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

71项 课程思政案例获奖

13项 案例获一等奖

总数位居省内各高校第一

......

近期

我校教师们

为广大谱写育人新篇章

近日,广东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我校共有 71 项课程思政案例获奖,总数位居广东省各高校首位。其中,13 项案例获一等奖,58 项案例获二等奖。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2)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3)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系列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出台了《广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组建了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立项建设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学院、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与优秀教师,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5 N”模式及教育教学联动体系,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4)

这71门项课程思政案例里

有没有你上过的课呢?

我校优秀课程思政案例

1

案例名称: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

课程负责人:林媚珍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5)

课程简介

该课程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等10章内容,涉及地理、环境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具备多学科知识交叉,深度融合的特点,蕴含有丰富的思政资源,有利于融合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提炼思政要素,打造具有“思政味”的地理专业示范课。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结合专业知识,打破环境治理困境,唤醒治“环”新活力,具有明显的思政意义。

该课程自1978年以来,是为地理学相关专业(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和主干课,是作为国家一流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设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已评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2

案例名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融入——以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教学为例

课程名称:国际法学

课程负责人:彭心倩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6)

国际法学是教育部审定的法学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阔国际视野,正确理论素养,掌握国际法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熟练运用国际法专业知识认识、分析及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我国和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很好地诠释国际法课程中关于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国际法效力及效力根据、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中理论难点,对国际法学课程教学起到了基石性作用。

3

案例名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发展理念教育

课程名称:旅游资源管理

课程负责人:蓝力民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7)

《旅游资源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首位物质条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旅游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该课程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为学生奠定和夯实专业基础。

4

案例名称:《环境工程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

课程负责人:彭燕、黄晓武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8)

环境工程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解决环境问题或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应用的基本知识。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噪声等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治理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与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5

案例名称:重学、重情——疫情背景下“新老结对”共筑在线《环境生物学》课程思政

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王剑桥、崔明超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9)

《环境生物学》是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环境微生物学为主体,增加生物修复、生物监测等内容,研究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及提高环境质量的微生物学原理、技术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对环境污染物的防治及环境监测中相应的生物理论、技术和方法,建立起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生物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案例名称:建筑结构选型与工程伦理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与选型

课程负责人:张超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0)

该课程主要讲授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以及建筑结构抗震新技术和工程伦理,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基本构件的计算方法,了解基本构造要求,并能综合利用各章知识进行构件的设计,具备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判断和评价实际建筑结构构件的主要受力状态,并进行材料、截面选择和配筋设计的能力,掌握构件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设计对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具备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开展等奠定基础。

7

案例名称:立德树人,思政为先——《生化工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生化工程

课程负责人:桂林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1)

生化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且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是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研究和解决生化反应过程中具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该课程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化工原理为基础,讲授生物反应过程中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思维方法,为培养生物制药、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贯穿生物反应全过程的生化工程,在整个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生化工程》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个人品德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8

案例名称:高等数学(经管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Ⅱ

课程负责人:冯永平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2)

《高等数学Ⅱ》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面向高等数学要求一般的经管类、农林类、生化类、教育类等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连续量、离散量和随机量方面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Ⅱ》主要内容为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9

案例名称:以古鉴今:《世界文明史》融入爱国思政元素教学实践

课程名称:世界文明史

课程负责人:刘春杰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3)

《世界文明史》是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授课对象是英语、法语系二年级学生,课程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世界文明史讲稿》,对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希腊、罗马文明,以及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文明发展历程,包括思想文化、社会变革、科技发展、文艺成就、战争等进行梳理和学习。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及学生参与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明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历史事件中探寻真相,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发掘和讨论。

10

案例名称:用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引领《原子物理学》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课程负责人:皮飞鹏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4)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原子到原子核层次。该课程从分析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物理学理论建立、发展的历史为主线,通过分析史实重现关于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量子物理基本理论的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解释其宏观性质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

该课程强调物理概念和物理图象的建立和理解,通过反思物理学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渗透和科学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1

案例名称:“国家战略·双轮驱动”:《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思政的创新底色

课程名称:媒介经营与管理

课程负责人:刘涛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5)

《媒介经营与管理》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已经开设多年,是一门教学文件齐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不断优化改革的优质课程。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打造《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思政精品课,编织同构多维互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协同育人教学体系,培养品行端正、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优秀、专业能力出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媒介经营与管理》贯彻和推进课程思政的目标。

“国家战略·双轮驱动”是《媒介经营与管理》贯彻课程思政的创新底色, 即以国家战略为引领,以“媒体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双国家战略为核心驱动力,打造和推进《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思政特色模式。

12

案例名称:经典诵读与智慧人生——《朗诵与演讲艺术》课程思政

课程名称:朗诵与演讲艺术

课程负责人:张爱凤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6)

秉持知识育人、思想育人、审美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的育人理念,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和演讲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素养,形塑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课程打破了线性教学内容的结构,代之以模块式内容设计:

第一个模块是课程基础部分,通过“发声技能与形象塑造”的教学与实践,激发学生对于朗诵与演讲的兴趣,提升文化自信;

第二个模块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部分,旨在将经典诵读的光芒照进学生的现实人生,发挥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

第三个模块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即兴表达能力,立意高远,思考深入,使之具有良好口才以及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13

案例名称:春雨润物,思政濡史——《中国园林史》课程中的思政融合

课程名称:中国园林史

课程负责人:徐瑾

高校最牛的奖学金(获奖数居广东高校首位)(17)

《中国园林史》是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九大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共32学时,2学分,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课程按照中国古典园林历史进程划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既有总的论述,又有代表性古典园林作品的分析评价。学生通过课堂听讲、课后训练,不仅能够宏观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发展脉络,而且能够借助个体的、经典的园林实例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以及蕴含的自然观和思想文化内涵,从而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知识和理论,丰富风景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构建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思维体系,培养风景园林的审美鉴赏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实现“增进专业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激扬爱国情怀,践行报国之志”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优秀课程的背后

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在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下

广大青年也必将学有所成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广州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转载自广州大学官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