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详细介绍(你确定了解傣族吗)

一、族源傣族与壮族、水族和布依族等民族较为接近或是具有亲缘关系,都是源于中国古代的百越族群古时的百越族群居住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到西南这一地区,他们以“断发文身”为共同习俗傣族来自于百越族群中的滇越,乃是“僚”人中分化出的“鸠僚”的后裔,与缅甸的掸族、老挝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阿萨姆邦阿豪姆人渊源很深,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傣族先民的居住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向外扩展,直至印度、缅甸、老挝和泰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傣族详细介绍?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傣族详细介绍(你确定了解傣族吗)

傣族详细介绍

一、族源

傣族与壮族、水族和布依族等民族较为接近或是具有亲缘关系,都是源于中国古代的百越族群。古时的百越族群居住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及东南到西南这一地区,他们以“断发文身”为共同习俗。傣族来自于百越族群中的滇越,乃是“僚”人中分化出的“鸠僚”的后裔,与缅甸的掸族、老挝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阿萨姆邦阿豪姆人渊源很深,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傣族先民的居住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向外扩展,直至印度、缅甸、老挝和泰国。

至南北朝到唐代中期,西双版纳境内已形成12个傣族部落。

二、族称

西双版纳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云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鸠僚”,“鸠僚”与境外的“掸”本是同族,不过汉代“鸠僚”随哀牢国内附于中原王朝,属于国内民族。唐代傣族先民被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茫蛮”、“白衣”等,至宋代沿用了“金齿”、“白衣”之称。元、明写作“白夷”或“夷”,清代以来则多称为“摆夷”。在西双版纳,因居住地域或文化方面的某些差异,傣族又分别被称为“水摆夷”(水傣)、“旱摆夷”(旱傣)和花摆夷(花腰傣)等等。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的自称则一直是“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但不同地域的自称,也有所不同。如景洪、勐龙、勐海、勐罕、勐腊等地傣族的自称,主要有傣泐(厉害的傣族)、傣讷(内地的傣族);勐养、景讷、普文等地傣族的自称则有傣泐、傣讷和傣雅(掉队的傣族,即花腰傣)等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统一正式定名为“傣族”。

三、分布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景谷、双江、新平、金平等县。傣族的足迹远涉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西双版纳境内的傣族以傣泐支系为主,兼有傣讷和傣雅两支系,多为聚居,少数为散居。傣族不论聚居或散居何地,均生活在海拔500~1300米之间的澜沧江及其支流补远江、南腊河、流沙河、打洛江、南朗河、南约河等江河两岸的河谷平坝地区,气候属热带或亚热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适合种植水稻等作物。

四、人口

傣族在国内的总人口约126.1万人,西双版纳境内傣族人口为32.99万人,占全州总户籍人口的33.58%。

五、语言和文字

(一)语言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国内使用西双版纳傣泐方言和德宏傣那方言的较多,西双版纳主要使用傣泐方言。傣泐方言以景洪话为标准音,但因支系和地区不同,在同一个傣泐方言中又有次方言和土语的差别,如:“吃饭”、“肉”等词,标准音与其他地区语音均有差别。

傣语在西双版纳的使用范围较广,不但是本民族内部的交际工具,还通行于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佤等族和克木人之间。

傣语的基本语序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后,指示词后置,量词不重叠,动词和形容词可带多种形式的后附音节。词汇以单音词根为基础,有不少汉语和巴利语借词。傣语结构与汉语相比较,突出的不同点是倒装语序,如汉语“经济工作研讨会”,傣语则“会研讨工作经济”,汉语“小黄牛”或“猪肉”,傣语则“黄牛小”和“肉猪”等。

随着各民族间广泛的交往,特别是随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傣族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在不断壮大,傣族民众中懂汉语的也日益增多,在赶集或洽谈生意等场合中,傣族民众大多都能使用汉语。

傣语日常用语:

波龙(大伯)、咩龙(大妈)、比仔(大哥)、比颖(大姐)、农仔(弟弟)、农英(妹妹)、冒多哩(帅气的小伙子)、哨哆哩(漂亮的小姑娘)、金毫(吃饭)、金南(喝水)、金醪(喝酒)、多召苏沙巴哩(你好)、银哩(谢谢)、乖罕(再见)、乖码(欢迎再来)。

(二)文字

傣文据考是由印度巴利文演变而来的,是源于古梵文的拼音文字。傣文因使用地区和文字形式的不同,分为傣泐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傣讷文(德宏老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白傣文)4种。西双版纳的傣泐文至今已使用一千多年,历史悠久,与泰文、缅文、柬埔寨文和老挝文同属一个体系,只在形体、结构上,互有不同。

据傣文史料《波腊纳坦》和《巴塔麻嘎波罕》二书记载,在佛经传入傣族地区以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原始字母。而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的巴利文字母逐渐被傣族接受。巴利文41个辅音字母的传入,充实了傣族的文字。傣历639年(公元1277年),名叫阿雅坦孙洛的高僧,又创增了15个傣泐文辅音字母和11个元音符号,进一步发展了傣文,形成了西双版纳傣族固定的文字系统。从那以后,傣族用自己的文字在贝叶和棉纸上写下了卷帙浩繁的经书和唱本,记录了自己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法律、民间文学、宗教、医药、天文历法、占卜、算术、科技及生产规律的研究成果等。

  • 1955年,经中央批准,开始使用和普及改进后的新傣文。新傣文有42个字母,两个声调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