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

日前

湖北书家何慧敏

购得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陈振濂先生主编的

《民国书法》一套三卷

在阅读时

他发现书中的

篆、隶作品释文

存在错误或有待商榷的地方

一起来看看何慧敏的解读

1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2)

图1

第一卷中

第116页篆书联

“跬行安步武,

远视荡讙嚣”(图1)

下联中的“讙”释为“欢”

不确

《汉典》对“讙(huān)”的解释:1.喧哗。《说文》:“讙,譁也。”《玉篇》:“讙,讙嚣之声。”2.责备。《方言》卷七:“讙,让也。让,北燕曰讙。”《广雅·释诂二》:“讙,让也。”3.鸣。《广雅·释诂二》:“讙,鸣也。”4.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翼望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大][集]百聲。”5.通“欢”,喜悦。《礼记·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6.古地名。故地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南,为春秋时鲁国属地。7.姓。《万姓统谱·寒韵》:“讙,见《姓苑》。”

另,“讙”还有“huàn、xuān”的读音,“huàn”同“唤”,“呼唤”之义。《集韵·换韵》:“唤,《说文》:‘评也。’或作‘讙’,亦从言。”“xuān”同“喧”。《汉典》对“欢(huān)”的解释:1.快乐,高兴。2.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3.活跃,起劲,旺盛。《说文》:“欢,喜乐也。”《汉典》释“讙嚣”:“喧哗吵闹。”《六韬·奇兵》:“鼓行讙嚣者,所以行奇谋也。”王安石《鲍公水》诗:“讙嚣满耳不可洗,此水泠泠空在山。”综合分析,“讙、欢”只有在“喜悦、喜爱、快乐、高兴”的义项上相通,当然喜乐时,是可以“鸣、叫”的,但都不是确指。所以,以“欢”代“讙”是不行的。

2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3)

图2

第168页

隶书联“岁俭梁稷年寒织纩,

诗肠鼓吹俗耳针砭”(图2)

上联“岁俭梁稷”

应释为“岁俭粱稷”

“年寒织纩”

应释为“年寒纤纩”

纤纩:细棉丝

《书·禹贡》:

“厥篚纤纩。”

孔传:“纩,细绵。”

孔颖达疏:

“纤是细,故言细绵。”

3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4)

图3

第191页

篆书联“赞皇世业平泉记,

枢密新堂书锦带”(图3)

下联释文有误

应为“枢密新堂昼锦诗”

典出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八》

“盛事雕桥纪一时,

寿槐千岁尚虬枝。

赞皇世业平泉记,

枢密新堂昼锦诗。”

其中“密”“诗”

出自传抄古文字《古文四声韵》

黄宾虹书写时作了变形

辨识不易

4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5)

图4

第319页

篆书联“长寿杯深,换得龙丝凤吹;

合欢屏暖,丈加金钏霞枝”(图4)

为集宋人词句

下联释文“丈加金钏霞枝”

应为“交加金钏霞枝”

典出吴文英词《声声慢·咏桂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

交加金钏霞枝。”

5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6)

图5

第327页

篆书联“对花临画有人不俗,

参葱辟世无我乃尊”(图5)

下联“参葱”应为“参玄”

参玄,佛教语,犹参禅

此作“玄”字写法有误

又加误释

可谓错上加错

6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7)

图6

第331页

篆书联“大异卅趋为其贤医,

不菹人好归而求之”(图6)

联语错释,文理不通

应释为“大异世趋为其贤也,

不羡人好归而求之”

《汉典》释“医”:1.治病。2.治病的人。3.治病的科学。《说文解字》:“盛弓弩矢器也。从匸从矢。《国语》曰:‘兵不解医。’于计切。”《说文解字注》:“(医)臧弓弩矢器也。臧各本作盛。今依广韵。此器可隐藏兵器也。从矢。会意。矢亦声。春秋《国语》曰:兵不解医。齐语文。今国语作翳。假借字。韦曰:翳所以蔽兵也。按古翳隐,翳荟字皆当于医义引申,不当借华盖字也。翳行而医废矣。”

《说文解字》:“‘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8)

’女阴也。象形。‘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9)

’秦刻石也字。”《说文解字注》:“‘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0)

’女阴也。此篆字女阴是本义。”《说文解字注》:“‘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1)

’秦刻石‘也’字。《秦始皇本纪》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颜氏家训》载开皇二年长安掘得秦铁称权,有镌铭,与史记合。其于久远也,‘也’字正作‘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2)

’。俗本讹作‘世’。薛尚功历代钟鼎款识载秦权一、秦斤一。文与《家训》同。而权作‘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3)

’、‘斤’作‘殹’。又知‘也、殹’通用。郑樵谓秦以‘殹’为‘也’之证也。

‘殹’盖与‘兮’同。‘兮、也’古通。故毛诗‘兮、也’二字,他书所称或互易。石鼓:‘汧殹沔沔。’‘汧殹’即‘汧兮’。”结合平仄,上联最后一字,显然用“也”比“兮”更合适。

7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4)

图7

第332页

篆书联“道镜日月宝是天庆,

文鼓风雨方之人龙”(图7)

上联中“天庆”应为“天爵”

天爵:天然的爵位

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因德高则受人尊敬

胜于有爵位,故称

8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5)

图8

第二卷,篆书比较少

有两件作品误释

第685页

篆书联“雄风怀东海,

岩石瞻南山”(图8)

上联中的“怀”应为“表”

9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6)

图9

第787页

篆书联“执酒客来求画马,

鼓琴人静对翰鸿”(图9)

下联中的“翰鸿”应为“飞鸿”

10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7)

图10

第三卷,篆书也不多

第900页

篆书联“林泉雨毕鱼儿出,

圃囿风和燕子来”(图10)

正文所释无错

然上款“甲申”的“甲”

用篆书书写

释文成“丁”

因传统纪年中

年号无“丁申”

11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8)

图11

第901页

篆书联“守世鼎钟偁大族,

小辞遣兴取傐尔”(图11)

应释为“家世鼎钟稱大族,

小辞遣兴取復尔”

《汉典》《在线汉语字典》释“傐(hào)”:“中国北方古地名。”《康熙字典》:“《篇海》:‘乎老切,音皓,北方地名。’按:今直隶真定府有鄗,即高邑。陕中有镐滈,并无傐。《篇海》不知何据。”

“復尔”,“復(复)”作动词,表示“返回,回来”之义。

《说文》:“復(复),往来也。”又可引申为“恢复、复还(回返)”。如诸葛亮《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复”有“回归、还原”之意。如《史记·田单列传》:“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论语》:“言不可复也。”

“復(复)”有“回答”之义。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如复书(复信、答函)、复谢(回拜、答谢)等。

“復(复)”作副词,是“又、再”之义,表示中断再开始。如《管子·牧民》:“不行不可复者。”

“尔”作形容词。如《诗·小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迩”。如《诗·大雅》:“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如尔者(近来)。

“尔”作第二人称代词“你”。如欧阳修《归田录》:“尔安敢轻吾射。”

“尔”作助词、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如《论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尔”相当于“了”。如尔尔(应答词,唯唯、是是)。“尔”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已”“罢了”。如欧阳修《归田录》:“唯手熟尔。”

宋袁燮《和李左藏荔支》:“挥毫咏物聊复尔,相待莫负平生期。”“聊復尔耳”(聊复尔尔),可缩为“復尔”,结合上联词性字义,“傐尔”显然说不通。

12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19)

图12

第937页

篆书联“汉宋学通堤炫耀,

群经理贯彻中边”(图12)

上联中的“堤炫耀”

应为“堪炫耀”

13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20)

图13

第942页

篆书联“风高虎出谷,

日入鸡在□”(图13)

下联最后一字未释

以“□”代之

此字应为“棲”

14

民国书法大家集萃(历时三年编著的民国书法)(21)

图14

第995页

篆书联“皇古以上有成道,

山墅之夫方著书”(图14)

下联“山墅之夫”

应为“山野之夫”

作者书写有误

释文以讹传讹

本文原标题为:《民国书法》作品释文商榷

作者何慧敏,文字有删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