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武将品级一览表(五代十国群英传8)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混乱不堪,但不管“五代”与“十国”如何更迭,有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贯穿了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那就是淮河一线。

北方的五代,和南方的十国在我国东部围绕淮河一线,形成了一条明显的界限。北方的后梁、后唐等相对强盛的割据势力,也一直没能突破这一条界限,直到北宋的建立。

而形成这一切的关键人物,就是被誉为“十国第一人”的吴王杨行密。杨行密一生从未僭越称帝,但正是他为后来的杨吴、后唐奠定了疆域的基础,也正是他,一手造就了南北分治的五代十国整体格局。

不过在历史上,杨行密知名度实在不高,后代的目光一般都集中到了代唐自立的朱温,亦或是三矢雪恨的李存勖,亦或是五代十国最大的可能性柴荣等人身上。

五代十国武将品级一览表(五代十国群英传8)(1)

但当我们走近这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也会发现,能够与正值巅峰的汴州朱温扳手腕,并且保住东南一地的杨行密,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01出身微贱、崭露头角

杨行密,字化源,生于公元852年,与五代十国第一代枭雄朱温同岁,比李克用略大,是庐州人(今天安徽长丰)。

和其他唐末枭雄不同,杨行密出身微贱,年幼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一贫如洗,幸亏长的高大,孔武有力,才能够在乱世中混一口饭吃。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行密生逢乱世,有一身力气没法种地养活家人,只好走上了乱世枭雄的一条标准路径,也就是聚众闹事。

唐僖宗乾符年间,20余岁的杨行密投靠了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不知不觉间从历史舞台的角落朝着舞台中央走去。

但他的运气着实不好,闹事没多久就被朝廷逮住,那个时候造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混饭吃,被抓住了就是九死一生,但杨行密偏偏就碰到了那一“生”。

《新五代史》记载,当时抓住杨行密的刺史“奇其状貌,释缚纵之”,看他仪表堂堂,竟然直接把他放了。

今天的我们也许不太理解古代人这种靠脸吃饭的行径,但是古人生产力低下,如同今天这样遍地一米八、身材高大匀称的情形是很罕见的。

如果不是家里条件好,那就是有真真正正的天赋异禀,所以“身长高大、能手举百斤”的杨行密是很扎眼的,也许正因如此,朝廷才放了反贼杨行密。

也许是受到了这次意外的刺激,杨行密决定变贼为官,投靠了朝廷,而走上了正道的杨行密也有了发挥能力的地方。

他被安排到了大西北的朔方(今天宁夏灵武一带)当戌卒,中古时代北兵的整体实力是远超过南兵的,所以实力强悍的藩镇大多在北方。

但是从江淮到了大西北的杨行密并没有不适应,反而“迁队长”,不久就成了一个小队长,在大西北打出了一些名堂。

队长杨行密终于结束了镇守边疆的生活,返回了江淮,但此时他却遇到了一件事。也许是因为应了那句话,树大招风,穿上军衣的杨行密受到了当地军吏的嫉妒憎恨,竟然使手段再次要杨行密出发守边。

不仅如此,那军吏还故意找到杨行密,假装问他还缺什么东西。杨行密受不了这口气,大吼一声:“什么都不缺,就缺你的脑袋!”随即一刀砍下了那军吏的脑袋。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意外,假如没有这桩事件,杨行密也许会按部就班的不断升迁。但这样的话,也不会有后来与后梁隔淮自治的吴王杨行密了。

砍了军吏,杨行密一不做二不休,便佣兵自立,自称兵马使,在庐州作乱,庐州刺史并没有什么抵抗,直接就弃城逃走了,杨行密顺利占据了庐州。

到了中和三年(883年),唐朝正式承认了杨行密庐州刺史的身份,他也获得了第一个正式的名分。

庐州是杨行密的老家,在这里他默默开始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许多在他帐下能征善战的将领都是此时来到他身边的,杨行密也打造出了一个以庐州人为核心的庐州集团。

比如田頵(jun)、陶雅、刘威等人,号称三十六英雄,都被杨行密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这些人大多是他的同乡或好友,也有占据庐州的经历,相互之间非常信任,这成为了杨行密后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宝贵力量。

这个时候的杨行密,展现出了远超其他割据势力的格局。成为庐州刺史之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一方面继续延揽人才,另一方面着手清剿庐州附近的盗贼,保住一方净土,也锤炼他手下的军事力量。

同时,杨行密还注意寻找靠山,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把目光对准了此时淮南地区的实力派,出身名门的淮南节度使高骈(pian)。

高骈出身响当当的渤海高氏,他的爷爷是唐朝的南平郡王高崇文,高骈一直在禁军系统任职,也是非常能打的一个人,他曾在866年率领唐军收复了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管理今天广西及越南北部广大地区)。

但到了中和三年,高骈已经63岁高龄,他见证过大唐最后一抹荣光,但此时他却陷入了被自己的部将毕师铎进攻的窘境。

之前,不断积累自己实力的杨行密曾经帮助高骈击杀了他手下的两个蛮横的部将,所以等毕师铎反叛的时候,高骈认为杨行密可以挽救自己的颓势,就亲自上表请求皇帝封杨行密为行军司马,助他剿灭毕师铎。

朝廷同意了,加官之后的杨行密立刻率领几千人出发了,但刚走了没多久,毕师铎就击败了高骈,杨行密一下子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行动,便就地驻扎。

毕师铎原先是黄巢的部将,此时他囚禁了高骈,已经是公然与朝廷为敌,为了应对不测,他便要同为黄巢部将的宣州秦彦迅速赶到扬州。

五代十国武将品级一览表(五代十国群英传8)(2)

而走出了庐州的杨行密,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没有了退路,被裹挟进入了唐末五代的混战之中。

02往来征伐,割据淮南

毕师铎看到杨行密竟然听从高骈的命令,率军出了庐州城朝他而来,所以他也就一不做二不休,控制住高骈之后率军数万攻打杨行密。

此时毕师铎的兵力要远远超过杨行密,但混迹军旅数年的杨行密展现了他良好的军事素养。他知道毕师铎兴师动众,锐气难当,不能和他正面对决。

所以杨行密率军佯装撤退,让出了自己的军营,但在军营中给毕师铎挖下了大坑。原来,毕师铎的军队人数虽多,但缺少军粮,杨行密在军营之中故意留下了不少辎重,毕师铎的军队攻入军营之后,都乱哄哄的争抢起来。

看到敌人阵型已乱,杨行密迅速杀了一个回马枪,毕师铎的数万大军被击溃,毕师铎只得逃回扬州,杨行密首战告捷。

逃回扬州的毕师铎为杜绝后患,杀死了高骈。消息传来,杨行密下令,全军缟素,向城大哭三日,而后才挥师东进,猛攻扬州西门。

毕师铎和秦彦不能抵挡,弃城而去,杨行密终于获得了淮南最重要的城市,扬州城。但此时的扬州城,却如同一个烫手山芋一般。

因为连年征战,曾经繁华的扬州城仓库空虚,饥民遍地,不是一个能够固守的根据地。更危险的是,蔡州的秦宗权(在介绍朱温的时候曾经介绍过)派他的弟弟秦宗衡攻略淮南,妄图扩大地盘。

逃跑的毕师铎和秦彦也与秦宗衡合兵一处,南下威胁杨行密,杨行密只好闭城不出,困守在扬州城。

不久之后,秦宗衡军中发生动乱,秦宗衡被部将孙儒杀死,但这个巨大变故并没有缓解杨行密面对的局势。

孙儒比秦宗衡还难对付,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孙儒就杀掉了毕师铎和秦彦,吞并了两个人的军队,并率大军攻打杨行密。

杨行密只好逃出了扬州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旧地庐州,但此时他的情形是很不好的。庐州更靠近中原,也不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城池。

此时北方朱温和秦宗权正在大战,随时会把战火烧到南边。而东边的孙儒吞并了毕师铎和秦彦的兵马之后,日益做大,时刻威胁着杨行密。

杨行密想打到西边去,进攻洪州(今天江西南昌),但他的谋士袁袭劝他说:“江西已经被钟传占据,此时他士气正旺,我们没法进攻他。而现在,东南边秦彦的大本营宣州只有池州刺史赵锽镇守,他本意并不是镇守宣州,如果我们发起进攻,一定能攻下。”

杨行密听取了袁袭的意见,挥师南下围困宣州(今天安徽宣城市),果不其然,杨行密很快就攻下了宣州。

宣州的位置更靠南,远离中原,为杨行密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基地。在宣州,杨行密密切注意着北方的动静,时刻准备伺机出动,但孙儒没有让他等待太久。

龙纪元年(889年),朝廷正式册封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而孙儒则趁着杨行密刚离开庐州的机会,猛攻庐州,击败了杨行密的守城部队。

杨行密则趁着孙儒西进,派遣田頵、安仁义、李神福等诸将攻略苏州、常州、润州等地,加上此时朱温正在与秦宗权决战,害怕孙儒的淮西兵卷土重来,也安排了庞师古等人进攻孙儒,几方往来交战,整个淮南地区乱成了一锅粥。

五代十国武将品级一览表(五代十国群英传8)(3)

到了景福元年(892年),只知道四下劫掠,却没有长久计划的孙儒也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危机,他占据扬州却不鼓励生产,扬州虽大,也不是能够长久坚守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孙儒竟然直接就焚毁了城池,杀死老弱充作军粮,驱赶军队直扑杨行密而来。

这一仗和当年杨行密与毕师铎的对决颇有相似之处。占据军力优势的孙儒相继击败了田頵、刘威等人,逐渐形成了对宣州城的包围之势。

杨行密见状,准备避其锋芒,以图后进。但他手下的谋士戴友规和刘威劝他说:

儒来气锐而兵多,盖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刘威亦曰:“背城坚栅,可以不战疲之。”行密以为然。

现在孙儒来势汹汹,假如我们抛弃宣州城,那一定会被他抓住。杨行密手下大将刘威也提出了对战孙儒的方针,就是依靠坚固的城池,消耗孙儒军的有生力量,使他们疲惫不堪,到时候一击灭敌。

下路符一直都认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者,我们读史书的时候,看一个人是什么样层次的人,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就是看他能用什么样的人。

假如一个人部下的才能可以胜任县令,那他足以成为一州刺史;假如一个人部下的才能能够胜任刺史,甚至节度使,那他足以成为一方诸侯。

而杨行密手下的谋士武将,能够提出保境安民的策略,制定足以击败敌人的方针,那他的格局注定是平定淮南的一方诸侯。

果不其然,采纳了部下的意见之后,孙儒顿兵于坚城之下,粮草难以为继,时时刻刻还受着杨行密的骚扰。

反观杨行密,他安排手下护送民众返回了淮南故乡,让他们恢复生产,为自己源源不断提供粮草供给,形势终于一点点发生了逆转。

《资治通鉴》记载:

景福元年(892年)5月,杨行密屡败孙儒兵,破其广德营,张训屯安吉,断其粮道,儒食尽,士卒大疲……六月,行密纵兵击之,儒军大败,安仁义破儒五十余寨,田頵擒儒于陈,斩之,传首京师,儒众多降于行密。

在孙儒将死的时候,抬头看到了人群中一员悍将,认出来是杨行密手下的部将刘威,他长叹一声说道:“闻公为此策以败我,使我有将如公者,其可败邪!”

听说是刘公向杨行密献出了这条计策来击败我,假如我手下能有像刘公一样的大将在,我还能失败吗?

但正如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周臣传》中所言:

呜呼!治国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弈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

临棋注目,终日劳心;兴国所用,亡国之臣!放在杨行密击败孙儒这里,何其恰当!孙儒只知道临死感叹自己没有像刘威一样的可用将领,可他又怎么能明白,他手下也一定有和刘威一样的将领,但他却没有能力让他们“置得其处”,这才是孙儒失败的重要原因,而这,也是杨行密最终称霸淮南的最重要凭借!

景福元年(892年)8月,杨行密二入扬州,但今时今日已绝非往昔。当年的庐州刺史,被唐朝正式册封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了事实上的淮南王。

随后,杨行密以田頵镇守宣州,以安仁义镇守润州,自淮河以南、长江以东的广大州郡,尽为杨氏所有。

03南攻北距,南北分治

进入扬州,控制淮南大部分地区之后,杨行密此时面对的主要是南北两个方向的敌人。北边就是兵多将广,接连击败秦宗权、时溥,称霸中原的汴州朱温;东南,则还有控制江浙的钱缪。此外,杨行密还一直有南下攻略江西等地,扩大自己腹地的盘算。

杨行密与钱缪的交战很早就开始了,钱缪也是一代枭雄,他一开始跟随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到了杨行密进入扬州,不断加官进爵的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占据越州自立为帝,并任命钱缪为两浙都指挥使。

但此时淮南实力最强的是杨行密,董昌做这个出头的椽子非常不理智,钱缪敏锐的看到了董昌失败的必然结局,不仅没有顺从自己的老上级,反而率军围困董昌。

此后,围绕着对董昌的处置,杨行密和钱缪杠上了。董昌在意识到自己妄动之后害怕了,上表请罪。但钱缪仍然上书朝廷,请求以本部兵马讨伐董昌,清除自己前进路上的这个大石头。

但杨行密力主留下董昌,以牵制逐渐做大的钱缪,所以杨行密钱缪开始往来交战。乾宁三年(896年),杨行密的淮南兵和钱缪的镇海兵在黄天荡大战,钱缪失利,杨行密包围了钱缪的重镇苏州,压制了钱缪的两浙之地。

五代十国武将品级一览表(五代十国群英传8)(4)

到了第二年,朝廷下诏加封杨行密为江南诸道行营都统,讨伐武昌节度使杜洪,钱缪、杜洪,以及洪州的钟传等人抵挡不住,开始联络中原的朱温,最终,杨行密与南部割据势力的战争,演变为杨行密与北部朱温的对决。

朱温的实力比钱缪、杜洪等人强大的多,所以在互有胜负的情况下,杨行密与钱缪的交战逐渐变成了侧翼的战争,杨氏、钱氏的势力范围稳定在了今天江西与浙江的分界线一带,与朱温的对决成为了主战场。

其中朱温和杨行密的战斗在乾宁二年(895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朱温击败秦宗权之后,把目光对准了淮南的广大地区,而杨行密也明白为了抵抗朱温的进攻,必须尽可能占据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以此作为抵挡朱温的依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寿州。

淮河防线是中国历代东南政权防守的根本所在,虽然淮河一线的重要性比不过荆州-襄阳为轴的长江中游防线,但淮河及其各条支流形成的河网是东南的要害所系。

其中寿州,位居颖水和淮河的交界处,又身在淮河平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所谓“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

杨行密知道,要想保住淮南,必须控制寿州等重镇,所以乾宁二年(895年),杨行密率军围住了寿州,部将朱延寿击败了朱温安排镇守寿州的刺史,杨行密终于把寿州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失去了寿州,朱温大为光火,因为他也知道如果要想平定东南,寿州非常重要,所以派数万汴兵南下围攻寿州。

此时镇守寿州的是杨行密的大将朱延寿。此前,在击败孙儒的时候,杨行密收编了数千孙儒的部队。孙儒的手下有不少北兵,收编了他们之后,杨行密军队的实力大大增强。

杨行密把实力强悍的北兵统一用黑衣蒙住盔甲,号称“黑云都”,成了他手下的一支精锐力量,此时一部分黑云都就在朱延寿手下。

朱温派人攻打寿州,黑云都出力甚多,一开始,朱延寿命黑云队长李厚率领十旗黑云都(约250人)对抗汴兵,李厚因兵少被击败。

朱延寿要斩杀李厚,李厚请求让自己戴罪立功,朱延寿的其他部将也为李厚求情,朱延寿同意了,并且又加了五旗黑云。最终,凭借李厚的死战,以及朱延寿部将柴再用的相助,李厚占据了上风,朱延寿趁机率主力掩杀汴兵,汴兵败走,杨行密方牢牢控制住了寿州。

到了乾宁四年(897年),发生了朱温东击山东二朱的大战。兖州朱瑾抵挡不住,向河东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遣手下大将李承嗣、史俨率领河东精骑数千救援朱瑾。

但朱瑾最终兵败,李承嗣被朱温斩断了北归的路线,和朱瑾一起转头南下,投靠了杨行密,杨行密的军队实力进一步提升。“淮南旧善水战,不知骑射,及得河东、兖、郓兵,军声大振,史俨、李承嗣皆河东骁将,李克用深惜之。”这也成为了后来杨行密北拒朱温的重要凭借。

在击败朱瑾、李承嗣之后,朱温准备一鼓作气,南下兼并淮南,朱温和杨行密之间最大的一场决战,清口之战爆发,但这一战朱温大败而归。

是岁(897年),梁太祖遣葛从周、庞师古攻行密寿州,行密击败梁兵清口,杀师古,而从周收兵走,追至渒河,又大败之。

庞师古和葛从周都是朱温手下猛将,在平定秦宗权、时溥以及郓兖二朱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但中原汴兵到了淮河,遇到了融合了河东、郓兖强兵和江南充足辎重的杨行密大军,不仅不能击败对手,反而折损了庞师古。

杨行密还送朱温一封书信,上面说到:“庞师古、葛从周,非敌也,公宜来淮上决战!”庞师古和葛从周不是我的对手,朱公,你还是亲自来淮南,和我大战一场吧!

但清口之战以后,朱温再没有南下进攻杨行密,杨行密于是彻底控制了江淮之间,朱温也无力与其相争,把精力放到了西边和北边,南北分治的格局初步形成。

清口之战2年后的光化二年(899年),养精蓄锐之后的杨行密北上逐鹿中原,与朱瑾率兵数万出淮上,进攻到了徐州一带,把战火烧到了朱温的地盘上。

到了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更是加封杨行密为东南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此后杨行密以淮南为根基,北距强藩,南下江西,控制了今天江西、江苏等广大的疆域,而这也奠定了整个五代十国的基本格局。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派军进攻鄂州,最终攻破鄂州城,俘获了杜洪,并将其斩杀。但这年的十一月,就在杨行密病逝,时年54岁,因为其一生没有僭越称帝,谥号吴武忠王。

04十国第一人的背后

后人对杨行密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杨行密出身微贱,但“仁恕善御众,治身节俭,无大过失,可谓贤矣”。

此外,杨行密一生为僭越称帝,也成为他在后世士人心中大大的加分项,王夫之评价他:“唐一日未亡,行密一日不称王,而帝制赏罚之事,听命于朝,可谓之不妄矣!”

但同时,杨行密起家之处位居淮南,淮南与川蜀极像,如遇明君,自保足矣,一匡天下则难,而且“行密无霸材,不能提兵为四方倡”,最终只能造就偏居一隅的十国之杨吴、后唐,而难以平定天下。

那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杨行密其人呢?杨行密出身微贱,但是是有胆有识,打下了淮南广大的疆域,又北距强藩,造就了南北分治的格局,为南方藩镇转型成为王国奠定了基础。

杨吴政权前后延续了三十余年,最终为南唐禅代,南唐为十国之霸,原因就在于杨行密打下的坚实基础,所以杨行密对于五代十国格局的形成有巨大的贡献。

亦或是说,杨行密抓住了历史的一个重要机遇。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曾经评价五代十国的独特地位:

传统的史学家对五代十国没有多少好话可说,他们不知道在唐宋之间,不能没有这样一重过渡时期,将军事与财政的管理权放在地方政府头上,使一切更趋紧凑和实际,然后再集中归并。否则就不能构成北宋这样一个带有竞争性的体制去和北方少数民族用骑兵为骨干,有农业为支援的新型外患周旋。

黄氏之说可供诸位品鉴,但是北宋乃至南宋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十国时期各国的经营确实分不开。和五代相比,江淮以南的十国虽然武德不显,但是大多数君王对于民生和经济都非常的在意。

杨行密就非常注意重建江南膏腴之地农业的复苏和生产,并让手下各处刺史、节度使注意鼓励民众耕田生产,恢复生产力,而且杨行密在吴地轻徭薄赋,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恢复。

最后一点,就是杨行密对于人才的挖掘和把握,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参考借鉴。孙儒败亡之时的长叹下路符前面已经说了,但那只是一个反映杨行密善于用人的一个侧面。

杨行密军队实力很强,与加入了许多北方客军很有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外来的兵将与当地兵将的关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而杨行密能够做到推心置腹,以德服人,获得了手下人的信赖和支持,即使对反叛的手下,他也能宽宏大量对待。

天复二年(902年),田頵击败武宁节度使冯弘铎,冯弘铎准备逃入海上,但杨行密亲自到东塘,派人对他说:““胜败,用兵常事也,一战之衄,何苦自弃于海岛?吾府虽小,犹足容君。”冯弘铎听后很感动,杨行密也坦诚相待,带着十几个人就进入了冯弘铎的军营,终于招降了他。

往事如烟,杨行密死后,他安排的顾命大臣徐温最终取代了杨氏,成为了杨吴政权的实际控制者,而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最终代吴自立,建立了后唐。

后唐历三世一帝二主,最后被北宋所灭,而后唐最后的国主就是著名的词人皇帝李煜,不过,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