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劲的种类(正名柔)

#群星8月榜#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不论是公园,还是小区绿地,随处可见白发苍苍的老人晨练的身影。虽然近年来掀起的“广场舞热”温度不减,但还是少不了以其它方式健身的热潮。要么闲庭漫步,要么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然舞袖,那就是继广场舞之后的另一个“太极热”。

说到太极拳,我们不能不提及陈家沟,因为太极拳的创始人就是清朝年间的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而并非武当派张三峰或张三丰。

关于这一点,陈国灿所著的《陈氏太极拳二路(炮锤)》中的《话说陈氏太极拳》一文中就说的很清楚:

在我们中国,偏偏有少数人说太极拳是张三峰或张三丰创造的。而事实是,两位张道人都不懂拳,这是经过许多学者反复考证过的结论。既不懂拳,怎能造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拳从创始人起,就存在许多谬误。到了太极的真正含义,发展到今天,更是完全悖离了其精髓。

所谓“太极”,最初是从阴阳两仪的八卦,发展到太极,就是沿袭至今“两仪生太极”的说法。最初创建的“陈氏太极拳”就讲究“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内外兼修”、“气沉丹田”、“意领头项”的以练气为主的内家拳。

由于太极拳注重的是“两仪”,便绝不是我们现在练的所谓一味讲求“柔”与“慢”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既然有两仪,就不应该改成现在的“柔拳”或“慢拳”,而是柔中有刚,慢中有快。就是偏向于刚猛的陈氏太极拳65式老架子中,也注重刚柔、快慢的有机结合。发展到现在的两套陈氏太极拳谱,也仍然离不开刚柔、快慢的两仪精要,如第一路76式柔多于刚、慢多于快,第二路(炮锤)96式则刚好相反。这里所说的刚柔、快慢,只是相对于拳谱中的分解拳式的比例而言,就整体来说,陈氏太极拳才是严格遵循“两仪生太极”的太极原理,所创建的一个正统的太极拳拳式。

为什么给予陈氏太极拳如此高的地位呢?是因为自杨露禅为首的杨氏太极拳完全改变了太极拳的风格,把原来陈氏太极拳的老架子改得面目全非,陈国灿所著《陈氏太极拳二路(炮锤)》中《再说陈氏太极拳》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杨露禅先生三上陈家沟学成太极拳归来,享誉遐迩,人称杨无敌。他应皇室之请,去教那些皇亲国戚。可是,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怎么能把难学难精的陈氏太极拳练的好呢?他没办法,只得改拳来适应这些权贵们。把难度大的拳式改小,或者干脆摒弃。跳跃动作也排除,缠丝劲改为抽丝劲来练。改拳是被迫而改,并非出于自愿,由于抗不过形势,只好削足适履,应付场面而已。那些权贵们练拳,一般老百姓是看都不让看的,所以太极拳又有一个雅号,叫做“贵族拳”。

于是,自杨露禅之后,就以讹传讹,把太极拳越改越柔、越改越慢,并出现了诸多门派,如吴氏、武式、孙氏,及现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而且把太极拳改得整个套路一慢到底,而且越来越慢,和静功差不多了。

后来不仅把太极拳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大胆地发展了除拳式之外的其他武术门类,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枪、太极扇、太极球。这些不伦不类的武术门类,同样一慢到底,完全抛开了“两仪生太极”的太极拳精髓。甚至只要一提及“太极”二字,就令人想起影视屏上的慢动作,就想起肉不禁风的老态龙钟,完全悖离了太极的精要。柔与慢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极拳的代名词,甚至把一切慢的健身方式都归于太极之列。

太极的劲的种类(正名柔)(1)

太极球

太极的劲的种类(正名柔)(2)

太极剑

当然,太极拳发展到现在,已经从当初的技击性,更向强身健体性发展了,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太极的刚猛完全去掉,而只剩下柔慢,来适应于年老体弱者习之,那大可不必非要练这门武术,而可以改练静功、健身操、广场舞、扇舞。没必要非得挤进太极拳这一门类,甚至把不属于太极范畴的其他门类的健身方式,强加给太极,这是对太极的任意篡改。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有必要不要这么任性,而对太极拳动如此大的手术?何况当初的改变就是被迫的削足适履,如果要恢复太极拳的本来面目,真正把太极拳强身健体,而又名符其实的拳类发扬光大,就不应该摒弃陈氏太极拳。因为只有陈氏太极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门类。

当然,为了缩短比赛时间,由原来的96式,简化成现在的24式,也没有不妥。只是在具体的拳式方面,不要过多地注重简单和慢的招式,而要真正保留“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式风格。尽管我们要兼顾初学者和年老者,但如果要发展全民健身,也要适当兼顾到其他年龄段的需要,真正把太极拳发展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项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