板書之,故云書方也。”

書法(书法),◆1.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左傳‧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唐][劉知幾]《史通‧惑經》:“故知當時史臣各懷直筆,斯則有犯必死,書法無捨者矣。”○[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四:“《論語》書法之嚴,即《春秋》書法也。”○[明][劉基]《春秋明經‧鄭伐許鄭伯伐許》:“蓋與[鄭]伐[許]、[鄭伯]伐[許]之書法同矣。”◆2.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南齊書‧周顒傳》:“少從外氏車騎將軍[臧質]家得[衛恒]散隸書法,學之甚工。”○[宋][錢愐]《錢氏私志》:“[元章]書法之妙,今日可謂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詩的從古也沒有這好的。又且書法絕妙,天下沒有第三個。”○[周揚]《在中國書法家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書法作為一門[中國]獨特的藝術,我們應該重視它。”◆3.指漢字形體。○[清][葉名灃]《橋西雜記‧壹貳三肆等字》:“至如[秦][漢]碑,惟一二三書法不同。”◆4.措辭方式。○[呂叔湘]《<通鑒>標點瑣議》:“《通鑒》書法,‘夜’一字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說何日之事,‘夜’字連下讀,‘夜’字點斷,意為‘到了那天夜裏’;‘夜’字不斷,意為‘趁夜裏’。”

書典(书典),◆典籍,史書。○《東觀漢記‧惠王衍傳》:“蓋聞[堯][舜]九族,萬國協和,書典之所美也。”○《後漢書‧張衡傳》:“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書草(书草),◆文稿。○《南史‧任昉傳》:“﹝[任昉]﹞每制書草,[沈約]輒求同署。”

書本氣(书本气),◆指喜歡掉書袋,賣弄才學的習氣。○[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元]人非不讀書,而所製之曲,絕無一毫書本氣,以其有書而不用,非當用而無書也。”

書本(书本),◆裝訂成冊的著作。○[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後漢書》:酷吏[樊曄]為[天水郡]守,[涼州]為之歌曰:‘寧見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書本‘穴’皆誤作‘六’。學士因循,迷而不寤。”○[孫犁]《秀露集‧克明<荷燈記>序》:“在戰爭環境裏成長起來的一些作者,我同[克明]都在內,得生活的教育多,受書本的教育少。”

事書(事书),◆古代諸侯給天子的奏事之書。○《周禮‧春官‧內史》:“凡四方之事書,內史讀之。”○[賈公彥]疏:“諸侯凡事有書奏白於王,內史讀示王。”

十年書(十年书),◆謂長期攻讀所得的學問。○[明][楊慎]《丹鉛總錄‧讀書萬卷》:“[宋][宣][政]間,文人稱[翟汝文]、[葉夢得]、[汪藻]、[孫覿]四人。○[孫]嘗自評曰:‘吾之視[浮溪],[浮溪]之視[石林],各少十年書。○[石林]視[翟忠惠]亦然。’識者以為確論。今之學文者,果有十年書乎?”

生書(生书),◆未讀過的書。亦指新課。○[唐][姚合]《下第》詩:“閉門辭雜客,開篋讀生書。”○[唐][杜荀鶴]《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詩:“出為羈孤營糲食,歸同弟姪讀生書。”○[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為了生書上得太多,背不得,腦殼上挨幾界方。”

上書(上书),◆1.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戰國策‧齊策一》:“﹝[齊威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及[絳侯]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徵繫清室。”○[唐][韓愈]《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虞][唐]。”○[清][龔自珍]《送南歸者》詩:“布衣三十上書回,揮手[東華]事可哀。”◆2.指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賀捷生]上書[毛主席],要求尋找[賀龍]同志遺骸,補行葬儀,訃告國人。”◆3.舊時塾師向學生講授新課。○[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這早晚了,還不見女學生進館,卻也嬌養的緊……[春香],請小姐上書。”○《紅樓夢》第九回:“可巧這日[代儒]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對聯,命學生對了,明日再來上書。”○[曹禺]《北京人》第二幕:“[孫少爺]你背完書,就回屋睡覺去。老爺子再要上書,就說[陳奶媽]催你歇着呢!”

三大書(三大书),◆指[宋]代之《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三書。○[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九:“[周文忠]序《文苑英華》,首云:‘[太宗]皇帝丁時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諸國圖籍,聚士於朝,詔修三大書,曰《太平御覽》,曰《冊府元龜》,曰《文苑英華》……余按:《冊府元龜》乃[景德]二年編類,至[大中祥符]六年書成,皆[真宗]朝。’”

全書(全书),◆1.內容完整,並無殘缺的書。○[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但既殘缺,非復全書。”○[宋][曾鞏]《<新序>目錄序》:“[劉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隋][唐]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2.指整部書。○[清][康熙]《御製<佩文韻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頁。”◆3.由許多人合編的叢書。如:《四庫全書》。◆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書》。◆5.就某一專題進行全面闡述所編次的書。如:《農政全書》。

情書(情书),◆1.告知情況的書信。○[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摺:“我將這情書親自修,教他把天機休泄漏。”◆2.男女間表示愛情的書信。○《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焦氏]嚷道:‘可是寫情書約漢子,壞我的帖兒?’”[清][李漁]《慎鸞交‧受降》:“從未見情書外把硃文判,全不怕旁人目詫奇觀。”○[柔石]《二月》六:“他又找不出一句辯解,說這樣的通信是交際社會的一切通常信札,並不是情書。”

青書(青书),◆1.道家的典籍。○[南朝][梁簡文帝]《仙客》詩:“青書長命籙,紫水芙蓉衣。”○《雲笈七籤》卷一○五:“乃東方歲星之大神也,以青華之芝見賜,出青書一卷,是紫微始青道經也。”○[清][陳維崧]《調笑令‧詠古》詞:“一幅青書鸞鳳紙,為授真妃靈紀。”◆2.青色的字。○[元][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摺:“牌面上青書篆着的是[兜率宮],門額上金字鐫着的是[靈虛殿]。”

青鳥書(青鸟书),◆指書信。○[元][王實甫]《四塊玉》套曲:“又不見青鳥書來,黃犬音乖。每日家病懨懨懶去傍粧臺。”○[明][胡奎]《夢游廬山》詩:“望斷[蓬萊]青鳥書,琪花落盡無人折。”參見“青鳥”。

鳥書(鸟书),◆書體的一種。屬篆書的變體。用以書幡信,亦見於瓦當、印文中。○《晉書‧衛恒傳》:“[王莽]時,使司空[甄豐]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孔氏]壁中書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有‘鳥書’者,[周]史[佚]作,所寫赤雀丹書之祥,以書旂幡,取飛翔之狀。”○[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唐‧唐元度》:“又為十體,曰古文,曰大篆,曰小篆,曰八分,曰飛白,白薤葉,曰垂針,曰垂露,曰鳥書,曰連珠。”

老書(老书),◆指舊書或古書。○[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並非我所專有。”○[張天翼]《畸人手記》:“三叔不順嘴地問‘那--那--你岳老子是留學的呀?’‘從前在屋裏讀老書,中了經濟特科。三十好幾了才出洋留學。’”

空中書(空中书),◆指從神仙界寄來的書信。○[唐][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禁書(禁书),◆1.禁令條文。○《周禮‧秋官‧士師》“掌國之五禁……書而縣于門閭”[漢][鄭玄]注:“古之禁書亡矣,今宮門有符籍,官府有無故擅入,城門有離載下惟,野有田律,軍有囂讙夜行之禁,其觕可言者。”○[清][方以智]《通雅‧器用一》:“條約謂之禁書。”◆2.猶秘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3.禁止某些書籍。○[宋][葉適]《石經春秋一代奇寶》詩:“喟昔[洛]門初上石,未久翻遭禁書厄。”◆4.禁止刊行、收藏或閱讀的書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雖其中並無毀謗朝廷的言語,既然[太祖]惡其為人,且現在又是禁書,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罷。”○[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進步文化的遭難》:“在這種情形之下,[西安]黨部以售賣禁書為罪狀而封店捕人,我們認為是莫須有的罪狀。”○《影印<明經世文編>序》:“中華書局把[清]代列為禁書,流傳很少的《明經世文編》影印行世,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家書(家书),◆1.家中所保存的書籍。○《書序》:“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2.家人來往的書信。○《宋書‧武帝紀中》:“皇后寢疾之際,湯藥不周,手與家書,多所求告。”○[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明][袁凱]《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六:“她們經常分組輪流到各傷兵醫院去替傷兵寫家書,洗衣服,任烹調,打掃病房等。”

活人書(活人书),◆指醫書。因其能治病救人,故名。○[宋][方勺]《泊宅編》卷七:“因論經絡之要,[盛]君力贊成書,蓋潛心二十年而活人書成。”○[宋][陸游]《野興》詩:“舉世方誇稽古力,滿懷空貯活人書。”參見“活人”。

黃書(黄书),◆1.書籍。○[宋][秦觀]《贈劉使君景文》詩:“石渠病客君應笑,手校黃書兩鬢蓬。”◆2.指黃色書刊。○[劉心武]《班主任》:“這本《牛虻》可不能說成是黃書。”

花書(花书),◆即花押。○[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四:“[唐]人初未有押字,但草書其名,以為私記,故號花書……花書之起,其必始此矣。”○[宋][高似孫]《緯略》卷十:“[齊高帝]使[江][夏]群王學鳳尾,一學便工……蓋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鳳焉,蓋花書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花書》:“國初人簡牘往來,其前起語處皆書名,後結語處即以花書代名,不再出名也。花書云者,自書其名,而走筆成妍狀,如花葩也。”參見“花押”。

護書(护书),◆皮或漆布做成的多層夾袋,舊時官場中一般作出行時存放文書、拜帖等物之用。○《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學士教打開看時,床帳什物一毫不動,護書內帳目開載明白。”○《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一面又叫跟班的把護書拿來,取出好幾件公事。”○《老殘游記》第二回:“一個跟班的戴個紅纓帽子,膀子底下夾個護書,拼命價奔。”

行文書(行文书),◆發布公文。○[唐][韓愈]《順宗實錄二》:“﹝[貞元]﹞末年,不復行文書,置白望數百人於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歛手付與。”○《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陳御史]﹞便行文書,仰[石城]縣提[梁尚賓]妻嚴審,仍追餘贓回報。”亦省作“行文”。○[明][張居正]《請諭戒邊臣疏》:“臣愚伏望特敕兵部,令其行文各邊總督鎮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務要倍加儆備,庶可永保無虞。”○[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四:“姊名[宛玉],嫁[淮北][程]家,與夫不協,私行脫逃,[山陽]令行文關提。”○《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贓款來,欽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請河道過來說話。”

行書(行书),◆1.寫作文書。○《管子‧問》:“官賤行書,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幾何人?”[尹知章]注:“其人居官乃賤,自行文書,身任士職,輒以家臣自代,亦須知其數也。”○《墨子‧號令》:“挾私書,行請謁及為行書者,釋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盜家室、嬰兒,皆斷,無赦。”◆2.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漢字字體。○《晉書‧謝安傳》:“及總角,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張懷瓘書斷上》:“案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明][王鏊]《震澤長語‧字學》:“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巴金]《秋》四四:“對聯是[何子貞]的行書。”◆3.八股文章的選集,所選大都是舉人的作品。也稱“行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家裏有個帳,共九十五本。”參見“行卷”。◆补义条目■上天所赐开启民智、安邦治国的神书,共三道。○《太平经·分别四治法》:“象天者,三道通文,天有三文,明爲三明,謂日月列星也;日以察陽,月以察陰,星以察中央,故當三道行書,而務取其聰明,書到爲往者,有主名而已,勿問通者爲誰。”○又《洞极上平气无虫重复字诀》:“真人欲樂安天地道,使疾正,最以三道行書爲前。”

過書(过书),◆傳遞書信。○[漢][王充]《論衡‧定賢》:“郵人之過書,門者之傳教也,封完書不遺教,審令不遺誤者,則為善矣。”

國書(国书),◆1.國史。○《魏書‧高祐傳》:“請取有才用者,參造國書。”○《北史‧崔光傳》:“[光]與[李彪]共撰國書。”○[唐][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漢][魏]之[陸賈]、[魚豢],[晉][宋]之[張璠]、[范曄],雖身非史職,而私撰國書。”◆2.國家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文書。亦專指一國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時,由國家元首署名的遞交給所駐國元首的文書。○《隋書‧東夷傳‧倭國》:“[大業]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宋][胡宿]《論北界點集事宜》:“選差能專對近臣,往使北戎,與議定國書,固其鄰好。”○《元史‧世祖紀三》:“命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齎國書復使[日本]。”○《清史稿‧禮志十》:“[德國]親王[亨利]入覲,帝幸[頤和園],御[仁壽殿],[亨利]公服入,遞國書,帝慰勞之。”◆3.即國字。○[元][揭傒斯]《題鄒福詩後》:“余在閣中時,[福]又從[林希顏]學國書。”○[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故命文臣依國語製國書,不用[蒙古]、漢字。”

鬼書(鬼书),◆1.指神秘莫測的兵法。○[漢][王充]《論衡‧自然》:“[張良]游[泗水]之上,遇[黃石公]授[太公]書,蓋天佐[漢]誅[秦],故命令神[石]為鬼書授人,復為有為之效也。”◆2.一種字體。○[南朝][梁][庾元威]《論書》:“鬼書惟有業殺,刁斗出于古器。”○[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知》:“鬼書有業煞,刁斗出於古器。”◆3.科舉考試揭榜以淡墨書之,稱鬼書。○[五代][范資]《玉堂閑話‧高輦》:“禮部貢院,凡有榜出,書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陰註陽受,淡墨書者,若鬼神之跡耳,此名鬼書也。”

官書(官书),◆1.官府的文書。○《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宋][歐陽修]《瀧岡阡表》:“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宋][陸游]《縱筆》詩:“歸從冊府猶披卷,了卻官書更賦詩。”○《冷廬雜識‧小琅玕山館詩》引[清][嚴比玉]《到家日作》詩:“只愁一紙官書促,容易歸山又出山。”◆2.官府收藏、編撰或刊行的書籍。○[唐][韓愈]《順宗實錄四》:“﹝[陽城]﹞好學,貧不能得書,乃求入[集賢]為書寫吏。竊官書讀之,晝夜不出。經六年,遂無所不通。”○[明][劉基]《宋景濂學士文集序》:“會有詔纂修《元史》,東南名士,一時皆集,復命充總裁,官書成,入翰林為學士。”○[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附復廖鈺夫尚書魏和齋山長書》:“且《通志》為合省官書,必應合通省官紳之力以成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一篇:“然《三國》、《水滸》,[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世人視若官書,故得見收。”

風書(风书),◆書體的一種。○[南朝][梁][庾元威]《論書》:“日書、月書、風書、雲書……此五十種皆純墨。”

分書(分书),◆1.漢字書體名。即八分書。○[清][周亮工]《宋比玉臨董文敏各體十九首跋》:“[比玉],人知其善分書,不知其行楷俱登峰造極。”○[清][捧花生]《畫舫餘談》:“[孫淵如]分書,亦在[趙廷桂]家。”參見“八分”。2.子孫分家析產的憑據。○《醒世恒言‧徐老僕義憤成家》:“那些親鄰看了分書,雖曉得分得不公道,都要做好好先生……勸慰[顏]氏收了進去,入席飲酒。有詩為證:分書三紙語從容,人畜均分稟至公。老僕不如牛馬用,擁孤孀婦泣西風。”

分門書(分门书),◆猶類書。○《舊唐書‧杜佑傳》:“初[開元]末,[劉秩]採經史百家之言,取《周禮》六官所職,撰分門書三十五卷,號曰《政典》,大為時賢稱賞,[房琯]以為才過[劉更生]。○[佑]得其書,尋味厥旨,以為條目未盡,因而廣之,加以[開元]《禮》、《樂》,書成二百卷,號曰《通典》。”

方書(方书),◆1.官府文書;案牘。○《史記‧張丞相列傳》:“[張丞相][蒼]者,[陽武]人也。好書律曆。○[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方,版也,謂書事在版上者也……或曰四方文書。”◆2.指史書,史冊。○[唐][劉知幾]《史通‧品藻》:“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光武]則受誤於[龐萌],[曹公]則見欺於[張邈]。事列在方書。”◆3.醫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陽慶]﹞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唐][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詩:“合和新藥草,尋檢舊方書。”○[宋][劉克莊]《西江月‧腰痛舊傳陳復齋名方歲久失之》詞:“[思邈]方書去失,[休文]老病來攻。”○[清][唐孫華]《春日漫成》詩之二:“文籍撐腸仍乞食,方書滿眼不醫貧。”◆4.古代醫術與方術同出一源,故亦指稱方術之書。○[晉][葛洪]《抱樸子‧對俗》:“或難曰:神仙方書,似是而非,將必好事者妄所造作,未必出[黃][老]之手,經[松][喬]之目也。”○[唐][盧綸]《尋賈尊師》詩:“新傳[左慈]訣,曾與[右軍]鵝。井臼陰苔遍,方書古字多。”

法書(法书),◆1.法令、律科一類的書籍。○[漢][焦贛]《易林‧乾之大畜》:“典策法書,藏在[蘭臺]。”○[南朝][齊][孔稚珪]《上新定法律表》:“法書徒明于帙裏,冤魂猶結于獄中。”◆2.名家的書法範本。亦以稱美別人的書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翫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序》:“[彥遠]家傳法書名畫,自高祖[河東公]收藏珍祕。”○[清][錢謙益]《楊弱生且吟序》:“古之人有以愛妾換劍換馬者,有以法書換白鵝者,其聲價頗為不類。”○[馬南村]《燕山夜話‧大膽練習寫字》:“歷代講究書法的人,動輒就以[王羲之]父子的法書為範本,殊不知[右軍]父子的書法也是他們自己創造的。”

典書(典书),◆1.典籍。○《後漢書‧西域傳贊》:“土物琛麗,人性淫虛,不率華禮,莫有典書。”◆2.指法令。○[宋][沈遘]《上兩府二書》:“幸東南偏方,安阜無事;當朝廷大治,典書尚寬。”

道書(道书),◆道家或佛家的典籍。○《後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三國志‧魏志‧張魯傳》:“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宋][惠洪]《贈鬍子顯》詩:“想見豐登民訟少,長官行摺道書看。”○[清][金鎮]《臨江仙‧寄汪蛟門舍人》詞:“手把道書慵自起,暗來小閣斜憑,畫圖心事忒分明。”

大書(大书),◆1.謂寫大字。○[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五:“[徐]乃畫地曰:‘某口雖不言,昔年曾學大書也,乞試之。’”[宋][何薳]《春渚紀聞‧米元章遭遇》:“﹝上﹞遽召[芾]至,出烏絲欄一軸,宣語曰:‘知卿能大書,為朕竟此軸。’”◆2.鄭重記載。○[梁啟超]《紀年公理》:“[南海先生]倡強學會,即用[史公]之例,大書[孔子]卒後二千四百七十三年,會中一二俗士聞之,則舌撟汗下色變,懼禍將及己。”◆3.指曲藝說唱的長篇書目。過去江南一帶指評話,只說不唱。○[清][范祖述]《杭俗遺風》:“大書,一人獨說,不用傢伙,惟有醒目(木)一塊,紙扇一把。”◆补证条目■指曲艺说唱的长篇书目。过去江南一带指评话,只说不唱。○《黄绣球》第十六回:“王老娘、曹新姑二人的面目神氣,不像是説大書唱彈詞的。”

成書(成书),◆1.完整的書。○[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子容]又圖其形制,著為成書,上之,詔藏於祕閣。”◆2.成為一部書。○[魯迅]《<南腔北調集>題記》:“便名之曰《南腔北調集》,准備和還未成書的將來的《五講三噓集》配對。”

車書(车书),◆1.《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謂車乘的軌轍相同,書牘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後因以“車書”泛指國家的文物制度。○《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唐][杜甫]《題桃樹》詩:“寡妻群盜非今日,天下車書已一家。”◆2.指推行制度。○[宋][李杲卿]《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車書[隴右],開拓[巴][蜀],皆公之力也。”

草書(草书),◆漢字字體名。草書之稱,為隸書通行後的草寫體,取其書寫便捷,故又名草隸。○[漢章帝]好之,[漢][魏]間的章草,殆由此得名。後漸脫隸書筆意,用筆日趨圓轉,筆劃連屬,並多省簡,遂成今草。○[晉][王羲之]、[獻之]父子又創諸字上下相連的草體,至[唐][張旭]、[懷素],[宋][米芾]等又發展為筆勢恣縱、字字牽連、筆筆相通的狂草。

才子書(才子书),◆[清][金聖嘆]稱其所批點的書。○[清][金聖嘆]《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僕昔因兒子及甥姪輩,要他做得好文字,曾將《左傳》、《國策》、《莊》、《騷》、《公》、《穀》、《史》、《漢》、[韓]、[柳]、三[蘇]等書,雜撰一百餘篇,依[張侗初]先生必讀古文舊名,只加‘才子’二字,名曰‘才子必讀書’,蓋欲望讀之者必為才子也。”

寶書(宝书),◆1.指[周]代的官修的史書。○《公羊傳經傳解詁‧隱公第一》[唐][徐彥]疏:“昔[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周]史而言寶書者,寶者保也,以其可世世傳保以為戒,故云寶書。”◆2.泛指珍貴的書籍。○[唐][李白]《猛虎行》:“寶書長劍挂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宋][黃庭堅]《雙井茶送子瞻》詩:“人間風月不到處,天上王堂森寶書。”◆3.用為謔稱。○[魯迅]《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對於這類寶書,卻從不敢作非分之想。”◆4.指佛教經典。○[南朝][梁][江淹]《休上人怨別》詩:“寶書為君掩,瑤琴詎能開。”○[唐][劉禹錫]《送深法師游南岳》詩:“飛錫無定所,寶書留舊房。”○[宋][蘇軾]《宿圓通禪院》詩:“袖裏寶書猶未出,夢中飛蓋已先傳。”◆5.皇帝的璽書。○《新唐書‧車服志》:“[天寶]初,改璽書為寶書。”○《新唐書‧李栖筠傳》:“軍國大事以寶書易墨詔。”◆6.珍貴的書信或書法。○[唐][溫庭筠]《春日》詩:“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元]張翥《題李早女真三馬扇頭》詩:“寶書玉軸充內府,時以[李早]當[龍眠]。”◆补证条目■皇帝的玺书;诏书。○宋丁特起《靖康纪闻》:“今宰臣忠懇,至三衙太尉等上下協奉母后寳書,迎請康王,社禝有主,人知所歸。”

白書(白书),◆1.削去樹皮,在白色樹幹上寫的字。○《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仍鑽火燭之。”◆2.稟告;陳述。○[唐][道宣]《續高僧傳‧釋經三‧慧凈》:“略申片意,謹此白書。”

白面書生(白面书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有濟?”[宋][梅堯臣]《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詩:“白面書生有肝膽,少年曾過[咸陽]橋。”○[明][史可法]《請行徵辟保舉疏》:“安民禦寇,萬苦萬難,豈白面書生所能勝任。”○[清][洪楝園]《後南柯‧賺書》:“駙馬呵,俺想你是白面書生,未知兵法。”○[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雖是崇奉[關][岳]的大人先生們,倘問他心目中的這兩位‘武聖’的儀表,怕總不免是細着眼睛的紅臉大漢和五綹長鬚的白面書生。”

八書(八书),◆指《史記》的《禮》、《樂》、《律》、《歷》、《天官》、《封禪》、《河渠》、《平準》八書,其內容是關於對古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的專題記載和論述。其後正史皆稱志。○《史記‧太史公自序》:“禮樂損益,律曆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八書以鋪政體。”○[姚華]《論文後編》:“[遷]著八書,[班固]為志,志亦記耳。”

八行書(八行书),◆書信。○《文苑英華》卷二一四引[北齊][邢邵]《齊韋道遜晚春宴》詩:“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唐][李冶]《寄校書七兄》詩:“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宋][梅堯臣]《送辛都官知鄂州》詩:“願君訪舊跡,因報八行書。”參見“八行”。

八分書(八分书),◆書體名。○[唐][李綽]《尚書故實》:“八分書起於[漢]時[王次仲]。”○[宋][孔平仲]《孔氏談苑‧名覆金甌》:“[明皇]命相,先以八分書書姓名,金甌覆之。”○[清][錢謙益]《宋比玉過訪虞山將別以六絕句為贈》之三:“五斗酒應饒下物,八分書足張吾軍。”參見“八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