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2)

采摘完坚果后,太平镇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排忠华又抢抓时令,对自家52亩坚果树进行一次施肥和修枝。休息之余,排忠华习惯性打开手机,看看党的二十大相关新闻报道。

自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排忠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每每看到报告中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话语,排忠华总是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排忠华说,“今年我家的坚果采摘了6吨多一点,收入大约5万元。现在坚果产业已成为继观鸟产业外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石梯村不仅是有名的“观鸟村”,也是种植坚果、咖啡等作物的理想之地。目前,石梯村已种植坚果约3600亩,已挂果采摘1000多亩。观鸟旺季做好观鸟服务,观鸟淡季发展好种植产业,成了村民的普遍共识。

“这是石梯村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10年。”排忠华深有感触地说,“从不通路、不通电到如今的旅游村,石梯村的致富路才刚刚开始。我坚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一定会让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两只双角犀鸟从排忠华家前面的山谷滑翔而过,村内鸟语花香,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3)

▲石梯村全貌(朱边勇 摄)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4)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5)

10月16日,油松岭乡营庆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周一大早便到达指定地点,只为“抢”个靠前的位置收看盛会。上午10时,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正式开始,黄永周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边仔细聆听,一边认真记录“划重点”。

“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报告中这些话语让黄永周印象深刻,同时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服务群众的责任更大。

油松岭乡平均海拔1830米,山高云深,雨沛雾重,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早在1945年,油松岭乡便以茶代稻引进茶产业,是盈江县万亩茶乡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环境,油松岭乡营庆村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积极探索推广“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改造升级老茶园3000余亩,每年售卖鲜茶叶上百吨,村集体经济累计创收20余万元,带动稳定脱贫户312户1260人增收致富。

“在下步工作中,我将继续率领全村群众做好‘茶文章’,大力推进老茶园改造升级工作,着力在提升茶叶品质、创建茶叶品牌、推进茶旅融合上下功夫,千方百计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让群众生活的富起来,让‘绿叶子’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叶子’。”黄永周信心满满地说。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6)

▲油松岭乡营庆村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受访者供图)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7)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芒章乡芒章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国梁在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后,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芒章村山多地少,是一个以汉族、傣族、景颇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产业发展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村集体经济薄弱。”金国梁走马上任后,通过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找到了制约芒章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围绕这个突破口,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帮助芒章村定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根据芒章村气候和土壤优势,我们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组织群众种植甘蔗50余亩,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同时,我们还协调引进了电子扶贫车间,让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梦,村内务工收入实现‘零突破’,达30余万元。”金国梁说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金国梁表示,这些话语铿锵有力、激荡人心,更加坚定了其想方设法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希望有更多的“财富之花”绽放在芒章大地。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9)

▲芒章村甘蔗种植(受访者供图)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0)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1)

“今年家里75亩稻谷丰收了,你们兄妹俩明年的学费有着落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说了,粮食安全很重要,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咱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今天才深切体会到是件多么骄傲的事情呀!”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后,龚小老与远在昆明上大学的一对子女打了通电话,一向不善言谈的他一反常态,激动地说个不停。

龚小老是弄璋镇南永村章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25年党龄。“作为一名党员,又是社干部,自己不能走偏,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碰,在寨子里要起到带头作用。”龚小老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沿着父辈的农人路,48岁的他把种植业越做越大。过去龚小老家原本只有10亩水田,仅能保证正常生活运转;近几年,他租了90余亩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只要用心经营,每年都有不低于20万元的收入。”龚小老坦言,当一辈子的农民,不能太窝囊,要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过得幸福。3年前,他贷款购置了一台收割机,一台农用拖拉机,实现了全程农田机械化操作。

“这几年攒了些积蓄,让两个孩子无忧上学,孩子们都很争气,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生活也越来越好。”现如今,龚小老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洋楼,还全款购置了一辆小轿车。

“车子直接可以开到田里,干活省时省力,不觉得有多累。”龚小老说,村里全部铺上了水泥路,道路两旁整洁干净,邻里团结和谐,生活越过越红火!

“整村富才算富。我们一定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努力带领群众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龚小老对农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2)

▲弄璋镇水稻丰收(尹以祜 摄)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3)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4)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广大青年提出寄语,旧城镇贺勐村党总支副书记罗有代深有感触。

贺勐村有13个村民小组,原有建档立卡户177户755人,在脱贫攻坚以前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们盈江大山里有丰富的野生黄竹笋,经过芒克天然温泉水浸泡后,因其充分吸收了温泉里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吃起来爽口、嫩滑、无苦无涩。”罗有代说,为了让当地群众钱包“鼓起来”,他将天然黄竹笋资源优势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与青年党员哏保细合伙承租村委会集体经济场地,成立了贺勐村温泉油黄笋加工销售基地,并乘着网络直播的东风,迅速打开了市场,实现营业额收入3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

“作为一名基层青年村干部,要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现在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专属商标,组建了稳定的加工团队,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温泉油黄笋特色产业一定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聆听完党的二十大报告后,罗有代定下了发展目标,脚下也有了方向。

二十大时光盈江(二十大时光盈江)(15)

▲村民加工油黄笋(受访者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