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儿童版即将发布(微信儿童版已在内测)

近日,腾讯申请了多项“微信儿童版”的商标,涉及国际分类包括教育娱乐、科学仪器、网站服务等。

据称,微信儿童版目前已进入内测阶段。

微信儿童版即将发布(微信儿童版已在内测)(1)

如果微信真上线了“儿童版”,可能会加入或去除哪些功能,令其更符合“儿童版”的定义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开下脑洞~

微信推出儿童版的目的之一,可能是为了解决微信对年轻群体流失问题,希望占领新生代的社交认知。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微信儿童版一定是基于目前儿童的使用喜好来设计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再基于微信目前的“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产品定位,微信儿童版的功能也必将围绕着儿童的生活方式来设计。

同时,如果该产品的直接目标人群是儿童,那么还需要考虑儿童背后的监督者——家长

因此。我们先明确以下信息,以便展开分析——

产品定位:做儿童的社交、生活乐园

目标用户: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而医学界,将儿童规定为14岁以下作为医学观察年龄段。我们暂且将目标用户定义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

主要功能:

  1. 对儿童进行正向引导以及必要的安全辅助
  2. 通过内容分发和算法机制,引导儿童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协助儿童达到交流、自我展示、学习的目的

那么接下来,将根据儿童的三方面需求:安全、生活、学习,来设计开发功能。

01安全方面

儿童版微信,从儿童这个群体出发,肯定是要营造一个更安全的线上环境。

很多儿童没有经历过社会险恶,判断力相对可能弱一些,那么儿童版微信就需要更多正向的引导、必要的约束等。

1. 降低儿童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

在社交方面:

  • 不支持默认能被拉入群聊;社群人数规模有限制,以此确保营销的渗入;
  • 不能摇一摇添加/被加好友;
  • 附近的人考虑到安全问题,可以去掉或做更深层次的过滤;
  • 添加新朋友,需要经过父母同意了。或是,父母可查看新加陌生人信息 。

支付方面:

支付功能绑定到父母微信,除了能够降低遭遇诈骗的风险外,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消费习惯,避免被恶意引导消费,那么可以做出以下限制——

  • 金额限制大小;
  • 绑定后的小额支付或代付功能;
  • 父母可查看微信付款账单;
  • 购物、游戏、信用卡、理财等功能去除。
2. 增加必要的安全辅助功能

位置共享功能是很多人都提到的一点。这同样需要家长绑定儿童的微信号,可以进行的操作有——

  • 设置儿童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路线。当儿童超出活动范围或未在活动路线时,发出提醒,家长可及时发现异常。
  • 家长和儿童都可以实时查看双方的位置,实时保障儿童的安全,也方便家长在接送儿童,更快地了解到儿童所在的位置。
  • 儿童在微信可以一键报警/求助。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儿童能够实时反馈自己的情况。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升级版呢?还记得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广告词吗,“无论你在哪里,一个电话马上能找到你。”

凭这一句话,不少家长纷纷掏钱,那么微信儿童版增加了位置共享功能后,以后的广告语就可以是,“无论你在哪里,一个微信马上能找到你。”

相信一定能备受家长青睐,微信儿童版也不愁下载量了。

02生活方面

微信目前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级应用,具有许多方便的、强大的功能。

根据一个数据显示:有超过5成的用户表示对微信比较依赖或非常依赖。所以微信儿童版,如何对使用时长、内容方面进行管理,就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1. 使用时长管理

对家长而言,最希望增加的大概就是时间管理功能,比如可以设定使用时长限额,需要时,可以督促儿童自己放下手机。

2. 内容管理
  • 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防止恶意外链的侵入,并对特殊词汇/图片进行屏蔽过滤,及时删除一些对未成年人不适宜的广告。
  • 朋友圈、视频号、看一看、搜一搜等都是可以保留的,只是在内容上要进行分级处理,比如,打造一个儿童专属的内容社区。

那么,可以做的一点是对内容生产群体进行资质限制。

例如:公众号、视频号等让第三方优质知识内容发布者入驻,发布内容需要有机构资质或学校认证,同时只能发布正向引导的内容及儿童群体所需的教育内容,让儿童可以学习更多知识;而服务号只展示学校、机构发布的内容、通知等;

  • 以上说了许多对儿童的限制,但这终究是一个面向儿童的应用。那么,增加一些儿童喜欢的互动方式和展示方式,也未尝不可。

比如:在聊天页面加入更多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和动图等,朋友圈加入更多的卡通化动效,可以花样点赞等。

还可以接入游戏化的微信等级认证。

对有益的活动,如完成作业、阅读、运动等进行更多的奖励;对益处较小的活动,如游戏、视频等进行较少的奖励,激发儿童对有益活动的投入。

这其中,也需要家长微信的参与,起“裁判”的作用,即在孩子完成后,家长于微信确认后积分增加。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玩法尚待挖掘,核心是既不要全面脱离看管,又要让小朋友得到更深更广的社交。

03学习方面

学习也是儿童日常中的重要关注问题。

那么,微信儿童版可以作为一个链接儿童、家长、老师的工具,发挥它的作用。

比如,可以考虑加入以下功能——

1. 管理员

每个学校设定一个或多个管理员,对该校学生、家长等人员信息进行管理。

2. 登录

统一以学校、学号、姓名为初始登录信息,便于与学生库信息做认证匹配。

3. 绑定

绑定家长微信,可监控儿童微信使用范围,或是缴费支付的确认。

4. 交流

以学校为单位的绑定,便于校内沟通与校外的联谊。

5. 信息公示

如作业公告等信息的公示,便于家长了解。

04

结 语

其实,腾讯是否会最终上线微信儿童版,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参与了这场讨论的用户,大概都认为上线儿童版,是有必要的。儿童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场景,但儿童心智还不健全,那么上线微信儿童版,未尝不是一种风险控制。

同时,也给了家长和孩子一个空间,兼顾了双方的需求。

关于“如果微信有“儿童版”,会加入或去除哪些功能?”你有什么看法,一起聊聊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