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万能素材(申论高分写作素材)

人物案例十三:袁隆平

申论写作万能素材(申论高分写作素材)(1)

【背景链接】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

【适用话题】

梦想不息、奋斗不止、科技自立、创新精神、自立更生、奋发图强、甘于奉献、爱国精神、赤子情怀、农民本色、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谦虚低调、认真执着、重视民生、不忘初心。

【精彩文段】

1、袁隆平一直在稻田里耕耘、拓荒,从壮年走到了老年,一路走来,梦想伴随着奋斗,既有探索的艰辛,又充满奉献的快乐。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他梦想在禾下乘凉,梦想让全世界人远离饥饿,如今,“海水稻”试种成功,超级杂交稻亩产达到1150公斤,那个令我们永远仰视、永远崇敬的田间的身影,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他填饱了我们的肚子,更充盈了我们的心灵。

2、袁隆平有句名言,“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学家,又是一位农民,他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与大地贴的近,与百姓贴的近,更与实践贴的近,在贴近中,有他的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中国14亿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实践到了真理,获得了民生。

3、尽心竭力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种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生命态度。袁隆平一生与稻相伴,从中国到迪拜,从沿海到沙漠,认真、执着、精益求精,他用自己的敬业实干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国工匠。

4、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如今,科技正在飞速发展,让许多曾经的不可能都变为了可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事的水稻事业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创新,勇于挑战超越的历程。他打破传统束缚,不惧艰难,勇于探索,在全世界惊讶的目光中将水稻种进了沙漠,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水稻种植的奇迹。一粒小小的种子,不仅改变着中国,也在悄然改变着世界。创新无止境,鲜花和掌声背后的袁隆平依然在忙碌着、奋斗着。

人物案例十四:黄文秀

申论写作万能素材(申论高分写作素材)(2)

【背景链接】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适用话题】

人才回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精彩文段】

1、“将士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革命的道路充满艰辛,离不开流血牺牲;改革发展之路也会不平坦,同样需要牺牲精神。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任在肩,打赢脱贫攻坚战时不我待,人们同样被一个个“忘其家”“忘其亲”“忘其身”的模范人物所感动。黄文秀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大学毕业后,她本来可以在城里找份舒适的工作,却毅然奔赴艰苦的扶贫一线。“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黄文秀入党申请书中的这段话,正是对她一次次人生选择的最好注释,也启示我们深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学党史汲取力量,为创造辉煌、开辟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以史为鉴,可知得失”。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从中汲取前进力量,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从陈望道坚定信念译《共产党宣言》到焦裕禄舍生忘死治三害,从问绝壁要天路的毛相林,到把青春定格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黄文秀。一个个闪光的例子,如同一个个高举的火柜,照亮了努力前行的路,诠释了学习党史的意义,他们的优秀品质,源于从党史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因此,只有认真深入学习党史,从中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

人物案例十五:申纪兰

申论写作万能素材(申论高分写作素材)(3)

【背景链接】

申纪兰是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60多年来,她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申纪兰,1929年12月生于山西省平顺县,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春,她带头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农业合作社劳动,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农、林、牧、副生产,带领村民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把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使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60多年里,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她都带着自己关心的议案参加,忠诚履行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光荣职责。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她“共和国勋章”。

【适用话题】

艰苦奋斗、人民当家作主、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乡村振兴、爱国奋斗者、淡泊名利。

【精彩文段】

1、申纪兰生长在“无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的太行山干石山区。千百年来,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人们生存所需,也培养了山里人劳动的品质和习惯。申纪兰生长在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时代。她以山里人的艰辛劳动,在获得了巨大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尊重。她勤劳的一生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笔,也在太行山上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劳动,是她一生的信仰。荣誉和地位从来没有改变她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的信仰。在西沟村,她一直保留着一块责任田。她说:“自己不种地,哪能体会农民的苦!”她说:“劳模不是当下的,是做下的”。她说,“劳模劳模,不劳动还叫啥劳模!”她说,“模范模范,就要吃苦在前”。

2、69年里,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小康的朴实理念,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奋斗者之歌;

69年里,她不脱离农村,不脱离劳动,为农民代言,蝉联了第一届到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成为中国农民参政议政的最大荣光;

69年里,她坚信植树造林才能改变西沟的未来,和西沟村人一起,肩挑、背扛、砸石头,在干石山上种树,如今25000亩碧绿的青山,正成为西沟人的金山银山。

3、直到现在,那一句句质朴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申纪兰就是我们中国当代的“贤”,纪兰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我们学习纪兰同志,就是要在纪兰精神的强大感召下,把握它的精神内涵和内在实质,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下去,处处开花结果。

4、申纪兰虽然身居“高官”,但从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不管多么微小,都要坚持去做,为群众富裕、人民幸福不懈地努力。只有时时处处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永远不忘记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5、申纪兰同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就是要把一切献给党。”她把所有的荣誉归功于党,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最高境界和水平。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自身思想纯洁。

人物案例十六:于敏

申论写作万能素材(申论高分写作素材)(4)

【背景链接】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适用话题】

爱国奋斗者、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平凡造就伟大。

【精彩文段】

1、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科学家的严谨笃学,诗人的清贫乐道,让他在氢弹研究上无怨无悔坚持了数十载。对于他,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这样的评价:“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院士已撩动了所有人的爱国心。在采访时,可爱的老爷子说研制氢弹的成功主要的是团结。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决心与毅力,使得我们国家在氢弹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虎视眈眈的大国面前,我们有了自卫反击的能力,氢弹的成功研制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中国正在雄起!

2、“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如是说。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意思是每个人是平凡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意指成就了伟大的。概言之,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声明:若引用内容有误或侵犯权益,请及时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