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

我们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邻居印度,是一个自古以来就颇为奇葩的国家。严格意义上说,自古以来就没有"统一"的印度,而身处热带地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印度人惊人的"磨磨蹭蹭"的行事作风,实在是令人无奈。而"磨蹭"在印度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事作风,而是一种"文化"。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1)

近日,印度总理莫迪为印度阿萨姆邦一条4.94公里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梁主持通车仪式,该桥是印度目前为止修筑的长度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梁,而莫迪总理在主持通车仪式时自豪的宣布"现任政府已经完全改掉了过去印度的'磨蹭文化'……"然而讽刺的是,莫迪总理剪彩的这座4.94公里的大桥,整个建造工期长达16年……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2)

磨蹭,是印度一种特有的文化,凡是到印度留学、经商或者公干的朋友都会对印度人的"磨蹭"深有体会。有好事者甚至编辑了一段"印度时刻表",介绍中印"时间概念"对比,例如,根据时刻表对照比较,印度人说的10分钟,换算成中国的时间观念,大概要2个小时;而如果印度人告诉你需要一个小时,那么极有可能今天都不行了,只能等到明天……在印度人的观念中,时间虽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而且印度人通常把自己看得非常渺小,认为人的一生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所以普遍不怎么重视个人的时间概念。这主要和印度特有的地理环境因素,以及宗教信仰有关系。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3)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冷空气的南下,西边则有干旱的塔尔沙漠作为天险。但是整个印度半岛却两面临海,气候炎热但湿润,土地也普遍比较肥沃,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且物产丰富。所以,在印度不存在什么饮食的危机,普通人甚至躺着,就可以等到椰子、芒果成熟,并自然落地。而在温带地区,比如我国和欧洲国家,每年的农业作息非常严格,一旦错过农时,就无法正常播种,来年就有可能挨饿。客观的生存环境促使中国、欧洲等温带国家的人民自古以来就讲究时间观念,但是在印度,由于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也都可以收获,所以无所谓"农时"的概念,自然也就无所谓讲究时间观念。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4)

另外,印度的国教是"印度教",而印度教特别讲究来世,意思就是说,这辈子如果你被欺负、被侮辱,那是一种修行,你这辈子受苦受难,是为了下辈子享福、富贵。所以这种普遍的"来世"观念,让印度人很轻视自己。而这种来世观念,还导致印度人把自己看得非常渺小,认为人的一辈子干不了什么"大事",那么,既然干不了什么,那么还那么风风火火的干什么?慢慢的享受生活不好吗?而这种思想,造就了印度上上下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行事风格。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5)

印度人的独特时间概念,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就有记载。史载: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郑和宝船抵达古里。古里国王派其头目和能书会算并被称为称为"哲地米纳"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古中国职业,即指"中间人"),来与明朝特使相会,磋商交易之事,先择某日打价(谈判价格)。至日,将带去的丝绸等货物逐一议价、协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签字者)言某日交易,与众手中拍一掌,或贵或贱,不再改变。然后哲地富户携宝石、珍珠、珊瑚等来看,其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由此就可以看到古代印度人的交易习惯,郑和宝船带去的丝绸可以在一天内定价,而印度商品"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才能确认价格。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6)

正是由于印度这种独特的时间概念和文化,所以印度经常说一些我们觉得过头的话,从文化上解释,这是印度人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如果他们预测未来50年会超越中国,他们不认为那是将来的事,他们会说:"中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印度人要超越你们了。"这就是印度人来源的自信。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7)

不过,虽然自信归自信,毕竟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我们中国有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在竞争中不能充分把握时间,必然导致国家的相对衰退,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得非常清楚。以海军发展为例,在1960年代,印度引进英国技术建造的12型护卫舰就已经达到3600吨的水平,而且平均的建造周期不过4年,我国能建造吨位类似的051型驱逐舰则是10多年以后的事情。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时,印度6700吨的"德里"级驱逐舰已经服役3艘,我国海军最大的军舰依然是4200吨的两艘052型驱逐舰。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国排水量6500吨的052D型驱逐舰已经下水了14艘,更大型的055万吨驱逐舰一年时间就下水了4艘,而印度7000吨的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历经整整14年的建造,刚刚服役3艘……

世界第一座最高大桥(世界第一佛系大国)(8)

虽然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本身是一个说话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但是要凭一个人的力量,扭转整个印度拖拉懒散的局面,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这个"缓慢"的大国,依旧只能缓慢的前进。 (利刃/龙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