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两种非理性思维)

今天在“今日头条”收到一条问答邀请,问题是:一个人加入外国国籍,就一定是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判断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判断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两种非理性思维)

判断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今天在“今日头条”收到一条问答邀请,问题是:一个人加入外国国籍,就一定是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吗?

我的答案当然是No,加入外国国家不一定就是不热爱自己的国家。

但是这个结论(加入外国国籍,一定不爱国),隐含了两个非理性思维。

绝对化(思维)

绝对化(思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非理性思维,也被称为非黑即白(思维),指那些认为一个前提,必然导致一个结论的思维,绝对化思维一般会带有绝对、一定、必须、只有等词,比如:买外国车,就是不爱国;开跑车的女人都是小三拜金女;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我在大学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记得应该是比较靠前的时间,大概是大一的时候,上课的老师分享了2个观点:

1. 同样行为背后,可以有不同原因

2. 一个行为背后,可以有多个原因

同样行为背后,可以有不同原因,指的是相同的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心理动力推动。比如一个人在点外卖的时候点了一份白切鸡饭,可能是因为ta喜欢吃白切鸡,心理动力是喜欢,也有可能是因为白切鸡饭比较经济实惠,心理动力是省钱。

一个行为背后,可以有多个原因,指的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行为,后面是多个不同的心理动力在推动。比如一个人点了白切鸡饭,是因为1.ta本来是个广州人,喜欢吃南粤地区传统菜色白切鸡;2.月底了,余粮所剩无几,需要省钱,白切鸡饭便宜;3.更符合心意的烧鹅饭已经卖完了,退而求白切鸡饭……

实际上人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当我们谈论人心的时候,绝对化思维/结论一般是片面的。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体会、求证,会发现,不管是在别人还是自己,都能看到这种心灵的复杂性。更合乎真实的思维一定是认可或者考虑到心灵的复杂性的。

读心术

读心术(思维),也是一种非理性思维,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能够确定别人心中的想法情绪感受,比如:伴侣忘记我的生日,就是不爱我了;老师批评我,那就是不喜欢我了;同事点菜没有问我意见,就是在孤立我……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独居者,不是猛兽,就是神灵。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需要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去推测别人的心思,但是要注意,是推测,而不是确定。毕竟心理世界是主观的是内隐,我们无法用眼睛看到别人在想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是行为或者表情,然后通过行为和表情尝试去推测或理解别人。

读心术的问题在于,他认为自己对于别人的推测是绝对正确的。更为合乎真实的思维应该是,我们可以推测别人的心思,尝试理解别人,但是需要知道,这个是我们对别人的理解和推测,是一种可能性。而最终这种理解和推测对不对,判定权在别人的手上。

写到这里,会让我想起在不同平台都会遇到一些类似读心术的问题:男朋友如何如何,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女生如何如何,是不是对我有意思……这一类类似读心术的,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都是无法回答的,因为这是A对B的猜测,有可能猜对,有可能猜错,归根到底对还是错,是由B来判断,需要去跟B确认的。但是提问者明显是无法去跟B确认的,如果ta能够跟B确认,也不会到网上来提问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分享。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