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

导语:历史上中华大地上沿海地区小国家、小政权很多,但真正深受百姓爱戴的不多。五代十国时期由钱镠所创建的“吴越国”深受百姓爱戴,其创建者钱镠也被民间称为“海龙王”、“钱王”,至今江浙民间仍然有对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吴越国这个政权是深得民心的。那么在五代十国时期,各种政权交错的情况下,吴越国作为小国,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且看下文。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1)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地理位置

正文:

【一】历史背景:五代十国时期,正统与附属政权的交融相错;

在907年,唐王朝灭亡后,中原地区陆续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叫做“五代”,而穿插在这五个政权中间的大大小小十个小割据政权,就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了“十国”。而五代和十国,其实是无法分开的,所以统称为了“五代十国”时期。


【二】起于唐朝:唐朝末期,钱镠就开始积累资本,蓄势待发;

1️⃣唐朝末年,动荡的年代,英雄辈出:

唐朝末期,大唐帝国的车轮已经行至了悬崖边,尽管唐朝有志之士也曾想力挽狂澜拯救唐王朝,但百年以来积累下的顽疾已无法治愈。这个时候,很多有能力的人逐步开始积累自己的实力和资本,探索新的出路。

2️⃣钱镠崭露头角,逐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

钱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24岁从军,虽外表不突出,但有勇有谋,很快便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到了唐朝末期,黄巢起兵,当时钱镠奉命驻扎在杭州,硬是让本来势如破竹的黄巢大军没敢攻打杭州,可见钱镠在军事上还有自己的本事的。

3️⃣招兵买马,积极扩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小政权:

根据记载,到了唐昭宗时期,钱镠已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如下所示:

“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旧五代史-钱镠传》

在风雨飘扬的唐朝末期,但凡是有能力的人都开始各自招兵买马,为将来做打算。钱镠也一样,他相继攻占了越州、浙西等地方,升任镇海军节度使,并被唐昭宗封为了“越王”,一步步扩大了自己的根据地,成为了当时江浙区域一个小割据政权。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2)

民间-吴越王钱镠的雕像


【三】建于后梁:乱世之中,臣服后梁,大国之中建立起吴越国;

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起了后梁政权。与强大后梁政权相比,钱镠所建立小割据政权毫无抵抗之力。好在后梁太祖朱温刚建立后梁政权,天下仍未统一,并未攻打钱镠的吴越国。

1️⃣吴越国建立:踏上五代十国的历史舞台

识时务者为俊杰,钱镠深信这一点,于是他接受后梁太祖朱温的册封,向后梁臣服,作为附属国,他本人被封为“吴越王”,自此吴越国钱镠手里正式建立起来,这一年是公元907年。

“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旧五代史-钱镠传》

如上史书所记载,审时度势的钱镠在乱世之中顺利建立了吴越国,开启了吴越国七十余年的统治。当时吴越国建立前后,也相继产生了前蜀、后蜀、南吴、南唐、闽、楚、南汉、北汉、武平等十个较大的割据政权,被后世称为了五代时期的“十国”。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3)

吴越国王-钱镠画像

2️⃣钱镠对内的治国方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因此,钱镠虽然占据了一方天地,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是他丝毫不敢懈怠,每天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经济方面:

他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尤其是兴建了造福江浙百姓百年的钱塘江护堤,保障了沿海百姓的农田安全。另外,他还鼓励民间的各种生意,用江浙地区有名的陶瓷换取贵金属等难得战略物资。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4)

吴越王-钱镠治水图

民生方面:

他所实行的政策都是有利于百姓,尤其是降低了百姓的税费负担,穷了政府,富了民间。江浙地区百姓本就富足,在他的治理下,吴越国的百姓过上了更加富饶的幸福生活。日子过好了,社会也就安定了,所以钱镠创建的吴越国基本上没有发生内部的叛乱,在当时动乱的年代实属难得。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针对吴越百姓的富足安稳生活,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

“其民(指吴越百姓)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3️⃣钱镠对外的外交政策:积极防御,和平外交

对外,钱镠在建立起吴越国后,就采取积极防御的国策,所有军事部署只为了自保,不主动攻击其他政权。臣服大国,交好小国,力争没有死敌,是吴越国的基本外交国策。这样的结果就是,吴越国建立后,不曾发生大的战争,百姓免受了战争之苦,国家经济在这样和平的环境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5)

五代十国初期-吴越国的地理位置


【四】兴于后唐:不卑不亢,臣服后唐,改善民生,持续发展;

后来,晋王李存勖起兵灭了后梁政权,建立起了南唐政权,钱镠治理下的吴越国又一次面临抉择,是抵抗还是臣服于新的大国。

这一次,钱镠依然选择了臣服,他主动向南唐政权低头,顺带着也表明了自己想要南唐对自己附属国身份的认可,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名义上的自保。因为有了南唐政权的正是册封后,自己的吴越国其实也相当于有了一个大靠山,其他政权想要染指吴越国,那也得看南唐这位背后大哥的颜色。

钱镠的算盘打得很好,李存勖同意了他的请求,封他为了“吴越国王”,并赐给了他梦寐以求的金印,这代表着南唐政权对钱镠这个吴越国王的官方认证。虽然后来,李存勖被害,但钱镠的地位却一点都没受到威胁。经过他的一番操作,后唐第二位君主李嗣源更是封他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一时间,钱镠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6)

臣服于南唐的-吴越国


【五】和平归宋:天下大统,顺应时代,舍别归总,归于大宋。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起宋朝时,钱镠已经去世,他的孙子钱俶还应邀协助赵匡胤一起夹击国南唐政权。在宋朝逐步稳定政权后,偏安于沿海的吴越政权也逐步进入了宋太祖的视野中,他是不会允许这样独立的政权存在。

纵观此时,宋朝军队已经扫平了吴越国周边的所有政权,可以说吴越国是处于了宋朝军队的保卫之中了。再加上,吴越国钱氏一家,一直秉承的是为民着想的仁爱之政,也不曾耗费过多精力和金钱在扩充军备上,所以吴越国的军事实力实属一般。

再加上,吴越国内既没有天然险峻的高山,也没有能抵御宋朝大军的重要关隘,境内平原较多,没有好的防御地形。这样,宋朝军队无论是从陆路,还是水路,都可以直取吴越国

此时,宋朝一统中原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虽然吴越国的百姓们都愿意跟随钱氏一族抵抗到底,但为了避免百姓受到战火的璀璨,吴越国最后的君主钱俶答应了宋朝的要求,将吴越国所有的土地、百姓、财产以合并的方式并入宋朝

自此,吴越国灭亡,存活了八十余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已实属不易。


【六】番外:钱镠治水,百年大计,造福一方,被封为“海龙王”

此处单独讲讲为何江浙民间会将吴越国的创立者钱镠称为“海龙王”,这源于他在江浙实现的伟大水利工程-钱塘江大堤

江浙沿海地区,尤其杭州,海浪较大时,潮头最高能够高达十多米,对百姓的房屋、农田等造成重大危害,而官府通常也是束手无策。而钱镠不一样,他勇于去做解决这一问题。

钱镠在治理杭州钱塘江大潮水患时,带领众人修筑石堤,堤外又立了十几行大木柱,以此做固定,这就是目前钱塘江大堤的基础,其后各个朝代对其进行了修缮加固。正是因为钱镠在治理完钱塘江后,百姓就免于了受到钱塘大潮之害,百姓为了纪念他,民间称他为了“海龙王”“钱王”,至今江浙地区百姓逢年过节,还会去“钱王祠”去祭奠他。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7)

江浙民间修建的“钱王祠”

江浙一带的风俗 被江浙民间尊为(8)

杭州民间在元宵节时祭奠“钱王”钱镠

关于钱镠修建钱塘江大堤,历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

《旧五代史-钱镠传》


结语: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特殊时期,各种大国及小政权交融相错,互相征讨战事不断。从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朝廷的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诸多小国夹在大国之间,或左右逢源,或奋勇抵抗,但最终都免不了归于大一统的结局。

但是,在这五十四年的五代十国时期,由被人们称为“海龙王”钱镠所创建的吴越国,虽然也是一个小国,但却是一个难得的世外桃源。百姓在吴越国中,几乎没有收到战乱的波及,靠着钱氏家族的仁爱之政,靠着吴越国独特外交政策,百姓过不仅享受难得安稳时光,还过得还比较富足,实属难得。

所以,由“海龙王”钱镠所创建的吴越国的兴衰,我们可以看出,五代十国时期,小国的存活之道就是在不卑不亢的情况下,臣服于大国,虽然成为了明面上的附属国,但却获得了实际的安稳生存环境,对于小国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备注:

我是头条【醉观沧海】,一个喜欢历史的工科生,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

本文参考文献:

1️⃣《二十四史》

2️⃣《后唐书》

3️⃣《资治通鉴》

4️⃣《旧五代史-钱镠传》

文:头条“醉观沧海”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第一时间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