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实习生 高歆珺

提起过去十年的中国科技成就,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北斗导航、神舟飞船还是国产新材料、芯片?如今,在北京展览馆内,观众可以和这些“大国科技”近距离接触,打卡留念。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览设序厅、中央综合展区、地方展区、展望展区、室外展区和互动展区6个展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展览要素。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1)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一角。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C919“心脏”亮相成就展:完全自主研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走在中央综合展区内,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台飞机发动机,这正是大名鼎鼎的“长江—1000发动机”模型——国产大飞机C919的“心脏”。它是我国第一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完全自主研制的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2)

长江-1000发动机模型。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据介绍,发动机取名 “长江”,寓意产品研制开创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先河,象征着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的无穷动力和源远流长。“1000” ,则代表发动机推力等级在10000~1999公斤推动力。

今年9月,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这意味着C919——这一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商业化运行和量产将近,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照进现实。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3)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太空出差”归来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灼烧痕迹清晰可见

提起过去十年中国的科技成就,航天工程无疑是最令国人振奋的成就之一。这十年,中国航天硕果累累。神舟九号任务实现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嫦娥三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嫦娥五号”开启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空间站实现中国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4)

嫦娥四号月球车模型。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吸引了不少观众“打卡”。返回舱上带着高温灼烧的痕迹,毫无疑问这是“太空出差”留下的印记。据了解,在进入大气层时,神舟十二号返回舱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燃起2000多度高温的火焰。

记者注意到,返回舱上的金属铭牌记载着航天员的名字和发射时间——2021年6月17日发射,2021年9月17日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神舟十二号是神舟载人飞船执行的第七次载人飞行,历经制动飞行和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着陆三个阶段,从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浴火凯旋。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5)

观众正在观摩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来自月球的礼物: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亮相成就展

在成就展上,有一面特殊的国旗曾经历过“太空旅行”,这就是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6)

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在完成采样任务上升起飞前,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如今,这面“穿越星辰”的五星红旗如今出现在成就展上,它由武汉纺织大学研制,针对月面高低温交变、真空及辐射等特殊环境要求,以国内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为主,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复合纺纱和面料加工技术,发明了国旗表面色彩构建及耐紫外线辐照等多项后整理技术,实现了在月面极端环境、长时间条件下性能稳定。

嫦娥五号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成功从月球带回了1.73kg珍贵的月壤。2020年12月17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中国是第三个从月球采样回来的国家,月壤除了进行科学研究之外,还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

如今,100mg的月球土壤现身“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吸引观众驻足观摩的同时,也成为展示中国十年航天成就最好的注脚之一。

北斗芯片22纳米有什么功能(直击月球土壤北斗芯片)(7)

北斗芯片。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北斗芯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中国奇迹

与飞机发动机、飞船返回舱等“大块头”不同,在成就展上展出的国产芯片模块虽然体积不大,却堪称现代工业的“灵魂”。十年来,我国芯片设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其中,北斗芯片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相关设备通过北斗芯片,可以接受由北斗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完成定位导航的功能。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基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多款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水平达到22纳米。

目前,国产北斗芯片工艺水平跨入28纳米新时代,面向物联网和消费电子应用,又推出全面应用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的芯片,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销量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北斗是一流的系统,我们有这个信心”。2020年8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这样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