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与职业差距大吗(野球如何不野)

民间篮球该如何走向职业化和正规化?

为什么想聊这个话题?

我不是专业人员,也不是从业者,只是一个篮球爱好者和一个做活动公司的普通创业者。那么我就从这两方面去说一下我对“民间篮球赛如何走向职业化”发表一点小观点。

关于通过综艺及自媒体出来的“网红”们

野球与职业差距大吗(野球如何不野)(1)

随着早起篮球综艺类节目《打出名堂》到最近两年的《这就是灌篮》、《我想打篮球》等综艺节目的出现以及像抖音类自媒体、《日落东单》、《路人王》的出现让许多“草根”球员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捧红很多“网红”篮球运动员,比如说: “铁牛”张鸿林、“佛山林书豪” 钟显超、“球场弹幕机”杨政、杨皓喆、“果子哥”曹芳、“炒菜王”赵强、“科比门徒”李观洋、“头盔哥”郝天佶、叶天、张宁、祝铭震等球员,其中有些通过CBA选秀已经走进了CBA进行纯职业化的征程,有的则没有进入职业联赛,但在野球场混的“风生水起”签约了一些品牌,并通过自身“流量”创建属于自己家乡厂牌球队,其中OBJK(曹芳、赵强、杨政)、OG级别的新体联和CL(球队已解散)、SavageGoat(李观洋、李峙锦、赖益烨,野球帝王魏郭三人)、FlyBoy(唐日辉、宋流轩、唐天天)、TeamWork(王贺、刘书同、聂天成)、佛山6ix7even(钟显超、麦子健、蔡晨)等球队。

关于如何通过自己爱好去赚钱

我记得新体联创始人--史哥说过一句话,话的大概意思是:我们通过做球队养活不了我们的球员,那么我们就赚钱养活球队,养活我们的爱好吧!这可能是没有现在这些篮球“选秀”节目和自媒体时代面临的窘境。(其实这种情况不光在篮球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新体联算是把业余球队走向正规化做的我个人觉得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有自己固定球员不会像其他球队遇到强度高的比赛去“借人”进行比赛。)但是现在做球队可以通过体育品牌赞助、赛事、自创品牌及自身“流量”让这些“网红”球员的收入比CBA有些球员还要高。所以说现在各自厂牌几乎都可以解决自己球员的“温饱”问题,或者说有的已经达到小康的水平,那么是不是就该更注重球队的发展和是否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让中国或者本地的篮球水平提高一个级别?

是1V1、3V3还是5v5?

野球与职业差距大吗(野球如何不野)(2)

现在最火的1V1赛事就应该是“路人王”了吧?“头盔哥”、“洋葱哥”、“军哥”、“平常心、“炒菜王”赵强都是连胜很多场的路人王“霸主”,在“路人王”的比赛上打的“如鱼得水”。但是我也观看了他们在各自球队出去和其他球队打比赛的直播以及在节目中去打团队篮球的不足。因为自己单打比较擅长所以在5V5以及3V3的比赛中单打的太多没有一些战术及配合存在,过半场不是三分就是拿着球直接杀向禁区,要不手感热打进去要不就是失误,十分缺乏比赛的观赏性。

在我认知的篮球里我觉得篮球是一个团体项目,要注重球员之间的配合及在关键时刻教练的战术布置等,而不是一味的单打独斗,詹姆斯、科比等球员单打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获得总冠军也需要像韦德、奥尼尔、戴维斯、JR、欧文等球员一起努力及执行教练战术来获取总冠军。因为这些“网红”球员本身自带流量就很大,每次比赛不管在现场和网络直播收看的人数都很多,我不希望给一些对篮球团队意识很强的球员及儿童造成一些影响我只要单打独斗或者一支球队只靠一个人就可以赢得比赛的现象,导致在3V3、5V5上都是单打而没有团队配合的出现,失去团队的概念在里面。

如何在野球场走向职业化、正规化?

野球与职业差距大吗(野球如何不野)(3)

随着路人王的发展和影响力,最近好多3V3和5V5的赛事增多,我觉得这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拒绝了单打独斗像团队篮球靠拢这对民间赛事、球员发展乃至中国篮球的氛围也是一个好的信号。

对于如何走向正规化,我有几条建议希望能促使走向正规化更快一点。

1、根据现有球员的品牌赞助、邀约的情况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生活问题,根据个人的流量和比赛的宣传品牌的宣传影响很大,安踏的“要疯”以及李宁的赞助和赛事让很多人接受这些国产品牌,促使品牌销售也提高了很大一截。

2、对于城市厂牌的建立,我希望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球队,首先可以带动篮球文化的发展和带动一些年轻的篮球爱好者参加到本地篮球文化中,促使大的篮球文化发展。

3、走向正规化就会涉及到赛事上,提到赛事就会涉及到裁判问题 ,对于裁判问题,首先不管裁判再吹罚尺度上怎么样,希望球员能够尊重裁判,再有建议成立一个单独的民间赛事裁判歇会,不管是球员、球队、裁判都要有专门的协会或者机构去统一管理,可以按照NBL或者CBA的管理体系去管理,走向正规化。

4、多举办赛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走向正规化这些路肯定是要走的,希望政府或者CBA公司可以出具相应民间赛事的发展办法,有政府做背书相信民间赛事会发展的更快。对于现在国家证策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我相信也会获得政府支持的。

5、关于品牌商和厂牌本身都可以获得更大的宣传力度,促进品牌的销量和影响力,促进厂牌本身的和球员的流量,对于政府、品牌及球员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和机遇。

总结:此文章是在看新体联和反伍新势力比赛后感慨,总之希望篮球文化更注重团队理念,走向正规化!民间赛事加油!中国篮球加油!#CBA# #路人王# #CBA转会劲爆消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