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的巅峰,诞生的诗人浩如星空,李白杜甫绝对是最璀璨的两颗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两人都是才华横溢,胸怀匡世济民之抱负,都曾经在政坛初露锋芒,又都恃才傲物,愤世嫉俗,终为官场所不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郁郁而终。仔细研究,李白杜甫的性格与命运有共同点,但又有不同点,性格的不同造成两人人生际遇与人生结局的不同,令人唏嘘,亦令人深思!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2)

文人有傲骨、清高这都可以理解,但要有个度,要知晓基本的人情世故,要学会迂曲委婉之法,如果不知变通,一味孤傲、“世人皆浊我独清”,那就悲剧了。三国时的竹林七贤,应该是傲出新高度的典型,却大都不得善终。李白杜甫均有“傲骨”,比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还兼具豪气,“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当年李白来到长安,风华绝代,意气风发,文采、风光一时无两,唐玄宗亲自接见他,命他为杨贵妃作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玄宗、杨贵妃心花怒放,但李白是官场素人,在喝酒有点喝高了的情形下,得意忘形,得罪了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太监——高力士,没有多久,李白就被贬官逐出长安,对于李白来说就象做了一场梦。按道理,李白此时应该头脑清醒了,你好好的做你的诗仙,以诗会友,逍遥过一生就行了,不要去混什么官场,自己不是那块料。但李白不这样想,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久,他卷入了永王李璘之乱。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难四川,他押宝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梦想以从龙之功,能够立功封侯,成就人生伟业,实现治国平天下之理想。永王李璘兵败自杀以后,作为他的幕僚李白身陷囹圄,最严重的可能性是杀头。他的老婆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其家族从中斡旋,加上李白平时人缘很好,朋友仗义,经过一番运作,李白很快安全脱狱。命是保住了,政治生命却终结了。经过此劫,李白算是大彻大悟,看破红尘,更加纵情山水之间了。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3)

李白性格洒脱,豪爽,浪漫,对朋友真诚,这样的性格使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李白好饮酒,擅饮酒,酒量比较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文人与酒是绝配,李白具有这些品质,他身边的好朋友有“横河跨海与天通”的隐士元丹丘,有“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等。李白和杜甫一见如故,一同寻访隐士高人,驰马射猎,赋诗论文,亲如兄弟,白天一起外出游玩,晚上喝醉了一起睡觉,盖同一床被子。杜甫曾写下思念李白的诗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4)

李白大方,视金钱如粪土,而且终其一生,似乎都不怎么缺钱,“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经常仗剑巡游天下名山古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结交天下名士,畅饮天下好酒,没有经济基础肯定是做不到的。可以从史书中得知,李白的婚姻不止一次,但其夫人都出生富贵之家,能够给予李白一定的经济支持。所以李白一生飘零,浪迹四方,却鲜少有经济窘迫的时候。据说当李光弼准备从湖广出而平叛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5)

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潇洒和无拘无束的,虽然官场上不得意,不能一遂平生之志,但人生精彩非常,诗歌对后世影响巨大,其诗与酒、剑的结合,以及人生的末年仍然不忘忧国忧民,令后世景仰。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爷爷曾当过小官,史书记载杜甫爷爷性格孤傲,因此,杜甫算是官三代,性格特点有其家风的熏陶和基因遗传。年轻时的杜甫傲且狂,而且傲得、狂得没有边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中溢出的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溢出的傲气和豪气。杜甫年轻时游历名山大川,不屑于所谓俗事,天天与朋友谈诗论道,久而久之,生活日渐捉襟见肘,妻子儿女,柴米油盐,每天都要开销,但杜甫没有正经工作,难以养家糊口,诗书中的风花雪月毕竟不能替代生活的骨感现实。有一次,杜甫与朋友家做客,几天后回来,其小儿子已被饿死,可见当时家境已经窘迫到何等地步!但尽管饱经生活磨砺,仍然保持一颗向阳的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6)

安史之乱,唐帝国摇摇欲坠,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举家迁往成都,因为四川节度使严武是他的朋友。严武也确实对杜甫很好,提携杜甫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算是有了正经工作,一份还算丰厚的薪酬,还建了一座草堂,安排杜甫一家居住,现在成都还有“杜甫草堂”。而杜甫呢,并不感恩,他瞧不起严武,认为严武趋炎附势,贪赃枉法,还写信举报严武,把严武气得七窍生烟,杜甫做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抱怨茅屋破烂不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实现在我们参观杜甫草堂,茅屋也不是那么破败,在杜甫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严武张开双臂帮助了他。后来两人恩断义绝,分道扬镳。杜甫自视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此后当过县尉一类的小官,杜甫觉得不能实现抱负,后来干脆拍屁股走人,自己开馆教书。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大,诗文不大受人欣赏,杜甫去世很久之后,才声名鹊起,可见他开馆教书并没有多少收入。

杜甫虽然愤世嫉俗,但忧国忧民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这一类的诗篇很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诗歌“三吏”、“三别”反映了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这一点,与李白的浪漫主义截然不同。杜甫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关心民族命运,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7)

杜甫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乱世,中年以后面对现实的生活,与基层百姓接触较多,在人民的怨声载道里、国家的风雨飘摇中他活得很累,他是苍茫惆怅地为国家活着。于是他的诗虽然有着多样的风格,但总以沉郁为主。杜甫晚年在湖南湖北一带漂泊,穷困潦倒,穷病而死。

李白和杜甫的人生经历(李白杜甫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命运)(8)

李白杜甫,诗仙与诗圣,生活的年代不同,原生家庭不同,性格不同,人生际遇不同,结局也不相同,但掩盖不了他们的伟大,李白的浪漫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和他们的优美诗句,永远地刻印在了人民的心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